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9 22: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什么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东汉的结束? P82
什么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P82
西晋是如何实现短暂统一?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三国实力比较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户数
人口
兵力

103万
443万
60万

28万
94万
10.2万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
最强:魏 最弱:蜀
思考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晋宣帝。
司马懿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他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
263年,魏国派兵灭蜀汉
1.三国归晋
名言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下图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氏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A. 司马懿 B. 司马昭
C. 司马炎 D. 司马睿
C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1.三国归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1.三国归晋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220年
221年
222年-229年
266年司马炎篡权建立晋朝
263年魏灭蜀
三国归晋



280年西晋灭吴
1.三国归晋— 西晋的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
266年
司马炎
西晋
280年
完成统一
漫画中故事




狗尾续貂
何不食肉糜
石崇王凯斗富
奢靡、腐朽、堕落,没有进取之心,充满了腐败的味道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2.西晋的社会风气
西晋的社会风气
说明了当时世人唯钱是图,追求金钱、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
晋初分封诸王
措施:分封制
二、八王之乱
西晋的衰落
八王之乱是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
另外: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八王”主要仅指主要参与者。
(1)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同姓王,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1.背景:
二、八王之乱
主要地点:洛阳一带
影响
1)“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福建晋江的地名,就是因晋代南下福建的汉人沿江而居,怀念故土而得名的,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公元316年
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
灭亡了西晋
东汉末年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西晋的灭亡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
(266-316年)
想一想:西晋灭亡的原因?
316年匈奴亡西晋
西晋的灭亡
导致西晋王朝短命的原因是:
A.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社会上层生活腐败
B.皇族争夺权力,连年混战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贵族起兵,攻击西晋
八王之乱
西晋对内迁少数民族实施暴政
问题1.阅读课本和观看下列图片,说一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前的生活地点及状况。
内迁前生活地点
内迁前生活状况
我国北方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讲授新课
少数民族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着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少数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族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氐(dī)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jié)
羌(qiāng)
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自主学习)
氐族、羌族从西北 迁至陕西关中
匈奴、羯族从内蒙古草原迁至山西一带
鲜卑族一部分迁至辽宁
另一部分迁至陕西及河套地区
民族交融趋势
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内迁的各族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
民族矛盾尖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十六国并存时期
317年
司马睿
建立东晋 P89
淝水之战 P93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伐,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前 秦
(4世纪后期)
十六国后期
苻坚—王猛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时间:
关键人物:
改革措施:
影响:
整顿吏治,厉行法制
加强集权,招抚流民
减赋禁奢,兴办学校
提倡儒学。
魏蜀吴三国鼎立
西晋短暂统一
十六国(前秦)
东 晋
历史时期特点: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交融加强。
3、我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宋、齐、梁、陈
南朝
四、政权的更替
三国两晋南北朝
阅读教材88页知识拓展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人口迁徙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
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西晋统一全国: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课堂小结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合作探究
课 后 活 动:
由于封国势力做大,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的权力。
1.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分封制是一个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制度,有人认为它有利于维护统治,有人认为它危害统治,历代统治者对它拿起又放下,使他折腾了好几千年。
西周、西汉。
课 后 活 动:
2.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政治、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说明了什么?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达标训练
C
B
达标训练
C
B
达标训练
D
B
达标训练
A
B
达标训练
C
D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