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共计20分,其中1-10题,每小题1分;11-15题,每小题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1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1分)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4.(1分)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的颜色、状态一定不同
C.“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
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构成原子的种类上不同
5.(1分)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B.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C.化工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里
6.(1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7.(1分)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氢气燃烧﹣﹣分子发生改变
D.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8.(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9.(1分)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0.(1分)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氢气+氧化铁铁+水
C.碳酸→水+二氧化碳
D.双氧水→水+氧气
11.(2分)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2.(2分)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⑧玻璃棒.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13.(2分)若想称取5.6g食盐粉末,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向右面,此时应该(其他操作均正确)( )
A.继续添加食盐
B.取出少量食盐放回试剂瓶
C.取出少量食盐放到指定容器
D.向外调节平衡螺母
14.(2分)如图,我们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和推论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5.(2分)冬天第一场雪,当雪花落在地上,会很快化为水滴。在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对水分子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
B.水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C.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了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16.(8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试管a连接电池
极,若试管a中得到10mL气体,则试管b中得到
mL气体,写出验证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
。
(2)小丽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有
火焰,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据此,她发现氢气的一个化学性质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17.(12分)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2)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不便
①检验河水是否是硬水的方法与现象为:
。
②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图2是水发生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甲”或“乙”)
,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
能量。
②图2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③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能转化为
能。
④小明从图2中化学变化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该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18.(13分)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采用图示装置进行过滤,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①
;
②
;
③
。
(3)该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答两条):
①
;
②
。
(4)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该同学说“我终于制成了纯水!”,你同意吗?
。简述你的理由
。
(5)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此时得到的水是
(填“纯净物”、“混合物”)。
(6)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检验该蒸馏水中是否含可溶性矿物质的简单方法是
。
三.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9.(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mg/L.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mg/L。
传闻2:煮过很多次的“千滚水”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
水样类型
亚硝酸盐含量
一次沸水
0.0008
二次沸水
0.0020
三次沸水
0.0028
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mg/L)还低不少。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3: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
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
。
(2)判断传闻1真假,并说明理由:
。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
。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因为“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四.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计2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20.(4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g。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液体,在图乙的基础上,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mL。
21.(8分)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
(1)一组的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他们小组的蜡烛是:①白色圆柱形固体②有轻微的气味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有可燃性⑥受热易熔化⑦燃烧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上述描述中属于蜡烛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2)二组同学将一根木条放到蜡烛火焰中,2秒后取出,发现从焰心到外焰木条碳化程度逐渐增大,这说明
.
(3)三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有水生成
2
有二氧化碳生成
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能转化为
能和
能.小敏发现蜡烛燃烧时还流烛泪,蜡烛“流泪”属于
变化.
(4)四组同学在熄灭蜡烛后,发现有一股白烟产生,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结果看到白烟燃烧并沿着烛芯将蜡烛引燃.
【提出问题】这股白烟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①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③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石蜡小颗粒.
经过讨论后,排除了①②两种猜想,他们的依据是
.
【反思】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你认为他应该
.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共计20分,其中1-10题,每小题1分;11-15题,每小题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的说法是错误,只要要正确合理的利用化学就会造福人类。
故选:D。
2.解:
A、野火烧不尽,有新物质生成,故A错。
B、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爆竹声中一岁除,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二氧化反应,故C错。
D、春蚕到死丝方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3.解:A、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猜想假设。
B、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收集证据。
D、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得出结论。
故选:B。
4.解: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错误;故选项错误;
B、“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故选项错误;
C、“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正确;
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构成原子的种类上不同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解:A.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
B.农业和园林浇灌改漫灌为喷灌,符合爱护水资源的理念;
C.化工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故选:D。
6.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属于过滤操作。
故选:C。
7.解:A、汽油挥发,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氢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故选:A。
8.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瓶塞的放置,瓶塞倒放;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故选:A。
9.解:A中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是单质;B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C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单质,是混合物。
故选:D。
10.解:A、氢气+氧气水,属于化合反应。
B、氢气+氧化铁,该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故选项正确。
C、碳酸→水+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D、双氧水→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
11.解:A、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雪花融化时,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很小,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故选:D。
12.解:加热150mL液体,要有盛水的容器,但是用水量为150mL,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这不可能;用烧杯给水加热选择支持固定仪器;由于烧杯底面积大,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是热源仪器。
故选:C。
13.解:称量5.6g食盐步骤:先调节天平平衡,左右两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然后移动游码,所以在称量过程中,说明食盐少。
故选:A。
14.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正确;
B、试管a,它们的体积比约为2:1;
C、由8H2O2H3↑+O2↑可知,试管a,不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正确;
故选:B。
15.解:A.雪花化作水滴是液化过程,水分子的能量升高;
B.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并没有发生改变;
C.无论是固态的雪,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构成没有改变;
D.雪花吸收热量,转化为了液态的水。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16.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a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若试管a中得到10mL气体,由于试管b中气体是氧气,所以验证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证明是氧气。
(2)小丽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她发现氢气的一个化学性质是可燃性,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负;5;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证明是氧气。
(2)淡蓝色;水雾;氢气+氧气水。
17.解:(1)在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能除去不溶性的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①检验河水是否是硬水的方法与现象为: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少的是硬水。
②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3)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乙。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吸收能量。
②图2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③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每2个分子变化成了5个分子,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故答案为:(1)过滤;吸附。
(2)①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少的是硬水;
②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3)①乙;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②水氢气+氧气。
③电;化学。
④ACD。
18.解:(1)仪器a、b、c分别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烧杯;
(2)图示过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②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若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均会导致滤液浑浊;故填:①滤纸破损;
(4)经过滤后的滤液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和细菌,所以不是纯水;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和细菌;
(5)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此时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其他杂质;故填:混合物;
(6)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在酒精灯上蒸发;故填:纯净物,在酒精灯上蒸发。
三.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9.解:(1)常见的消毒剂: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所以自来水中有余氯;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煮沸次数越多;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可溶解在水中;
(5)A.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那么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虽然“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能饮用;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故C错误。
故答案为:(1)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假,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3)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4)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
(5)BC。
四.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计2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20.解:(1)食盐的质量等于砝码+游码的质量,图1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5g+4.4g=7.2g,此时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读数仍为图1;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42mL,在上面的基础上;
(3)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小,所以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而是俯视。
故答案为:(1)5.4;2.5;
(2)42;胶头滴管;
(3)小于。
21.解:
(1)①白色圆柱形固体②有轻微的气味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⑥受热易熔化属于蜡烛的物理性质;
⑤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2)二组同学将一根木条放到蜡烛火焰中,2秒后取出,这说明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3)①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干燥的凉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②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
(4)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①②是不正确;
【反思】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你认为他应该对黑色物质继续探究.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⑥;
(2)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
实验步骤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干燥的凉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8
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光;热;物理;
(4)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反思】对黑色物质继续探究.(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