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3、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有关资料
1、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2、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预习设计
1、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补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
⑵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日中不至,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______
学派创始人。?
⑵《论语》,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体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
曾子(
)
传(
)
逾(
)
罔(
)
殆(
)
箪食(
)
曲肱(
)
笃志(
)
6、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四、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论(
)语
不亦说(
)乎
三省(
)
传(
)不习乎
不yùn(
)
yú(
)矩
不思则wǎng(
)
不学则dài(
)殆
一dān(
)食
曲gōng(
)肱
dǔ(
)
2、文学常识填空
⑴孔子,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学派创始人。?
⑵《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体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⑵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⑶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⑷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⑸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⑺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⑻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
⑼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
4、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按原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
⑷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
⑸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⑺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⑼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二、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学而(
)时(
)习(
)之(
),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
),
不亦君子(
)乎?”
⑵吾(
)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
⑶吾十有(
)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
)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
)矩(
)
⑷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矣。
⑸学而(
)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
⑹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⑺知(
)之(
)者(
)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
)之者
⑻饭(
)疏食(
)饮水(
),曲肱(
)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⑼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
)善(
)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⑽子在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
),不舍(
)昼夜。
⑾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⑿博学而(
)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⑾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
)乎
(2)有朋自(
)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
(4)思而不学则殆(
)
(5)吾日三省(
)吾身
(6)学而不思则罔(
)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8)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9)博学而笃(
)志
2、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温故而知新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曰(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亦君子乎(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5)传不习乎(
)
(6)不逾矩(
)
(7)学而不思则罔(
)
(8)思而不学则殆(
)
(9)人不堪其忧(
)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1)饭疏食饮水(
)
(12)曲肱而枕之(
)
(13)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
(15)博学而笃志(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⑸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归纳梳理文中的文言现象,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学而时习之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饭疏食饮水
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⑴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饭疏食饮水
【疏】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饭疏食饮水
【水】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三人行
【三】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吾日三省吾身
【日】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⑴为:①可以为师矣(
)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
⑵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⑶而: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曲肱而枕之(
)
④博学而笃志(
)
⑷其:①仁在其中矣(
)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③人不堪其忧(
)
⑸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⑹之:①学而时习之(
)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
5、积累成语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6、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
①可以(
)为师矣。
②人不知(
)而(
)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⑵判断句
①贤哉,回也!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合作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五、拓展延伸
请你用熟悉的小故事印证文中的名言。
六、课堂检测
1、根据要求默写:
⑴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 ? ?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 ?
③不逾矩
逾矩: ?
④饭疏食
饭: ?
⑤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 ?
⑥切问而近思
切: ?
⑵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⑶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⑸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颜回是贤者之一。根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说说颜回为什么能成为“贤者”。
⑹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
3、课外阅读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②是以谓之“文”也( )
⑵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是
以
谓
之
“文”
也
②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⑷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⑸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全文。
2、完成《同步练习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3、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有关资料
1、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2、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预习设计
1、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补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树木丛生,___________。
⑵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日中不至,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默写
⑴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______
学派创始人。?
⑵《论语》,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体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
曾子(
)
传(
)
逾(
)
罔(
)
殆(
)
箪食(
)
曲肱(
)
笃志(
)
6、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四、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汉字
论(
)语
不亦说(
)乎
三省(
)
传(
)不习乎
不yùn(
)
yú(
)矩
不思则wǎng(
)
不学则dài(
)殆
一dān(
)食
曲gōng(
)肱
dǔ(
)
2、文学常识填空
⑴孔子,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学派创始人。?
⑵《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体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⑵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⑶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⑷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⑸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⑺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⑻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
⑼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
4、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按原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
⑷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
⑸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⑺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⑼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二、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学而(
)时(
)习(
)之(
),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
),
不亦君子(
)乎?”
⑵吾(
)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
⑶吾十有(
)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
)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
)矩(
)
⑷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矣。
⑸学而(
)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
⑹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⑺知(
)之(
)者(
)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
)之者
⑻饭(
)疏食(
)饮水(
),曲肱(
)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⑼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
)善(
)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⑽子在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
),不舍(
)昼夜。
⑾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⑿博学而(
)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⑾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
)乎
(2)有朋自(
)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
(4)思而不学则殆(
)
(5)吾日三省(
)吾身
(6)学而不思则罔(
)
(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8)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9)博学而笃(
)志
2、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温故而知新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曰(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亦君子乎(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5)传不习乎(
)
(6)不逾矩(
)
(7)学而不思则罔(
)
(8)思而不学则殆(
)
(9)人不堪其忧(
)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1)饭疏食饮水(
)
(12)曲肱而枕之(
)
(13)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
(15)博学而笃志(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⑸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归纳梳理文中的文言现象,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学而时习之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饭疏食饮水
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⑴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饭疏食饮水
【疏】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饭疏食饮水
【水】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三人行
【三】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吾日三省吾身
【日】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⑴为:①可以为师矣(
)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
⑵知: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⑶而: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曲肱而枕之(
)
④博学而笃志(
)
⑷其:①仁在其中矣(
)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③人不堪其忧(
)
⑸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⑹之:①学而时习之(
)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
5、积累成语
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6、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
①可以(
)为师矣。
②人不知(
)而(
)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⑵判断句
①贤哉,回也!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合作探究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五、拓展延伸
请你用熟悉的小故事印证文中的名言。
六、课堂检测
1、根据要求默写:
⑴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 ? ?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 ?
③不逾矩
逾矩: ?
④饭疏食
饭: ?
⑤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 ?
⑥切问而近思
切: ?
⑵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⑶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⑸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颜回是贤者之一。根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说说颜回为什么能成为“贤者”。
⑹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
3、课外阅读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②是以谓之“文”也( )
⑵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是
以
谓
之
“文”
也
②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⑷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⑸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全文。
2、完成《同步练习册》。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⑴百草丰茂⑵秋风萧瑟⑶随风直到夜郎西⑷枯藤老树昏鸦⑸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⑶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⑴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儒家?
⑵儒家
语录
大学
中庸
孟子
5、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曾(zēng)子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g)
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
6、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1、lún
yuè
xǐng
chuán
愠
逾
罔
殆
箪
肱
笃
2、⑴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儒家?⑵语录
大学
中庸
孟子
3、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⑼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C(C项有误,该项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二课时
一、1、⑴人不知而不愠。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⑶不逾矩。
⑷思而不学则殆。
⑸人不堪其忧⑹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⑺不义而富且贵
⑻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⑼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⑽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二、1、⑴表承接
按时
温习
指学过的知识
通“悦”,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表转折生气
有才能的人
⑵我
每天
多次地反省
替
谋划
尽心竭力
交往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⑶同有“”,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表修饰
表承接
立身,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顺从意愿
越过
法度
⑷温习
旧的(知识)
表承接
领悟
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
凭
做
⑸表转折
就
迷惑
疑惑
⑹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能忍受
乐趣
⑺懂得
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⑻吃
粗粮
冷水
胳膊
表修饰
表并列
对,对于
⑼虚数,几个人
于此,在其中
他们的
优点
好的方面
顺从,学习
改正
⑽河流
往,离去
这,指河水
句末语气词
舍弃,放弃
⑾军队
改变
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⑿表并列
坚定
仁德
2、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⑵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⑶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⑷在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⑸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⑹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⑺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⑻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⑼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有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⑽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⑾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⑿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1、(1)按时。同“悦”,愉快。(2)从。(3)生气,恼怒。(4)疑惑。(5)自我检查、反省。(6)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越过。(8)喜爱,爱好。(9)坚定。
2、【答案】C
【解析】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C项中“说”通“悦”,喜悦,高兴。其他选项没有通假字。
3、【答案】A
【解析】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
4、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4)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第三课时
1、⑴先生,指孔子⑵生气,发怒⑶指有道德修养的人⑷诚信⑸老师传授的知识⑹越过,超过⑺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⑻疑惑⑼能忍受⑽喜爱,爱好⑾吃⑿胳膊⒀这,指河水;舍弃,放弃⒁改变⒂坚定
2、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⑵七十岁能顺从意愿而不越过法度。⑶在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⑷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⑸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三、1、⑴说:同“悦”,愉快。
⑵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⑴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⑵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⑶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⑷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⑸乐:形容词作动词(意动),以……为乐趣
⑹饭:名词作动词,吃
3、⑴古:指有才德的人;今: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⑵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⑶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⑷古:冷水;今:泛指一切水
⑸古:多次;今:确数词“三”
⑹古:每天;今:日子
⑺古: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普通人);今:泛指寻常的个人
4、⑴①当、做②替
⑵①了解②懂得
⑶①表转折,却②表顺承③表修饰④表并列
⑷①它的②他的③这样的
⑸①快乐②以……为快乐
⑹①代词,指学过的知识②代词,指学问和事业③代词,指优点,长处
5、⑴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⑵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⑶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⑷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⑸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⑹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⑺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⑻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6、⑴①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②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①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②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四、1、(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安贫乐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2、“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3、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五、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背景解读: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故事解读:有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两个小孩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争论不出结果问孔子,而孔子也老实地说,“不知道。”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俗语解读:“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结合在一起力量就强大了
成语解读: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理解,每个人都有可学之处,每个人都有需学之处。
六、1、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⑸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⑴①反省 ?②竭尽自己的心力 ?③越过法度 ?④吃 ?⑤改变⑥恳切 ?
⑵【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⑶【答案】D
【解析】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⑷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上天的意旨.
②逝去的一切像这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⑸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⑹这里的“浮云”指过眼云烟似的富贵。不义得来的富贵不是君子所求的,孔子将富贵比作浮云,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3、⑴【答案】①什么 ②因此
⑵【答案】①是以/谓之“文”也 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⑶【答案】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②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⑷【答案】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⑸【答案】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