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一共编排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围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进行交流,旨在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体验,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理解难懂的句子。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几个与海滩有关的词语,可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在语境中认识“旭、屿”等生字。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语一词多义的现象;二是仿照例子,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以“知错就改”为主题的名言。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知错即改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港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学会利用画面识字。
3.读懂句子,体会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4.正确朗读关于“知错就改”的句子,背诵积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读懂句子,体会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难点
读懂句子,体会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的主要目的是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在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唤醒以往经验;其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交流自己觉得行之有效的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然后,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了解具体的内容,梳理提炼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最后,拓展有一定内涵意蕴的语段或文章,拓展练习,提升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能力。
2.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主要是学习与海滩有关的词语,认识相应的生字,并能想象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出示画面让学生说事物,再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读准字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正音。接下来,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理解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找到相对应的事物,理解词义;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与海滩有关的知识或见闻,以加深理解。识字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用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换一换等多种方法来识字。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词语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想象画面,进一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3.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部分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应先让学生读例句,边读便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发现“熟”和“味道”这两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从而初步懂得要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多义词的方法,先自行猜测意思,再查阅字(词)典了解多义词的意思,最后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对应的意思。教师还可以出示其他一词多义的词语,学生选择词语,根据所学的方法练习造句,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学习第二部分,可以通过朗读例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句子的构成规律:句子是围绕开头来写的,后面部分把前面写得更加清楚明白、更加具体。接下来,指导学生仿照例句,分别围绕“小丽多才多艺”和“雨下得真大”这两个意思进行仿写练习。注意练习不局限于只写一个句子,学生也可围绕一个意思写出一段话。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旨在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朗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畅;再大致讲解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对句子意思做整体把握;然后指导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几句话;最后可以拓展积累其他关于“知错就改”的句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加深对知错就改的认识。
课前准备
1.搜集学过的文言文中的一些语句。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滩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分享共赢
1.谈话导入: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有些难懂的句子和难懂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交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和词语。
2.回顾课文,讨论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唤醒以往经验。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交流自己觉得行之有效的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3.自读平台,勾画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了解具体的内容,梳理提炼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
(3)教师讲解方法。
①结合生活经验。碰到难以理解或是一些看起来不符合常理的句子或词语,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或是看到过这样的情景,然后设身处地地去想,就能够理解句子或词语的含义了。
②联系上下文。文中的句子和词语不是孤立存在的,结合上下文,理清前因后果,句子或词语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③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有些句子或者词语可能涉及一些学科知识或我们不曾了解的内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查阅资料或是向别人请教。
4.拓展练习,提升能力。
(1)小组合作,找出例句,交流自己理解难懂的句子和词语的方法。
(2)结合教材,举例说明。
①结合生活经验。例如《童年的水墨画》中“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要理解“绿玉带”,就要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山溪”一词,明确小溪的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那么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 ②联系上下文。例如《我不能失信》中“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宋庆龄因为和朋友约好了,所以放弃了去伯伯家,一个人在家等朋友小珍,但是小珍却没有来,更加表现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③查阅资料。例如《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要理解这个句子,可以先查阅资料,弄清“水葫芦”一词再进行理解。
④向别人请教。例如《肥皂泡》中“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若不理解“和弄和弄”这个动作,可以请教知道的同学。
⑤借助图片。例如《剃头大师》中“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坑坑洼洼”“层层梯田”的样子,可以借助图片来理解。
⑥想象画面。例如《肥皂泡》中“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肥皂泡的颜色美和动态美。
5.小结:通过学习总结,我们知道了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板块二 识记字词,想象画面
1.看图入境,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插图。学生根据课件出示关于海滩的图片,交流讨论从图片上看到了哪些景物。
(2)课件出示词语。
旭日 岛屿 海滨 沙滩
瞭望 巡航 缆绳 铁锚
(3)多种方式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正音:“瞭望”的“瞭”读四声,不读二声;“缆绳”的“缆”为边音,不是鼻音;“铁锚”的“锚”读máo,不要读成miáo。
2.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理解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找到相对应的事物,理解词义;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与海滩有关的知识或见闻,以加深理解。
3.小组合作识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
旭: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旭=九+日。
屿: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屿=山+与。
瞭:用对比识记的方法识字,瞭(瞭望)—嘹(嘹亮)
巡:用表演的方法识字。(教师巡视)
缆:用图片识字的方法识字。(教师出示缆绳的图片)
锚:用图片识字的方法识字。(教师出示铁锚的图片)
4.结合字词,想象画面。
(1)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旭日”一词时,可以想象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读“岛屿”时,可以想象在海中有一座美丽的岛屿;读“海滨”时,可以想象海边的城市、街道、灯塔、行人等;读“沙滩”时,可以想象满是游人玩耍的热闹的沙滩。读第二组词语时,可以将这些词
语组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想象:一艘海轮刚刚巡航归来,船员们瞭望着远方,近处是清晰可见的缆绳和铁锚。
(2)指名学生说画面,一边说一边想象。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句子,体会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正确朗读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背诵积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词多义,灵活运用
1.谈话导入: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一个意思可能有多种表达,有时一个词语也能表达多种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就叫“一词多义”。
2.出示句子,理解词义。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第一组句子,读一读,体会加点词意思的不同。
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
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3.小组交流,探讨方法。小组讨论理解多义词的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联系上下文、查字(词)典。
4.活用方法,理解词义。
(1)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
(2)学生查字(词)典,课件出示“熟”的意思。
熟: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跟“生”相对);②(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③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④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⑤熟练;⑥程度深。
5.指名学生根据句意分别选择对应的解释。
第一句:(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第二句: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6.课件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第二组句子,读一读,体会加点词意思的不同。
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7.活用方法,理解词义。
(1)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
(2)学生查字(词)典,课件出示“味道”的意思。
味道:①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②气味;③指趣味、情趣。
8.指名学生根据句意分别选择对应的解释。
第一句: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
第二句:指趣味、情趣。
9.结合方法,运用拓展。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任选一个词语按照不同的意思分别造句。
温和 骄傲 神气
(2)学生查字(词)典,再根据意思独立完成造句。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点拨。
①温和
A.(气候)不冷不热。
造句: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B.(性情、态度、语言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造句: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谈吐温和的女老师。
②骄傲
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造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自豪。
造句: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C.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造句: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的骄傲。
③神气
A.神情。
造句:他说话的神气特别认真。
B.精神饱满。
造句:战士们穿上新军装,显得很神气。
C.自以为优越而得意或傲慢。
造句:有了几个钱,他就神气起来了。
10.小结:一词多义是汉字语言的一大特点,在很多语言环境中都会遇到。我们在理解词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联系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板块二 围绕意思,训练写话
1.课件出示例句。
(1)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2)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2.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第一句话围绕“胆小”来写,通过“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胆小”的特点。
第二句围绕“高兴”来写,通过“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来具体表现他们的“高兴”。
4.学生交流讨论句子的构成规律是怎样的。
句子是围绕开头部分来写的,后面部分把开头的意思写得更加清楚明白了。
5.说一说,练一练。指导学生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1)小丽多才多艺……
(2)雨下得真大……
6.学生自行思考,再小组交流。
7.指名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1)小丽多才多艺,她把歌唱得婉转动听,钢琴弹得行云流水,故事也是讲得绘声绘色。
(2)雨下得真大!雨水在雨伞上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顽皮的跳跃着、敲打着。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很快溅起了白茫茫的水雾。雨珠打在车身上、雨棚上,发出嗒嗒的声音,似乎是大自然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8.小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更加具体、更加清楚明白。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个方法来表达。
板块三 积累名句,拓展迁移
1.过渡:《论语》中曾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告诉我们要时刻进行自我反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
2.课件出示名言,师生诵读。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停顿。
(2)多种方式朗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3.了解文学常识。
(1)《周易》《论语》《左传》是我国三部古典著作。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师生交流,理解大意。
(1)小组交流讨论,理解句子意思。
(2)教师讲解意思。
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见到优秀的人和事就努力照着去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这句话说明了犯错之后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
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这句话说明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却不加以改正。
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说明犯错误之后,只要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能从中收获教益。
④“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意思是改正错误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一样顺畅自然。
5.熟练朗读,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6.拓展积累。积累其他关于“改过”的名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
7.小结:通过对“知错就改”名言的学习,我们不仅积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感悟了其中的道理。希望我们以后都能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加强运用训练。本单元第一部分“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和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在训练中更加有效地掌握了理解难懂的句子和词语的方法。第二部分“识字加油站”中,意在培养学生结合画面识记生字,再通过识记方法加强识记。第三部分“词句段运用”中,意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继而进行拓展训练。因此,在教学时,由例子出发,再进行巩固训练,拓展迁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部分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背诵、积累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方法,学会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