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
《吕氏春秋》
1、识记重点字词意思
2、准确通顺的翻译句子。
3、领会寓意
学习目标
关于作者
吕不韦(?---前 235), 战 国 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 政治家、思想家。《吕 氏春秋》又 称《吕览》,是吕不韦集合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学说)著作。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而成的。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朗读课文
gài jí
看谁说得对
自 学 检 测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待,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出门去打水浇田,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
顺接连词
溉,浇溉、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代词,他
告诉
停留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说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讲述
使知道
向、对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这件事
这件事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向
这件事
应答,回答
的
劳力
在
翻译3
派遣
得到
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不知道。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课堂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红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打 水 浇 田
待,等到
讲述
闻之于宋君?。???
??? ???????
?? 得一人之使。?????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
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知道、听说
使知道
向
在
之
闻
于
1根据《穿井得一人》的内容补充故事情节
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传到国君耳里----_____________-----点明故事主旨。
误传丁氏语意
宋君查明真相
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1.《穿井得一人》中的宋君有怎样的特点?
对传闻会去审察,不会盲目相信。
合作探究
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寓意)
a.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b.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1)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2)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3)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4)看待一件事,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5)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本文通过写丁氏趣说“ ”,引得闻之者“传之”,继而“ ”,最后 ,告诉我们不要 。
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轻信传闻
关于《察传》
《察传》是先秦诸子散文中较为典型的议论性散文。全文由三部分构成。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接着提出分论点“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并分别进行举例论证,最后总结观点“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