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踪迹、足迹
24
月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说说你们知道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新课导入
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
贾平凹(wā),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废都》《浮躁》《秦腔》等,中短篇小说《天狗》《故里》等。
作者简介
悄没声儿
累累的骨朵儿
袅袅
嫦娥
嫉妒
瓷花盆
满盈
屏住气儿
面面相觑
无边无际
jí
袅袅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没
mo
嫉
累累
接连成串。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嫉妒
忌妒
jí
jì
词意相同,但字音不同。
悄没声儿
qiǎo
读“qiǎo”时,意思是寂静无声。
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中秋的夜里
——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
——奶奶、“我”、弟弟、妹妹
——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重点——寻月亮
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具体描写月亮的语句,一边读一边画。
中秋节的夜晚,人们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赏月,这一家子也不例外。但月亮却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和孩子们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孩子们等了好久还是不见月亮的踪影,只好回中堂里缠着奶奶给他们讲故事。奶奶
讲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奶奶的思想却开了小差——她突然说:“月亮进来了!”在她的指引下孩子们终于寻到了月亮……
再读课文,思考:
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找到月亮了吗?在哪里找到的?你找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镜中看月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竹帘儿上的月亮是怎么进来的?“款款、溜”写出了月亮什么样的情态?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读一读
孩子们终于盼来了月亮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后来月亮又匆匆地走了,那时孩子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高兴——失望
院中望月
在院子里,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
月光、桂树、月亮。
什么样的月光?什么样的桂树?什么样的月亮?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孩子们在院子里看到了月光,看到了天上的月亮,看到了院子里粗粗的桂树,那时那刻,孩子们有什么感觉?
后来奶奶告诉“我们”月亮里住着嫦娥,这时孩子们的心理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羡慕——嫉妒——争执
河中寻月/眼中见月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为什么这么说?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是在强调什么?
主动去追寻!
本文线索
明线:
暗线:
月亮运行之迹
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寻月的心理变化
镜中月亮由圆而亏,继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起来”。
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反衬出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没有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寻找美的轨迹。
作者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写孩子们对月迹的追寻有什么意义?
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别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不同就在于通过月亮抒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温馨融洽、积极向上的。
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圆圆的月亮,当我们的心中有一轮明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无限广阔的天空。
拓展延伸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拓展延伸
请你从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发挥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其特征及自己的感受。(100字左右)
背诵积累和月亮有关的古诗词。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月迹
中堂赏月——失望
院中望月——喜爱
树下争月——渴望
河边寻月——惊喜
沙滩议月——满足
月亮到处都有
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