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
示 儿
[宋]陆游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少年时即受家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渴望收复中原,至死不渝。
陆游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一生志存改革。
三百年来第一流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 ,
但悲不见九州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 。
空
同
翁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 ,
但悲不见九州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 。
-
﹨
-
-
-
-
﹨
﹨
﹨
﹨
﹨
﹨
空
同
翁
题临安邸 [宋]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题临安邸 [宋]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探究:
三首古诗的相同点?
探究:
三首古诗的不相同点?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 ,
但悲不见九州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 。
空
同
翁
陆游,自幼目睹了金军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中年时期,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后来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挤而多次失去官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嘉定和议”宣告收复中原的愿望彻底破灭,陆游悲痛万分,一病不起。
资料储备站
53岁写的《关山月》: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我爱我的国
示 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 ,
但悲不见九州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 。
空
同
翁
学贵得法
读古诗
借注释
关键字
悟情感
读诗情
借资料
题临安邸
[宋]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题临安邸
[宋]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开国时叫北宋,北宋是一个强盛而繁荣
的王朝,后来金军入侵中原,攻陷都城汴州,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军占领,金军所到之处,把钱财洗劫一空,屠害百姓;同时把皇帝、皇后以及皇室成员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掠走,进行百般羞辱,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资料储备站
靖康之变后,赵构逃到南方,定都临安,史称
南宋。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不思收复北方大片失地,与金耻辱地议和,称臣纳贡,仅保有江南一禺,以求
一时的安乐。
汴州,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约有百万人口。北宋末年,汴州城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而一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资料储备站
靖康耻,犹未雪。
—岳飞《 满江红》
精忠报国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