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2、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é
ǎi
zī
fèi
tiě
kuànɡ
kǎi
rán
ɡònɡ
pǐn
ɡònɡ
xiàn
làn
yònɡ
jī
chǔ
qīn
yǎn
mù
dǔ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威胁(xié
xéi)波光粼粼(lín
línɡ)肆虐(lüè
nüè)
枯竭(ɡū
kū)
慷慨(kǎi
ɡǎi)
威胁(wēi
wuī)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书湖阴先生壁》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的恬淡心境。(
)
2.《青山不老》的作者是梁衡。(
)
3.“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南朝有三百八十个佛寺。(
)
4.从《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理想和未来都建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一切希望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要珍惜、爱护脚下的土地。(
)
5.交流意见时,要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
五、填空题。(27分)
1.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松散
(
)
(
)
舒服
(
)
(
)
慷慨
(
)
(
)
2.写出下列诗句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楼台:
。烟雨:
。
诗句的意思:
.
.
。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苔:
。畦:
。
诗句的意思:
.
.
。
3.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江南春》是唐代诗人
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
.
的春景。(2分)
(2)《浪淘沙》通过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并借用
的典故表达了对
的向往,表现了诗人
的气概和
的情怀。(2分)
(3)《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因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而
,憧憬
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
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
的感情。(2分)
(3)《只有一个地球》从
、
、
.
三个方面说明了“
”的事实。(4分)
4.
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3分)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表达的观点:
。
六、口语交际。(5分)
“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请你以普通市民的身份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
.
七、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
“再生”的意思是
,“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
。(2分)
3.文中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
。(3分)
4.“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
5.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2分)
.
.
(二)课外阅读。(12分)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③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④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⑤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⑥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⑦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⑧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1.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3分)
.
.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
3.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3分)
.
.
.
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
.
八、习作展示。(25分)
你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采访过吗?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否进行深入的思考?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一份倡议书,递交给有关部门。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é
ǎi
zī
fèi
tiě
kuànɡ
kǎi
rán
ɡònɡ
pǐn
和蔼
资费
铁矿
慨然
贡品
ɡònɡ
xiàn
làn
yònɡ
jī
chǔ
qīn
yǎn
mù
dǔ
贡献
滥用
基础
亲眼目睹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威胁(xié√
xéi)波光粼粼(lín
√línɡ)肆虐(lüè
nüè√)
枯竭(ɡū
kū√)
慷慨(kǎi
ɡǎi√)
威胁(wēi√
wuī)
四、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书湖阴先生壁》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的恬淡心境。(√)
2.《青山不老》的作者是梁衡。(√)
3.“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南朝有三百八十个佛寺。(×)
4.从《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理想和未来都建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一切希望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要珍惜、爱护脚下的土地。(√)
5.交流意见时,要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五、填空题。(27分)
1.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和反义词。(6分)
近义词
反义词
松散
(疏松)
(紧密)
舒服
(舒适)
(难受)
慷慨
(大方)
(吝啬)
2.写出下列诗句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诗句的意思: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苔:青苔。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诗句的意思:茅草房的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3.
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2分)
(2)《浪淘沙》通过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并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奋发向上的情怀。(2分)
(3)《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因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2分)
(3)《只有一个地球》从地球的渺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一直无法移居其他星球三个方面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4分)
4.
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3分)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表达的观点:多种花草树木可以美化生活,使环境更舒适。
六、口语交际。(5分)
“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请你以普通市民的身份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示例:大家好,我是一个普通市民,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咱们中国几千年的民俗,爆竹声声,给新春佳节带来了喜庆的气氛,古语就有“爆竹声声辞旧岁”一说,人们在爆竹声中送走了过去的一年,在焰火斑斓之时憧憬新的一年。春节不放炮,年的味道也淡了许多,缺少了喜庆的气氛。我认为,大家忙忙活活一年,还是燃放一些烟花爆竹热闹。
七、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
“再生”的意思是重新生长,“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2分)
3.文中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3分)
4.“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
5.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2分)
如果人类不珍惜地球资源,不注意保护地球,会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
(二)课外阅读。(12分)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③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④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⑤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⑥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⑦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⑧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1.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3分)
蜂蜜是高渗高糖溶液(有吸湿性),会让微生物脱水而死;酸度高,能杀死细菌;水分非常少;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以考古发现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蜂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3分)
示例一:“大多数”指大部分,说明大部分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语言准确、严密。
示例二:“大约”表示估计(不确定),说明蜂蜜的PH值介于3~4.5之间是估计范围,语言准确、严密。
示例三:“任何”表永所有(一切),说明所有细菌都将被杀死,没有例外,语言准确、严密。
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四个事例,说明蜂蜜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增强说服力。
八、习作展示。(25分)
你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采访过吗?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否进行深入的思考?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一份倡议书,递交给有关部门。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