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人教3~4年级全一册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体育与健康人教3~4年级全一册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标题: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
适于年级/学段:水平二
一、该教学内容学年安排说明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掌握基本步法的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的习惯,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还采用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学法: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集体表演,个人展示。
3、学情分析: 与其他项目的本质区别(技击特点, 教会学生怎么去用), 2. 健身性(运动负荷最高可达 150 次, 动作完全到位, 大部分的时间里负荷可以保证在 120—140, 而人体锻炼最佳心率 120—140, 在一次锻炼中, 有 2/3 的时间能够保证这个心率, 锻炼效果是最好的)、3. 民族自豪感(国粹、 举例东师大学习关博教授的分析及陶毅) 4. 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课标中要求 “运动技能” 领域,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 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4、设计思路:课标要求 水平一武术: 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 如学习基本手型、 抱拳、 马步、 蹬腿、冲拳等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 3——5 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动作组合等。 评价要点: 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举例: 评价学生完成武术操的表现 水平二武术: 初步掌握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 如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 6——8 个简单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 评价要点: 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 连贯性。 举例: 评价学生完成所学简单武术套路的质量 水平三武术: 基本掌握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 如能够做出少年拳、 地方特色拳种、 9——10 个简单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 评价要点: 完成所学武术套路动作的连贯程度和表现出的精、 气、 神。 评价举例: 评价学生完成少年拳的质量。
5、教学手段、方法:
示范法,分解教学法。
二、学期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武术基本功单元计划
1初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简单组合。
2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武术动作姿势,发展协调、平衡和灵敏能力。
3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体验运动中的兴奋和紧张,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良好的武德和合作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
内容
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手段、方法
预计练习密度与强度
1
1、武术的了解及认识,
2、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
掌握武术相关理论知识
初步体验武术练习
1、了解武术的发展史,懂得并会叙述武术的发展史及武术的基本技术,
2、通过尝试,95%的学生会做基本动作,75%并能够基本控制动作要领
3、通过本课,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的精神。
1、播放武术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练习热情。
2、教师示范对动作进行讲解。
3.、小组练习,教师语言激励、小组展示。
20%

2
1、手型的练习
学习基本的手型编成一套手型操,进行练习,动作连贯。
1、熟悉武术当中的基本手型,95%的学生知道武术基本手型的技术方法,并会区分动作的对错。
2、通过练习,95%的学生学会基本手型。
3、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协调性,
1、动作练习比赛。
2、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3、听讲解示范,模仿老师动作进行练习
35%-45%

3
1、?步法的练习
学习基本的武术步法,动作要领。?
步法左右变换时的动作连贯。
1、熟悉武术基本步法的技术方法,85%的学生能够说出步法的基本要领,
2、通过练习,85%的学生能正掌握步法的技术动作,并会做基本步法
3、通过本课,让学生体验武术当中步法的攻防含义,培养学生敢于尝试,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1、讲解、示范
2、口令指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做的不好的动作采用重复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信,
3、小组展示,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35%-45%

4
基本动作的配合。
协调性的练习。
在学习了基本动作的前提下进行手法与步法的动作配合。动作连贯。
1、熟悉武术中的基本配合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并讲解出武术中步法与手法动作技术要领。
2、通过练习,9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动作配合,80%的学生能稳定地完成武术基本步法的左右转换,配合手型以后的左右动作转换。
3、通过学习和比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对错的能力。
1、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思考。
2、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3、“音乐”节奏指导学生练习,
4、小组练习,比较法,
5、竞赛法。
35%-45%

5
基本动作的武术操的练习
结合所学习的动作进行自行编排
对武术动作攻防含义的了解
冲拳有力,转身速度快,反应迅速。
动作连贯、手型与步法的协调配合
1、了解武术运动的锻炼价值,激发与培养学生参加武术运动的兴趣与爱好。
2、75%学生能初步掌握武术基本动作的要领,70%能在武术对练游戏中尝试运用所学的武术攻防技能。
3、学生身心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突现个性,开发潜力,培养学生兴趣、自信地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思考。
2、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3、动作要领口诀法指导学生练习,
4、小组练习,比较法,
5、比赛法。
35%-45%





1、?运动参与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2、?运动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简单组合。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武术动作姿势,发展协调、平衡和灵敏能力。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体验运动中的兴奋和紧张,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良好的武德和合作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内容
1、小游戏:两人击推掌。2、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
重点
弄清动作方向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
动作准确,做到有力、有神。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时间






1、?课前准备。
2、?体委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导入该课的内容、任务及提出学习要求。
。1、?观察课前常规情况。
2、?介绍李小龙,导入本课,宣布本课任务并提出相关要求。
1、?体委和全班同学配合完成课前准备。
2、?认真听讲,注意听老师对课的安排和要求。
组织?:四列横队??图(1)
○○○○○○○○○○
○○○○○○○○○○
××××××××××
××××××××××

要求?:站队快、静、齐,精神饱满、集中。
2






基本动作练习
1、行拳礼”
2、基本手型
3、冲拳练习
1、?介绍行拳礼。
2、简述以前所教的基本手形和步法
3、?教师喊口令,学生集体练习。
1动作快速有力,冲收同时注意顺肩。
2、弹踢时,挺胸、直腰,力达脚尖。
组织?:?图(2)
○○○○○○○○○○
○○○○○○○○○○
××××××××××
××××××××××

要求?:动作规范,有力度,活动充分。
3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时间




武术
1、武德教育。
2、武术的基本动作组合教学。
A幷步抱拳
B马步格挡
C弓步冲拳
D马步抱拳
E幷步抱拳
3、自主练习
4、集体武术表演。
1、?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2、教师做动作示范,同时进行相关术语教学。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和学生交流。
1、学生认真听讲和模仿,边做喊术语边练习。
2、学生马步冲拳练习
3、学生马步格挡接弓步冲拳练习
4、自主或协作练习。积极发挥创新思维,自觉的、不怕苦的展开练习。
4、学生认真、精神饱满,呐喊助威展示。
组织:四列横队。图(3)
○○○○○○○○○○
○○○○○○○○○○
××××××××××
××××××××××

要求:注意动作手形和步法,动作规范,连贯流畅。精神饱满,节奏感强。
分组:分四个小组进行练习。
要求:1、注意安全,不能对打练习。
2、动作流畅。
23






调节


放松运动和小结。
1放松练习
2小游戏:两人击推掌
3、?小结本节课。
4、表扬、鼓励学生,再次强调武德。
1、?学生通过跟随老师做练习,放松肌肉和神经,达到减压目的,放松身心。
2、学生认真听讲。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
要求?:全身心放松,跟随教师做放松运动。
要求:1、宏扬武德。
2、注意练习的安全。
3


场地
器材
操场
预计
平均
心率
115—120次/分
预计
6、 课后反思
在准备本次课时,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希望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己开动脑筋,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进行对动作的编排,大胆的鼓励学生创新。但是在实施中有一定的缺点:在语言组织方面需要提高。在进行练习时,感觉组织有点乱,需要课后再进行组织的规划。本次课感觉练习密度不够,在课后再穿插补偿性训练。
在对重难点动作的讲解时,还是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的动作进行合理的武术基本功的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