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Word+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Word+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0 11: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
A.食品、蔬菜贮存在冰箱或冰柜里
B.家用铁锅、铁铲等餐具保持干燥
C.把块状煤碾成粉状再燃烧
D.制造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
2.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
A.Na2O(s)和CO2(g)化合生成Na2CO3(s)
B.氯气的液化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D.氨气与氯化氢化合成氯化铵固体
3.一定条件下,下列表示4NH3(g)+5O2(g)?4NO(g)+6H2O(g)的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
A.v(NH3)=0.8mol?L﹣1?s﹣1
B.v(O2)=0.9mol?L﹣1?s﹣1
C.v(NO)=0.6mol?L﹣1?s﹣1
D.v(H2O)=1.0mol?L﹣1?s﹣1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
A.HBr、HCl、BaSO4
B.NH4Cl、CH3COOH、Na2S
C.NaOH、Ca(OH)2、NH3?H2O
D.HClO、NaF、Ba(OH)2
5.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CO(g)?Fe(s)+CO2(g)△H<0,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加Fe2O3的量
②移出部分CO2
③提高反应温度
④减小容器的容积
⑤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⑥降低反应温度.
A.①③
B.②⑥
C.②④
D.④⑥
6.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可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B.改变反应物浓度能改变平衡常数K
C.平衡常数K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D.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8.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2与Cl2反应生成HCl,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H不同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足量,则氢氧化钠越多,中和热越大
C.已知1mol红鱗转化为1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红磷比白磷稳定
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减小反应的焓变
9.2mol
A与2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2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υ(D)=0.25mol?L﹣1?s﹣1,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z=2
B.2
s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的倍
C.2
s后,B的浓度为0.5
mol/L
D.2
s时C的体积分数为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t1时刻改变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SO2(g)+O2(g)?2SO3(g)△H<0,t1时刻升高温度
B.4NH3(g)+5O2(g)?4NO(g)+6H2O(g)△H<0,t1时刻增大O2浓度
C.H2O(g)+CO(g)?H2(g)+CO2(g)△H>0,t1时刻增大压强
D.C(s)+H2O(g)?CO(g)+H2(g)△H>0,t1时刻升高温度
11.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

HClO4
H2SO4
HCl
HNO3
Ka
1.6×10﹣5
6.3×10﹣9
1.6×10﹣9
4.2×10﹣10
从以上表格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
B.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强的酸
C.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H2SO4=2H++SO42﹣
D.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
12.在反应4HCl+O2═2C12+2H2O中,已知2molO2被还原时,放出akJ的热量,且断开1
mol
O2需要吸收b
kJ的热量,断开1mol
Cl2需要吸收c
kJ的热量.则断开1mol
H﹣0键比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高(  )
A.kJ
B.kJ
C.kJ
D.kJ
13.已知:25℃时,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1.75×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4×10﹣7,K2=4.7×10﹣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甲酸有气泡产生
B.25℃时,向甲酸中加入NaOH溶液,HCOOH的电离程度和K均增大
C.向0.1
mol?L﹣1甲酸中加入蒸馏水,c(H+)减小
D.向碳酸中加入NaHCO3固体,c(H+)减小
14.两个体积相同带活塞的容器,分别盛装一定量的颜色相同的NO2(g)和Br2(g),迅速将两容器同时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假设气体不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过程中,颜色突然加深,然后逐渐变浅,最终颜色比原来的浅
B.a′、b′的颜色一样深
C.a′中的c(NO2)一定比b′中的c(Br2)小
D.a′的压强比a的压强2倍要小,b′的压强为b的压强的2倍
15.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A.3a+b﹣c
B.c﹣3a﹣b
C.a+b﹣c
D.c﹣a﹣b
16.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而含氮化合物的用途广泛,如图表示两个常见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IgK)与温度的关系:
①N2+3H2?2N2H3②N2+3O2?2NO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和②均为放热反应
B.升高温度,反应①的反应速率减小
C.在常温下,利用反应①固氮和利用反应②固氮反应程度相差很大
D.在1000℃时,反应①和反应②体系中N2的浓度一定相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52分)
17.按要求回答问题。
(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2mol
H2与2mol
I2蒸气完全反应时生成碘化氢气体,放出29.8kJ的热量: 
 。
②1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a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如图1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 
 kJ?mol。(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241.8kJ/mol,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kJ/mol,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kJ?mol﹣1。
(4)如图2是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装置。
①从实验装置图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②该实验常用0.50mol?L﹣1HCl和0.55mol?L﹣1NaOH溶液各50mL。解释NaOH溶液的浓度稍大的原因 
 。
③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 
 次。
18.某温度时,在10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表中数据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2.00
0.00
1
0.90
1.80
0.20
3
0.75
1.50
0.50
5
0.65
1.30
0.70
9
0.55
1.10
0.90
10
0.55
1.10
0.90
14
0.55
1.10
0.90
(1)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
(3)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
(4)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3(如下图所示)则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1 
 ,2 
 ,3 
 .
(5)如果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0mol、4.00mol和0mol,在原温度下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α!,则α! 
 α(填<>=).
(6)如果在原温度下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1.00mol和1.00mol,此时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υ(正) 
 υ(逆)(填<>=).
19.某化学实验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
草酸溶液
(0.5mol/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0.5mol/L)
稀硫酸
(0.5mol/L)
温度
蒸馏水

10.0mL
2.0mL
3.0mL
25℃
1.0mL

8.0mL
2.0mL
3.0mL
25℃
Vx

10.0mL
2.0mL
3.0mL
25℃
1.0mL
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方案中用于设计实验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中预计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或测定什么数据来进行判断: 
 。
(2)该实验的目的是 
 。
(3)实验②中的Vx= 
 ;实验①和③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v1、v3,则v1 
 v3。(填“>”、“=”或“<”)
(4)实验①测得KM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20s,其中c(Mn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AB段斜率明显大于OA段斜率,除反应可能放热外,猜想还可能是 
 ,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④,验证猜想。
提供的试剂:0.5mol/L酸性KMnO4溶液,0.5mol/L草酸溶液,0.5mol/L稀硫酸,MnSO4溶液,MnSO4固体,蒸馏水。
①补全实验④的操作:向试管中先加入2.0mL
0.5mol/L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3.0mL
0.5mol/L稀硫酸和1.0mL蒸馏水,然后加入少量的 
 ,最后加10.0mL
0.5mol/L草酸溶液。
②若猜想成立,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0.常温下,有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采取以下措施:
(1)加适量醋酸钠晶体后,醋酸溶液中c(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盐酸中c(H+) 
 。
(2)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中的c(H+):醋酸 
 (填“>”、“=”或“<”,下同)盐酸。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醋酸 
 盐酸。
(3)使温度都升高20℃,溶液中c(H+):醋酸 
 (填“>”、“=”或“<”)盐酸。
(4)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①表示盐酸,②表示醋酸)
(5)将0.1ml?L﹣1的CH3COOH加水稀释,有关稀释后醋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电离程度增大
b.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多
c.溶液导电性增强
d.溶液中醋酸分子增多
21.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酸氯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2ClNO(g)。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
①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1
②2NO2(g)+NaCl(s)?NaNO3(s)+ClNO(g)
K2
③2NO(g)+Cl2(g)?2ClNO(g)
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K3= 
 。
(2)T℃时,2NO(g)+Cl2(g)?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
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表:
序号
c(ClNO)/mol?L﹣1
v/mol?L﹣1?s﹣1

0.30
3.6×10﹣8

0.60
1.44×10﹣7

0.90
3.24×10﹣7
n= 
 ;k= 
 (注明单位)。
(3)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O(g)和2mol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
①温度为T1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有 
 ;
a.容器体积保持不变
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
c.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
d.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e.v(ClNO)=v(NO)
f.NO与
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Cl2)= 
 ;
③温度为T2时,10min已经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注明单位)。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φ随的变化图象如图B,则A、B、C三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小的是 
 点,当n(NO)/n(Cl2)=2.8时,达到平衡状态ClNO的体积分数φ可能是D、E、F三点中的 
 点。
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解:A.冰箱或冰柜中温度较低,减小活化分子百分数,则反应速率减慢,故A不选;
B.潮湿环境中Fe和C及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而加速腐蚀,为防止家用铁锅、铁铲等餐具被腐蚀,应该保持干燥,与反应速率有关,故B不选;
C.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把块状煤碾成粉状再燃烧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
D.加入生石灰除去二氧化硫,防止对环境有污染,所以与反应速率无关,故D选;
故选:D。
2.解:A.该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S<0,故A错误;
B.气体转化为液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S<0,故B错误;
C.氯化铵溶于水生成阴阳离子,固体变为离子,所以△S>0,故C正确;
D.氨气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S<0,故D错误;
故选:C。
3.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0.2;
B.=0.18;
C.=0.15;
D.≈0.17,
显然A中比值最大,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A。
4.解:A、HBr、HCl、BaSO4是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强电解质,故A正确。
B、CH3COOH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
C、NH3?H2O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
D、HClO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5.解:①氧化铁是固体,增加Fe2O3的量,不影响平衡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错误;
②移出部分CO2,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③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错误;
④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减小容器的容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错误;
⑤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错误;
⑥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反应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正确;
故选:B。
6.解:A.K与催化剂无关,则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K不变,故A错误;
B.改变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K不变,故B错误;
C.物质的性质、温度决定反应的发生,则平衡常数K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故C正确;
D.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7.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X2(气)+Y2(气)?2Z(气),
开始(mol/L):0.1
0.3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
0.2
0.4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v
X2(气)+Y2(气)?2Z(气),
开始(mol/L):0.1
0.3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2
0.4
0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2<c(Y2)<0.4,0<c(Z)<0.4,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解:A.焓变和反应物生成物有关,与反应条件和过程无关,相同条件下,该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故A错误;
B.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和盐酸、氢氧化钠的用量无关,故B错误;
C.已知1mol红鱗转化为1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红磷能量低,则红磷比白磷稳定,故C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C。
9.解:A.2s后A的转化率为50%,2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v(A)==0.25mol?L﹣1?s﹣1,测得υ(D)=0.25mol?L﹣1?s﹣1,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A、D的计量数之比=2:z=0.25mol/(Ls):0.25mol/(L.s)=1:1,z=2,故A正确;
B.反应前混合气体物质的量=(2+2)mol=4mol,2s内生成n(C)=n(D)=0.25mol/(L.s)×2L×2s=1mol,剩余n(B)=2mol﹣=0.5mol,则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1+0.5+1+1)mol=3.5mol,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4mol:3.5mol=8:7,即2
s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的倍,故B正确;
C.根据B知,2s后剩余n(B)=0.5mol,c(B)===0.25mol/L,故C错误;
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根据B知反应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5mol,其中C为1mol,则C的体积分数==,故D正确;
故选:C。
10.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
B.增大氧气的浓度,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
D.该放热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11.解:A.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在醋酸中这几种酸都不完全电离,故A正确;
B.在醋酸中,高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最大,所以高氯酸的酸性最强,故B正确;
C.在冰醋酸中硫酸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H++HSO4﹣,故C错误;
D.这四种酸在水中都完全电离,在冰醋酸中电离程度不同,所以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故D正确;
故选:C。
12.解:在反应4HCl+O2═2C12+2H2O中,已知2molO2被还原时,放出akJ的热量,则1molO2被还原时,放出kJ的热量,设H﹣Cl键的键能为XkJ/mol,H﹣O键的键能为YkJ/mol,因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kJ/mol=4XkJ/mol+bkJ/mol﹣2ckJ/mol﹣4YkJ/mol,所以Y﹣X=,则断开1mol
H﹣0键比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高kJ.故选:B。
13.解:A.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OOH>H2CO3>HCO3﹣,则酸性:HCOOH>H2CO3>HCO3﹣,根据强酸制取弱酸原理知,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甲酸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25℃时,向甲酸中加入NaOH溶液,NaOH中和H+而促进HCOOH电离,则HCOOH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K不变,故B错误;
C.向0.1
mol?L﹣1甲酸中加入蒸馏水,促进HCOOH电离,但是HCOOH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c(H+)减小,故C正确;
D.向碳酸溶液中加入NaHCO3固体,c(HCO3﹣)增大而抑制碳酸电离,导致溶液c(H+)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14.解:A.a→a′过程中,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使2NO2(g)?N2O4(g)正向移动,但最终c(NO2)比原来大,则颜色突然加深,然后逐渐变浅,最终颜色比原来的深,故A错误;
B.b中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a′颜色应比b′中的浅,故B错误;
C.颜色相同的NO2(g)和Br2(g),开始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则不能确定压缩后浓度关系,故C错误;
D.a中存在化学平衡,b中不存在化学平衡,则a′的压强比a的压强2倍要小,b′的压强为b的压强的2倍,故D正确;
故选:D。
15.解: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
kJ?mol﹣1=(3a+b﹣c)kJ?mol﹣1,所以x=3a+b﹣c,故选A。
16.解:A、根据图象①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
C.在常温下,根据平衡常数可知:利用反应①固氮和利用反应②固氮反应程度相差很大,故C正确;
D.在1000℃时,反应①和反应②体系平衡常数对数值(IgK)相等,而不是氮气的浓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52分)
17.解:(1)①2molH2与2molI2蒸汽完全反应时,生成4molHI气体,则1mol氢气与1mol碘蒸气反应生成2molHI放热14.9KJ,热化学方程式为:H2(g)+I2(g)=2HI(g)△H=﹣14.9kJ/mol,
故答案为:H2(g)+I2(g)=2HI(g)△H=﹣14.9kJ/mol;
②1g甲烷完全燃烧放热aKJ,则1mol甲烷完全燃烧放热16akJ,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H2O(l)△H=﹣16akJ/mol,
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16akJ/mol;
(2)由图可知,图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并且反应的焓变△H=﹣(E1﹣E2)kJ/mol,
故答案为:放热;﹣(E1﹣E2);
(3)焓变△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67.2kJ/mol﹣E逆反应=﹣241.8kJ/mol,则逆反应的活化能E逆反应=409.0kJ/mol,
故答案为:409.0;
4)①由量热器的构造可知,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发生反应时,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另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所以NaOH溶液浓度大于盐酸浓度的作用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故答案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③中和热的测定中,需要测出反应前酸溶液的温度,测反应前碱溶液的温度,混合反应后测最高温度,所以总共需要测量3次,
故答案为:3。
18.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9min时△n(X)=1mol﹣0.55mol=0.45mol,△n(Y)=2mol﹣1.1mol=0.9mol,△n(Z)=0.9mol,9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且反应物不为0,故为可逆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n(X):n(Y):n(Z)=0.45:0.9:0.9=1:2:2,故反应方程式为X+2Y?2Z;
故答案为:X+2Y?2Z;
(2)0﹣3min内Z的反应速率===0.017mol/L?min;
故答案为:0.017mol/L?min;
(3)由图表数据可知反应到9min,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100%=×100%=45%;
故答案为:45%;
(4)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0.9mol,由图2可知曲线①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6,Z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应是升高温度;曲线②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9mol,Z的物质的量未变,应是使用催化剂;曲线③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95mol,Z的物质的量增大,应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使用合适催化剂;增大压强;
(5)如果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0mol、4.00mol和0mol,在原温度下达平衡时,相当于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X的转化率为α!增大,则α!>α,故答案为:>;
(6)如果在原温度下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1.00mol和1.00mol,转化为起始量;
X+2Y?2Z;
1.00
1.00
1.00
1.50
2.00
0
和原平衡比较相当于在原平衡中加入了0.50molX,平衡正向进行,此时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υ(正)>υ(逆);
故答案为:>;
19.解:(1)设计实验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利用观察溶液紫红色褪去的快慢(或测定从反应开始至溶液紫红色褪去所用时间)判断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观察溶液紫红色褪去的快慢;
(2)由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研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②中的Vx=16.0mL﹣13.0mL=3.0mL,实验④中温度高,则υ1<υ4,
故答案为:3.0;<;
(4)实验①中,c(Mn2+)与t关系如图所示。AB段斜率明显大于OA段斜率,除反应可能放热外,猜想还可能是产物中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产物中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①实验Ⅲ的操作:向试管中先加入2.0mL
0.5mol/L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3.0mL
0.5mol/L稀硫酸和1.0mL蒸馏水,然后加入少量的MnSO4固体,最后加入10.0mL
0.5mol/L草酸溶液,
故答案为:MnSO4固体;
②若猜想成立,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加入草酸溶液后,溶液紫色迅速变浅,褪色时间小于20s,
故答案为:加入草酸溶液后,溶液紫色迅速变浅,褪色时间小于20s。
20.解:(1)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加适量醋酸钠晶体后,溶液中c(CH3COO﹣)增大,抑制醋酸电离,导致其溶液中c(H+)减小;向盐酸中加入醋酸钠晶体,醋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醋酸,导致溶液中c(H+)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减小;
(2)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都减小,但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又电离出氢离子,醋酸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的更少,故稀释后醋酸溶液中的c(H+)>盐酸溶液中的c(H+);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且二者都是一元酸,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醋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更大,
故答案为:>;>;
(3)不考虑挥发情况下,盐酸是强酸,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不影响盐酸中c(H+)不变,醋酸是弱酸,其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电离,导致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升高温度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
故答案为:>;
(4)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且二者都是一元酸,所以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开始时c(H+)相同,开始反应速率相同,反应一旦开始,醋酸溶液还会电离出新的c(H+),即随后醋酸溶液电离出的c(H+)大于盐酸,醋酸与Zn的反应速率较快,生成相同体积的氢气时,醋酸所用时间更少,选项中c符合,
故答案为:c;
(5)a.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电离程度增大,故a正确;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多,故b正确;
c.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弱了,故c错误;
d.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了,溶液中醋酸分子减少了,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21.解:(1)将方程式2②﹣①得方程式③,则K3=,
故答案为:;
(2)=,n=2,将n代入①中得k=mol﹣1?L?s﹣1=4.0×10﹣7
mol﹣1?L?s﹣1,
故答案为:2;4.0×10﹣7
mol﹣1?L?s﹣1;
(3)①a.恒容条件下,容器体积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越小,当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d.只有氯气有色,当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e.v(ClNO)=v(NO)时,反应方向未知,无法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f.NO与
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bdf;
②v(ClNO)==0.1mol/(L.min),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得v(Cl2)=v(ClNO)=×0.1mol/(L.min)=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
mol?L﹣1?min﹣1;
③开始c(NO)==2mol/L、c(Cl2)==1mol/L,
该反应中2NO(g)+Cl2(g)?2ClNO(g)
开始(mol/L)2
1
0
反应(mol/L)1
0.5
1
平衡(mol/L)1
0.5
1
化学平衡常数K==L/mol=2L/mol,
故答案为:2L/mol;
(4)NO的物质的量越大其转化率越小,所以NO转化率最小的是C点;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当n(NO)/n(Cl2)=2.8时产物的含量减小,所以应该是F点,
故答案为:C;F。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