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国宝大熊猫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教材的第一部分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三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三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而“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它们只是问题列举,是小朋友可能提出问题的一部分。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要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大熊猫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学生对大熊猫的知识储备有限,教材提供了一些新资料,从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几个方面,提供了简洁明确的信息。有的还直接回应了上面的疑问,如“分布地区”就回应了“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但是教材上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第三部分对习作的要求作了说明。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而是交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尝试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
3.能在自评和互评中,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能在自评和互评中,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
1.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信息、整合信息。
2.能根据修改的内容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策略
要完成本次习作,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清楚、准确地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可以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等多种方式查找资料。提醒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不要局限于书中所提示的问题。习作指导的重点是避免学生对信息资料的生搬硬套和随意拼接,习作评价的重点是信息的准确性。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随机访谈了解学生对大熊猫的已知情况,收集他们关于大熊猫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资料,对照上面列出的问题,看看可以解决哪几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收集资料的任务,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去查找资料。
有了信息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整合信息,这也是本次习作的难点。面对丰富的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分类,可以仿照教材,用表格的形式把同一类的信息归并在一起,剔除重复的无效信息。资料整理之后,如果发现收集的资料不合适,需要提醒学生进一步补充查找资料。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回顾课文的方法,实现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动笔之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介绍大熊猫的哪几个方面,怎么样安排介绍的顺序,想清楚之后再动笔。也可以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情境,如“竞聘国宝大熊猫的解说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习作讲评也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习作讲评时建议关注三个方面:能否整合有关信息;能否从几个方面把大熊猫介绍清楚;介绍大熊猫的内容是否准确。
教师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评,并细化标准。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有所差别,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照三个方面进行自查自改,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让学生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习作解答了什么问题,内容是不是准确,作进一步的修改。
课前准备
1.翻阅书籍或者上网查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资料,整合信息。
2.围绕课文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3.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今天我们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种可爱的动物,这里有一个谜语,老是想让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课件出示谜题)
大眼睛,黑眼圈,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竹笋野果当饭菜。
2.师: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很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没错,答案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教师板书题目:国宝大熊猫。学生齐读课题)
3.师:大熊猫作为国宝,对我们来说可是十分重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板块二 讨论交流,检查信息
1.课件出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观了解大熊猫。
2.结合图片,指名学生描述一下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大熊猫的疑问。(学生自由发言)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4.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请你们拿出来仔细回顾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补充知识。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5.过渡:从大家的分享中,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找到了很多资料,大家都很棒!回顾前面学过的课文,大家思考一下,想要介绍清楚一个事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奇妙的世界》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的世界的奇妙;《海底世界》从海底世界的光线、声音,以及动植物、矿产写出了大海深处的情况;《火烧云》从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丰富、快速的特点。
注意事项:
(1)避免重复不对同一方面内容介绍多次。
(2)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
6.课件出示两个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受不同句子的不同效果。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除了中国,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
大熊猫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两个句子的不同感受。
(2)教师评点:这两句都是介绍大熊猫在中国的地位,前一句成就更高,更详细,所以介绍时可以选择第一句。
7.引导学生结合熊猫的特点,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
外貌、喜好、生活习性、饮食习惯、地区分布、重要地位等等。
8.学生检查自己的搜集的信息是否准确,没有遗漏。
板块三 例文引路,明晰写法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出示例文,让学生默读例文,并梳理例文围绕大熊猫写了哪几个方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大熊猫的地位、分布情况、模样、活动特点、饮食习惯。
3.引导学生细读例文,了解例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顺序。
(1)学生阅读例文第1自然段,了解例文首写了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①引导学生抓住“国宝”“标志”“象征”“独特”“宝贵”,明确作者写了大熊猫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②引导学生抓住“分布”“山区”,了解大熊猫分布的大致范围。
(2)学生阅读例文第2自然段,明确例文围绕大熊猫的模样,写出了它可爱的特点。
①学生一起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大熊猫可爱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大熊猫可爱的特点。(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③教师归纳小结:作者通过对大熊猫的是尾巴、四肢、肩膀等具体的部位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读者对大熊猫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并通过“短短的”“胖胖的”“雪白雪白的”等贴切的形容词描绘出大熊猫的可爱模样。
(3)学生阅读例文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爬上爬下”“睡大觉”“走来走去”等词,明确例文围绕大熊猫写了它的活动特点。
(4)学生阅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竹笋”“竹叶”等词,明确例文围绕大熊猫写了它的饮食习惯。
(5)学生阅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喜欢”一词,明确本段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6)教师归纳总结:作者围绕大熊猫写了它的地位、分布情况、模样、活动特点、饮食习惯等,特别是对大熊猫的模样描写细致入微,活灵活现。例文最后还总结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写作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
4.课件出示,明确写作要求。
(1)围绕大熊猫进行素材选择。涉及大熊猫所属的门类、爱吃的食物、外貌特征以及分布地区等相关知识。
(2)信息准确,语句通顺,内容清楚,结构完整。写作时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大熊猫。可以先介绍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再介绍大熊猫的外貌特征;接着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动作等;最后总结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通过列数字来说明大熊猫的珍稀;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大熊猫外形、动作的可爱;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添文采。
5.学生自由撰写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修改作文。
2.能在自评和互评中,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展示作品,讲解点评
1.引导学生回顾评改习作的角度和此次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2.学生自由分享,教师适时指导和归纳总结。
(1)素材选择多样化,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可涉及大熊猫所属的门类、爱吃的食物、外貌特征以及分布地区等相关知识。
(2)作文结构安排合理,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大熊猫。可以先介绍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再介绍大熊猫的外貌特征;接着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动作等;最后总结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写作手法丰富。通过列数字来说明大熊猫的珍稀;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大熊猫外形、动作的可爱;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将大熊猫介绍得生动、有趣。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4.出示互评要求,同桌之间互相交换习作,认真地阅读并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评点需要修改的作文时,可以先赞成其写得好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评点优秀作文时,可以具体指出写得好的地方,例如分析其结构、内容、写作手法等优秀的地方。
5.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评改,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结合同桌的修改意见和讨论结果对自己的作文再次修改,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7.师: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写的作文难免有不清楚自己写得怎样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完善大家的作文,我们需要听取更多的意见。
(1)学生分小组,组内互评。
(2)学生对照写作要求,自主修改。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块二 修改习作,完善内容
1.请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习作,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和学生的推荐,选择两篇比较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3.学生朗读自己习作,其他学生边听边注意哪里还有需要修改的片段,或者自己比较欣赏的片段。
4.指名学生进行点评。
5.教师对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讲评,对评价中肯的学生进行肯定。
6.师:好的作文是不断修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根据修改意见完善自己的作文。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可以讨论交流。
7.学生将修改好的作文,按照正确的格式,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
8.教师总结:通过这次习作,我们知道了想要介绍清楚一个事物,离不开搜集资料,整理信息;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围绕事物的不同方面去介绍;还需要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大家课后,还可以跟朋友、家人介绍你知道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1.细化目标,逐层理解。《国宝大熊猫》从资料的收集到文本的撰写,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资料搜集。学生获取的信息比较零碎,在逐步探讨之后,进行信息整理与初步分类。之后通过说话的方式,将写作的思路进行明确、细化。从交流和大熊猫有关的信息,到介绍大熊猫,一步步使学生写起来更加轻松,更好地完成习作。
2.学生互评,共同进步。习作的修改和最终成稿,是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习作点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要求互评、自评,在评价他人的习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