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2单元《唱歌 老爷爷赶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2单元《唱歌 老爷爷赶鹅》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10 13: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爷爷赶鹅》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节奏演唱歌曲。
2、能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3、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强自信心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而完整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特点,能够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二声部轮唱。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活泼风趣的二部轮唱歌曲。歌曲短小,以卖鹅的老爷爷与路人的对白,配以风趣、形象的鹅叫声,生动地刻画了老爷爷赶鹅的场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歌曲为C大调,单乐段重复带扩充的结构。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演唱两小节后进入,形成二部轮唱。轮唱的前8小节多属于平行三度和声音程,音响较为丰满、协和、悦耳。在第19小节处汇合成同一音调,在后四句反复的旋律中结束。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老师:上课前啊咱们先来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请看PPT中出现的动作(播放PPT)
看一看老师是这么做的?(示范动作,每个动作四拍)
好了,你们能一起试一试吗?
学生:(做动作)
老师:大家做的特别整齐。
接下来啊还有一组动作,你们看(PPT出示第二行动作)
第二组动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和第一组一样。但是是在第一组拍完手之后第二组才开始拍的。
老师:嗯!你观察的特别仔细。
接下来,这边同学来做第一组动作,这边同学跟老师做第二组,我不说停,你们就不要停下来,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做得非常好,刚才没有同学被老师这组带跑。
咱们两组交换过来好不好?
学生:好!(两组交换再做一遍)
老师:不错!刚才咱们这两组一前一后做的特别整齐。
老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出示鹅的图片)
学生:鹅。
老师:谁来模仿模仿它的叫声?(教师找学生模仿鹅的叫声)
学生:嘎嘎嘎。
老师:恩,模仿的很像!现在老师把鹅的叫声做一个艺术性的处理,你们听听是什么样的。
老师:同学们能模仿模仿吗?
学生:(试着模仿)。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鹅叫”,提前渗透歌曲后四句的节奏型。
老师:你们可真聪明,听一遍就会。
刚才我们模仿的是一群鹅的声音,现在你们听一听,两群鹅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在学生说完“嘎嘎 嘎嘎嘎”后,教师开始说)。
老师:老师模仿的第二群鹅是不是比你们晚走了一步?
学生:是。
老师:下面请这边同学模仿第一群鹅,这一边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模仿第二群鹅,第一群鹅先走,第二群鹅看着老师的手势进来。(老师手势指挥)
老师:虽然有几只小鹅跟着旁边的队伍跑了,不过大部分同学表现的还不错。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两群鹅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二部轮唱的形式。
二、学唱歌曲
老师:这两群鹅走的这么好这么有秩序,是谁带的呀?我们听听(老师范唱)。
学生:老爷爷。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得非常认真。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叫《老爷爷赶鹅》。(出示歌篇)
老师:接下来吴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游戏,叫“双簧”,游戏规则是只张嘴不出声,来跟着音乐,我看看你们做的好不好(学生默唱)。
[设计意图]: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熟悉歌曲,寻找相同的旋律并进行模仿。
老师:你们做的可真好,刚才老师看见不少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唱出声了,来,轻声试着,跟老师的琴唱一唱。
学生:(跟琴唱)。
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已经会唱了,但是咬字不是很清楚,听老师怎么唱的(范唱)
老师:能把字咬清楚,跟着老师的琴再来试一试吗?(弹伴奏)
学生:能!(跟琴唱)
老师:不错,这次我们把字唱的很清楚了。那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更好听呢?是优美的还是欢快的?
学生:欢快的。
老师:好,那我们跟着琴,用欢快的声音唱一唱。
学生:(跟琴唱)。
老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
我找一个男生来扮演老爷爷,演唱老爷爷的部分,其他同学我们唱剩余的部分。
(跟琴表演唱,并为扮演老爷爷的学生装扮上胡子)
老师:你们说他像老爷爷吗?
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这个老爷爷应该是个风趣幽默的老爷爷,他刚才是不是太紧张啦?
不过作为第一个上场的老爷爷还是很勇敢的,来我们掌声鼓励一下他吧!
还有没有同学想上来扮演老爷爷?
学生:(找不同的学生扮演唱)
老师:他扮演的像不像?
学生:像!
[设计意图]: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更进一步的掌握歌曲的旋律。
三、学习二部轮唱
老师:刚才大家配合的特别好。
下面请你们听听合唱团的同学是怎么唱这首歌的,注意听和我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放音乐)
学生:乱。
学生:一先一后。
老师:这种演唱方式你们熟悉吗?
学生:刚才唱过。
老师:对,之前老师和同学模仿鹅的叫声时用到过这种形式,这种演唱方式叫轮唱。
轮唱是由两组同学演唱同一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轮唱比齐唱更具有艺术性。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小耳朵,听第二声部同学从哪里进入的?(放音乐)
学生:第一个“爷”字后面。
老师:你的小耳朵真灵。
来,让我们跟着合唱团第一声部的同学来演唱第一声部。
老师:唱得不错,我们再跟着合唱团第二声部的同学演唱第二声部,注意,从哪开始唱?
学生:第一个“爷”字后。
老师:刚才我们分别跟着合唱团的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唱了唱。
试试分声部演唱吧。来你,这组同学唱第一声部,这组同学唱第二声部,注意不要被对方声部带跑。(老师指挥,放伴奏唱)
老师:恩,唱的还不错。来,咱们两个声部交换演唱试一试。(老师指挥放伴奏唱)
[设计意图]:在聆听的的过程中,渗透二声部的合唱,通过指挥,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表现二部歌曲的形式和情绪。
四、小结
老师:你们唱的真棒!
今天这节音乐课吴老师教大家学会了一首罗马尼亚儿歌《老爷爷赶鹅》,并学会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夕阳西下,老爷爷也要赶着鹅回家啦!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下课吧!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歌曲《老爷爷赶鹅》是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情绪活泼轻快。歌词采用叙事体呈现,讲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小故事,情节幽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节奏演唱歌曲;2、能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3、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强自信心和与合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准确的掌握节奏难点,我通过开始的节奏游戏和“模仿鹅叫”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熟悉歌曲节奏。歌曲的后四个乐句比较难把握,在学唱的过程中,用多次利用鹅的叫声范唱、学生模仿的形式教唱。  
在学唱歌曲时,通过一个“双簧”小游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并运用分角色唱、分组唱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以帮助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  
歌曲的难点是轮唱的学习。在此之前,通过模仿“两群鹅叫”的这一环节已提前渗透轮唱。之后在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歌曲的旋律后,展开轮唱这一环节。后四个乐句由于节奏较为复杂,所以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把后面四个乐句变为齐唱。在老师的指挥下,学生们轮唱的部分完成的还是不错的。  
我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做出的回答给予具体的评价,对学生回答不准确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强调生生之间的合作和评价,既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了音乐活动,又增强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但是,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整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教学细节上表述得不够清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亲和力不够,使得与学生有距离感。如上述问题改善,相信这节课将完成的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