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点击新目标
记住最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等。
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及历史地位
欣赏青铜名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链接旧知识
1、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填一填:北魏孝文帝借鉴 的政治、经济制度,实施新的制度,迁都 。推行学习 文化风俗的政策。这些改革加速了 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2、说一说:你知道“问鼎中原”、“一言九鼎”这些成语的来历吗?其中的“鼎“是什么材质做成的?
课前小热身
初读课文,勾画要点,完成填空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略)
【新课解读】
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
1、阅读课文101-102“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正文材料,观察图片
(1)填一填:
石器时代
远古时期
夏、商、周时期
铁器时代
(2)请以司母戊鼎为例根据101页小字的描述归纳出青铜器生产流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
5、根据102页的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51页的“能力提升”第一题
三、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
6、根据课文中青铜器的图片
(1)说出自己最欣赏的青铜器的名称。
(2)展示该器的图片。
(3)说出欣赏的原因。(即美在何处)
【课堂小结】
订正并齐读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练习册上的基础过关题)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
我感悟:
【知识链接】
司母戊大方鼎的传奇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 \t "_self ) ( javascript:void(0)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catalog#catalog )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蒋介石指示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值1948年夏,该鼎首次公开展出,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可见受重视程度之高。后来,国民党 ( http: / / www. / wiki / %E5%9B%BD%E6%B0%91%E5%85%9A" \o "国民党 )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冶铸技术 (1)青铜是以 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呈 色。
(2)青铜时代是指 、 、 时期。
(3)商朝后期铸的 充分体现了当时青铜冶铸的技术水平。
青铜器物:按用途划分有 酒器、乐器、车马器、 ,工具等十多类。
青铜艺术 (1)司母戊鼎: 出土,雄伟端庄,气势凛然,
(2) :湖南出土,结构巧妙,制作精细。
(3)三星堆青铜器:四川 出土,有 、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