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21 梦回繁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学制)21 梦回繁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18: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梦回繁华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徽宗(huī) 岔道(chà) 遒劲(jìn)
B. 擅长(shàn) 漕运(cáo) 沉檀(tán)
C. 田畴(chóu) 枢纽(shū) 不冗(rǒng)
D. 料峭(qiào) 舳舻(yóu) 桅杆(wé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翰林 覆灭 纤夫 络绎不绝 B. 题跋 绢本 握篙 长途拔涉
C. 送炭 桥粱 无暇 内忧外患 D. 簇拥 宛如 酒肆 千古名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B.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共有7308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入园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到103.28万人,世博园内游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C. 在特价书市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定价低折扣”的伪劣图书。这些图书往往粗制滥造,胡拼乱凑,错误百出,使人不忍卒读。
D. 据央视市场调研,81.92%的家庭给今年春晚打了高分;但据民间进行的在线调查,多达59%的人对今年春晚感到失望。央视民调与民间在线调查的结果可谓大相径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B. 为了保护我没觉得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C. 地铁3号线6月6日试运营,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站城一体化的3.0时代。
D. 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5.文学常识填空。
《清明上河图》是___________(朝代)著名画家______________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课文整体采用_____________顺序,运用了____________、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知。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国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余皆谓之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半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6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
7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8“《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京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攻克锦州》全景画
①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设开阔的空间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仅有50余幅,其中100米以上规模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在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顶层展馆里,就藏有一幅巨型全景画——《攻克锦州》,这个展馆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
②《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建筑高大,造型独特。它直径长达42.24米,高28米,和其他展览馆不同,更像是一个高耸巨大的密闭堡垒。外墙顶端的女儿墙,均做成城墙式的雉堞垛口,以表现军事斗争的特点。观众看台呈圆形,安设在“堡垒”的中心部位,距离画面13米,可容纳150人。
③馆内珍藏的《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高16.1米,周长122.24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量达4吨。它是中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世界大型全景画行列。
④艺术家首先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高度写实的油画技巧,把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画面中。这个多视点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妥帖,山川、河流、建筑、战斗描绘得栩栩如生。艺术家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变而统一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的空间环境,准确地表现了锦州地区深秋季节下午2点的色调气氛,以及特定时间内阳光照射下处于不同方位中的地面、房屋、山坡和天空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产生了动人的空间感。《攻克锦州》全景画的总体色调变化和局部形象刻画都很有力度,从近处到极远处,从顺光到逆光部位的绘画手法,都极其清晰有力,特别是离观众较近的人物形象,采取了粗狂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⑤其次,地面塑型也是《攻克锦州》全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手段。地面塑型是以石膏做成具体的地表形象,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地面塑型上的木桥、炮兵阵地、战壕、废墟、高粱地等都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做得极为逼真。这些塑型和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的巨幅环形画,巧妙连接,浑然一体,视觉上真假难分。这就使得站在看台上的观众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之中。
⑥当然,灯光和音响也是增强全景画表现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下,画面上的天空和地面的光线极为均匀明亮,富有真实感。全景画馆里还采用了现代立体音响技术,让观众在欣赏全景画的同时,能听到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位置传来的爆炸声、喊杀声、马达轰鸣声,使全景画表现的战斗气氛颇为浓烈。
⑦《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生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1948年10月14日辽沈战役中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31小时激战,参加创作的军队和地方的各方面专家、艺术家、技术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经过3年的通力合作,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终于在1989年10月顺利制作完成。而《攻克锦州》全景画馆的建成,也恰好填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和美术事业的一项空白。
9选文第⑤段中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10选文第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1品析选文第①段加点词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仅有50余幅,其中100米以上规模的更是屈指可数。
1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直径长达42.24米,高28米,和其他展览馆不同,更像是一个高耸巨大的密闭堡垒。
素养升华
13根据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历史是一本书,时间是一支笔;历史是一艘船,时间是一张网;历史是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是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综合性学习。
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某校八年级学生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语文老师明确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资料搜集。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参与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 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
材料二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C 解析:A项中的“劲”应读jìng;B项中的“擅”应读shàn;d项中的“舳”应读zhú。
2.A 解析:B项中的“拔”应为“跋”;C项中的“粱”应为“梁”;D项中的“做”应为“作”。
3.C 解析:“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伤感人。不合语境,此处应用“难以卒读”。
4.C 解析:A项“歌声”和“集中”搭配不当,应删掉“和歌声”;B项否定不当,应删掉“不得”或“必须禁止”;D项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5.北宋 张择端 逻辑 列数字
【阅读理解】
6.①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②写实性很强。③画面细节的刻画真实。④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清明上河图》的特点散布在这一段中,需要先阅读全文,弄清楚段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再把不同角度的特点找出即可。
7.举例子、引用。通过举《东京梦华录》记载的例子以及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8.不能删去。“基本”在这里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就成了“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一致,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分析说明文中加点词的限制作用,可从加点词在文中的作用和删掉后的比较中,来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科学性。
9.极为逼真的地面塑型和环形画巧妙连接、浑然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代指的具体内容。做这种试题要先阅读“这”词前面的语段,通过阅读,找到其指代内容。
10.不能调换。这三段分别侧重说明了全景画主体画面的设计、地面塑型的逼真、灯光音响的配合,体现了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任何一篇说明文都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组织材料,本文就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组织的。
11.“据不完全统计”是指数据来源不全面不完整(只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了调查),起限制作用。如果去掉,则肯定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全景画数量,与实际情况不符。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2.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生动准确,突出强调了全景画馆的建筑高大、造型独特。
【素养升华】
13.示例一: 一幅画 绚丽的色彩 一座高山 嶙峋的巨石
示例二: 一棵大树 繁茂的枝 叶一条长河 涌动的波涛
14.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意思对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