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 长沙》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 长沙》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2:4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沁园春·长沙》
字音辨析
课文朗读
图画赏析
课堂小结
沁园春


课后练习
赏析上阕
沁园春
(
 )
百舸(
 
)
峥嵘(
 
)
寥廓(
 
)
挥斥方遒
(
)
浪遏飞舟(
)
qìn

zhēng
róng
liáo
kuò
qiú
è
字音辨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
长沙》朗读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苍茫大地
赏析(一)
朗读上阕第一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一、阐释: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流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赏析(二)
朗读上阕第二层: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试简要分析景物的描写手法。
三、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
四、体会这一层的感彩。
一、阐释
看啊!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一样,红成了一片;湘江的流水,碧绿通透,无数的船只在你追我赶。矫健的雄鹰,在广阔无垠的天空展翅飞翔,活泼的鱼群,在清澈见底的江中,遨游自如。万物在深秋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的生机。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静景
动景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
三、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











“万”
写出山之多
“遍”
写出红之广
“层”
“染”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木的高低。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漫”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百”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搏击,表现出鹰飞矫健,强劲有力。
“击”
“翔”
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游动。
“竞”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红遍的万山
尽染的层林
碧透的整条江
争流的百舸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通过这些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豪情壮志。
四、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景物,体会其中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毛泽东笔下的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绚丽多姿
雄伟壮阔
生机勃勃
讨论:
“秋天”在很多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赏析(三)
朗读上阕第三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一、阐释:
面对这壮丽的河山,旷远迷茫的大地,诗人深深地思索并发问:祖国的命运,到底该由谁来主宰呢?
句式
设问


作用
承上启下
二、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
在词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上阕小结: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万类霜天

红遍,

尽染;

碧透,

争流。
击长空,
翔浅底,
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时间
地点
环境




写景
情抒
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胸怀博大的
凌云壮志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根据本词上阕“看”引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