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课后练习(word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课后练习(word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0 16: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课后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单选题
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
B.
受热易分解
C.
和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
分解产生的可以回收再利用
“”是氨碱制纯碱中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能加速的生成
B.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的不饱和溶液
C.
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大
D.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工业上常用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但却不能用此法制取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A.
?溶解度较小
B.
?溶解度较大
C.
?溶解度较小
D.
溶解度较大
根据下列各组提供的试剂,判断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A.
溶液和溶液
B.
NaOH溶液和稀硫酸
C.
溶液和溶液
D.
溶液和稀盐酸
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A.
、、、
B.
、、、ZnS
C.
HCl、KOH、、
D.
、KOH、、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四种元素
B.
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
图中X可能是氨气
D.
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有溶液、溶液、溶液、溶液四种物质,两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一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和离子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
经测定,溶液的;
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向实验得到的滤液中滴加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
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B.
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和
C.
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D.
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某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用、
、溶液分别将溶液中的、、离子逐一沉淀出来,其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B.
碱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C.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有一种元素不是氧元素
二、填空题
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石灰石;碳酸氢钠;消石灰;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气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
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理想的高能燃料是______。
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
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可用于制肥皂的是______。
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
俗称______。
从类别看,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从用途看,可制备某些物质。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图某些反应产物以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在该操作中常使用烧杯、玻璃棒和______这三种玻璃仪器。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碱”是指______
填化学式。
在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将、、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固体和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______。
碳酸钠俗名纯碱又称苏打。“苏打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迷宫如图所示:
请你帮助“苏打同学”选择一条能够走出迷宫的路线,从入口至出口的顺序______填序号。
苏打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能与它产生气体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迷宫中的许多物质间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能产生白色沉淀且属于中和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不反应的原因______。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Cl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向步骤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受热易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和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解产生的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作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解:A、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
B、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为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反应时生成的碳酸氢钠多,而少,所以在溶剂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只能说碳酸氢钠更容易形成饱和溶液,不能说明溶解度就一定是碳酸氢钠的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B、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由于反应时生成的碳酸氢钠多,而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后,溶质是和NaCl。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氨碱制纯碱中的重要反应的反应原理、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溶解度较小,工业在特定温度下反应使生成的大量析出。K和钠性质接近,制也应该是类似原理,溶解度大。析出量小,采集不方便。
故选:D。
根据工业上常用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可知反应只所以可进行,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易于分离;运用类比的方法回答.
了解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学会利用类比的方法处理问题.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两物质交换成分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反应才能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溶液和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有沉淀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NaOH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有水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溶液和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难度较易。
【解答】
A.氧化钠由氧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是氧化物,不是碱,故A错误;
B.硫酸氢钠是盐,硫化锌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HCl是酸,氢氧化钾是碱,碳酸钠是盐,是氧化物,故C正确;
D.氧气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沉淀池中,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物中元素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氮元素、碳元素6种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铵,可能含有氯化钠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沉淀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图中X不可能是氨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溶液能与溶液、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钡沉淀和水。
溶液能与溶液、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溶液、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两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5个。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鉴别,解题关键是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鉴别方法,难度中等。
【解答】
由题意知,溶液的,溶液呈酸性,故一定含有,则一定不含,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向实验得到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碳酸钡沉淀,说明溶液中有,那么溶液中一定不含,因为两者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根据溶液不显电性,有阳离子,必然有阴离子,故一定含,不能确定的是?,故可能含?,故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可能含有,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溶解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探究分离杂质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原则,难度一般。
【解答】
先加入NaCl,它与硝酸银反应,只会生成AgCl沉淀;再加入,它与硝酸钡反应,只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最后加入,沉淀硝酸铜。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归纳,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根据碱的组成特点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分析;根据氧化物的组成特点解答。
【解答】
A.金属元素一般显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故A不符合题意;
B.碱都含有氢元素,但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例如水是氧化物,其中含有氢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有一种元素不是氧元素,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
?
?
?
【解析】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可用稀硫酸除铁锈,故填:;
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一种碱,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
氢气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所以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故填:;
石灰石非常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故填:;
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填:;
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故填:。
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确定具体物质的用途。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2.【答案】纯碱或苏打?
?
合理即可
【解析】解:碳酸钠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从类别看,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制备某些物质。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要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纯碱苏打

合理即可。
根据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从类别看,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可制备某些物质。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要求,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过滤?
漏斗?
?
?
【解析】解:固液分离常用操作为过滤;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烧杯盛取液体,漏斗进行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漏斗。
侯氏制碱法中制备碳酸钠被称为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故答案为:。
反应物为氨气、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生成物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故答案为:。
在反应中用到了氯化铵固体,所以氯化铵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故答案为:。
考查实验室固液分离的常用操作方法;回忆过滤的实验步骤,找到所需仪器;
根据碳酸钠的俗称回答此题;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名称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流程过程找到循环使用的物质。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4.【答案】?
、?
、?
复分解反应?
相互结合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解析】解: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不能与铜反应;碳酸钠不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能与稀硫酸反应,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故从入口至出口的顺序是。
苏打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能产生白色沉淀且属于中和反应,稀硫酸、氢氧化钡的化学式分别是、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不反应,是因为相互结合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故答案为:

、;
、;复分解反应;
相互结合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根据题意,“苏打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苏打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能产生白色沉淀且属于中和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创设情境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
和?
KCl
【解析】解: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
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碳酸钾和硫酸钾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向步骤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则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沉淀,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钾;氯化钾可能存在;
故填:;和;KCl。
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硫酸钾和碳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能与酸反应而溶解而硫酸钡不溶于酸。
本题考查的是混合物成分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第4页,共12页
第5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