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慢性子”“急性子”直接点明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想要穿上新衣服,四天内不断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本文篇幅较长,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冬天”揭开了故事发生的序幕。第2~13自然段写第一天发生的事情,一位急性子顾客到慢性子裁缝的店里做衣服。第14~16自然段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裁缝答应了。第17~19自然段写第三天发生的事情,急性子顾客要求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裁缝也答应了。第20~29自然段写“又过了一天”发生的事情,急性子顾客要求将短袖衬衫接上袖子改为春装,然而慢性子裁缝根本没有开始裁料。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如第8~13自然段,裁缝说服顾客在他这里做衣服,裁缝的话层层推进,逻辑严密,急性子顾客“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此外,课文中的叙述语言表现力也极强,体现了顾客“急”和裁缝“慢”的性格特点。第2自然段中的“等不及”“性子最急”,第5自然段中的“噌的一下子跳起来”,第7自然段中的“夹起布料就要走”等,都表现出了顾客的急不可耐。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呈现了四件衣服,从右至左分别是:棉袄、夹袄、剪去一截袖子的夏装衬衫和接上袖子的春装。这四件衣服是急性子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提示了本课的主要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等方式认读“缝、箱”等生字,掌握多音字“缝、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性、卷”等生字和“性子、布料”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纳闷、大方”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4.体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缝、箱、歪、袖、衬、衫”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夸”时,可以用情境表演的方法;教学“性、货”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上下、左右和独体三种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左右结构的字中,“性、衬、衫”三个字是左窄右宽,而“取”字是左右占比基本相同。上下结构的字中,“货、负、责”三个字都要注意贝字底的最后一笔是点。独体字“夹”要注意写在田字格中央,点撇呼应,撇拉舒展。
词语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
2.分角色朗读
故事在顾客和裁缝的对话中展开,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顾客说的话时,要关注标点符号,如,“秋天?夏天?春天?”连续三个问号,读的时候语速较快,读出顾客急切的语气,读出他迫不及待要拿到新衣服的心情。此外,还要关注顾客说话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读好他说的话。朗读裁缝说的话时,要注意句尾的语气词,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平稳,表现出裁缝“慢性子”的特点。
3.阅读教学
本课教学时,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猜猜一个“急性子”和一个“慢性子”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发现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而把握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4.复述故事
根据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表格提示,指导学生依据时间的变化,找出顾客每天不断改换要求的句子和表现裁缝反应的句子,从句子中提取关键信息,恰当概括重要信息,简单明了地填入表格。再根据表格提示,一一回顾重要内容,练习复述故事。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缝、箱”等生字,会写“性、卷”等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蜗牛爬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说说蜗牛爬行的速度是怎样的。
2.谈话:蜗牛总是不慌不忙慢慢地爬行,如果一个人做事也像蜗牛一样,那么我们就说他是个“慢性子”,那么和“慢性子”相反的就是“急性子”。“慢性子”指性情迟缓的人,而“急性子”则指性情急躁的人。“慢性子”和“急性子”是两种性情完全相对的人,那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遇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理解“裁缝”这一职业,并且掌握多音字“缝”。
“裁缝”指以做衣服为职业的人。
“缝”作动词,表示“用针线连缀”时,读féng,如“缝补、缝合、缝上”;作名词,表示“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物体接合的地方”时,读fèng,如“裂缝、门缝、无缝钢管”。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3.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承、衬、衫”为翘舌音,“责”为平舌音;“衬、衫”为前鼻音,“性、缝、箱、承”为后鼻音。
注意一些字不要与其形近字混淆,如,“袖”不要读成“由”的音,“衬”不要读成“寸”的音,“泄”不要读成“世”的音。
5.引导学生迁移思考,联系形近字对比识记。
性(性格)—姓(姓名)
卷(席卷)—券(奖券)
货(货物)—贷(贷款)
艺(工艺)—芝(芝麻)
6.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7.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卷”的两横上短下长,下部不要写成“已、已、巳”。  “取”左边的“耳”末笔横变提。
“衫”的第一笔点稍靠右书写,右部三撇间距均匀,最后一撇稍长。
“责”上部三横间距均匀、紧凑,下部“贝”稍窄。
8.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性子 布料 交货 笑话 大方 夸奖 道理 实在 提前 服务 衬衫 负责 名声 手艺 感动
9.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10.指导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时间:冬天。
地点:裁缝店。
人物: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1.引导学生根据圈画出的表示时间的词句“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明确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并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讲述了一个急性子的顾客到一个慢性子的裁缝店里做衣服,急性子的顾客在之后的几天内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慢性子的裁缝虽然答应得很好,却迟迟没有给顾客裁剪布料的故事。
板块三 填写表格,复述故事
1.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的表格,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依据时间的变化,找出顾客每天不断改换要求的句子和表现裁缝反应的句子,从句子中提取关键信息,简单明了地填入表格。
2.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后小组讨论,合作填写表格。
3.全班交流反馈。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现
第一天 做件棉袄 明年冬天来取
第二天 把棉袄改成夹袄 答应了
第三天 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 点点头
又过了一天 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 不用接袖子,还没裁料
4.指导学生自主练习根据表格内容复述故事,注意说清楚每个时间节点上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各自的表现。
5.四个同学一个小组练习接龙讲故事,一个人讲一个时间节点的情节。
6.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故事,师生共评。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3.发挥想象,改编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导入:同学们觉得自己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的人?又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其实,这两种性格各有优缺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两种性格的人。
板块二 走进故事,体会个性
1.过渡:慢性子裁缝到底“慢”到了什么程度?急性子顾客又“急”到了什么程度呢?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他们的“慢”与“急”?默读课文,找到这些句子,做好批注。
2.学生默读,勾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反馈。
4.课件依次出示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感悟。
(1)体会急性子顾客的“急”。
句段1: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①过渡:顾客一共说了几句话?(八句话)前三家裁缝店分别说什么时候能做好?(秋天、夏天、开春)可是顾客却——(等不及),于是他急切地询问慢性子裁缝什么时候能做好。
②指导读好询问的语气。
③引导学生抓住紧接着的“秋天?夏天?春天?”感受顾客的心急:不等裁缝回答,急性子顾客就给出了选择答案——秋天、夏天、春天。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没有按照四季的顺序排列,反而排列时间一次比一次提前,说明急性子顾客希望取衣服的时间越早越好。
句段2: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①引导学生抓住“噌”这个拟声词感受顾客“跳”的迅速,体会他急躁的性格。
②指导朗读,读出急性子顾客对慢性子裁缝如此“慢”的不满。
句段3:“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实在太长啦。”顾客提出,“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
句段4:“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
句段5:“那您别管,只要能让我早些在春天穿上。您别忘了,我可是个急性子顾客啊。”
①指导掌握多音字“夹”。
“夹”作名词,表示“双层的衣服”时,读jiá,如“夹袄、夹衣”;表示“腋下”时,读gā,如“夹肢窝”;其他情况下读jiā,如“夹层、夹心”。
②从“时间实在太长啦”“提前”“我实在等不及了”“只要能让我早些在春天穿上”这些词句中感受顾客性子急的特点和他迫不及待要穿上新衣服的心情。
(2)体会慢性子裁缝的“慢”。
句段6:“不,”裁缝说,“就在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①过渡:读到第一句话的时候,你想说什么?你是不是跟老师一样以为裁缝能很快地在这个冬天把衣服做好。可是读到第二句的时候,就发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了,实际上裁缝说的冬天是明年冬天。这足足隔了一年呢!裁缝这做衣服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②指导朗读:裁缝转折性的话语,让急性子顾客的心一起一伏。语言很幽默,同时也可从裁缝说话的风格看出他温吞的性格。因此,朗读裁缝说的话时语速要略慢,读出不紧不慢的感觉。
句段7:“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裁缝道出自己不用接袖子也能做出漂亮春装的原因。四天过去了,裁缝还没有开始裁料,可见其性子之慢。
5.小结: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个性鲜明,一个慢,一个急。正是这鲜明的对比,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板块三 关注旁白,朗读对话
1.过渡:课文中除了用大量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旁白也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起了辅助作用,你留意到了吗?
2.指导学生找到课文中的旁白,抓住动作和修饰词,联系人物的对话,体会旁白的作用,更准确地理解说话者的心情、语气。
3.同桌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要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4.教师朗读旁白部分,请学生展示朗读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板块四 想象结局,改编故事
1.过渡:这个故事还没有结尾,想一想,听到裁缝说自己是个“慢性子裁缝”因此“还没开始裁料”后,急性子顾客会说些什么。
2.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在全班说。
顾客气愤地说:“你这个慢性子裁缝,明明知道我是一个急性子,你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居然还没开始裁剪布料。你不知道我着急吗?你这样拖拖拉拉,我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啊?”
3.过渡:那你们能猜猜后来怎么样了吗?这件衣服做成了吗?如果做成了,会是什么样子?
4.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结局。
5.过渡:假如裁缝是个急性子,顾客是个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再次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编一个新的故事。
6.课件出示开头,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故事发生在冬天。裁缝店里晃晃悠悠地走进一位顾客。
裁缝急急忙忙地迎出来,问道:“您要做什么?大衣?棉袄?裤子?……”
顾客左瞧瞧,右看看,慢条斯理地把裁
缝店里各个角落看得清清楚楚,这才推了推眼镜,开口说话:“我想做件衣服……”
7.小组内自由编故事。
8.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9.学生评价,说说他讲得怎么样,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讲得有趣。
10.师生共同评选“小小故事家”。
板块五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示例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条不紊,不能毛毛躁躁,一旦拿定了主意,就不能随便更改,做人要讲信用,不能朝令夕改。
示例二:与别人沟通要讲究方法。我觉得裁缝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时候,就非常讲究方法,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着想。这样,顾客就很容易接受裁缝的意见了。
3.拓展积累一些关于裁缝的歇后语。
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  裁缝做嫁衣——替旁人欢喜
裁缝做衣——讲究分寸
裁缝做衣不用尺——自有分寸
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4.小结:有趣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文中慢性子的裁缝和急性子的顾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他们就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人,时刻提醒我们只有培养良好的性格,才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从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入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对话,找出两个人物的不同表现,分别体会裁缝和顾客不同的个性特点,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读急性子顾客的话就读出急性子的语气,读慢性子裁缝的话就读出慢性子的语气。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在朗读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特点,通过语言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