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各地联系加强,它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第七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疾病传播
人口迁移
史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
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谈谈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
1、人口迁移的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各地联系加强(主动迁移)
②黑奴贸易(被迫迁移)
③为逃避政治迫害、宗教迫害(被动迁移)
2、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洲、印度等地迁移人口;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洲向拉美各国移居;
③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改变人口地理分布(人种和民族结构);
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促进世界动植物的交流;推进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加快了殖民地的开拓进程【促进落后地区(美洲)经济开发】
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
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导致美洲的贫穷与落后
非洲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非洲社会混乱
印第安人锐减,最后退居山区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新航路开辟后所引发的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有人称之为“全球物种大交换”也有人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史学研读
物种的交换与疾病传播
积极:①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粮食生产结构
②.增加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经济的开发;
③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消极: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原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
2、表现:
(1)传统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在印度洋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2)新兴大西洋贸易: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开通欧、非、美三洲间的三角贸易
(3)新兴太平洋贸易
①葡萄牙的澳门中转贸易
②西班牙的横跨太平洋贸易
③大量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
教材梳理
世界市场的雏形显现
三大
贸易区
印度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换取黑人,运到美洲卖为奴隶;从美洲换取金银、原棉、烟草等商品运回欧洲。
传统商路: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 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人口迁移的一个特殊事例:
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19世纪为400万,共计1500万,加上在掳掠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这艘严重超载的运奴船上,黑人就象排列在书架上的书一样,每个人所占空间不到一个棺材大。他们吃着劣质的食物,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恶劣的条件很容易使人患病,患病死的人或得了流行病的人就要被扔入大海,活着到达目的地的黑人就被卖做奴隶。
■美国学者杜波伊斯估计:16-18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共计1500万人。他认为,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三角贸易影响
探究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
外交
文化
①美洲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等作物传入中国,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②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在明朝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行,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如《坤舆万国全国》。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b
课堂练习
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
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走私鸦片
鸦片
战争
三、早期殖民扩张
1、表现:
(1)葡萄牙: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美洲的巴西
(2)西班牙: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亚洲菲律宾
(3)荷兰、英国、法国:17世纪,亚洲、非洲、北美洲
2、影响:
(1)对非洲和美洲: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
(2)对亚洲:一些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如中国和印度);
(3)对欧洲: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
表现:商业格局(商品种类、流通量;股份公司、证券交易);贸易中心
影响:新的商业强国崛起;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原始资本
★价格革命:
表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影响: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教材梳理
世界格局的演变
◆殖民扩张
①时间:15-16C两国率先走上殖民扩张之路。
②殖民方式:
西:建立据点 ,暴力掠夺 , 敲诈勒索。
葡:屠杀土著,强迫劳动,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和种植园。
①17C,荷兰崛起。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商船总吨数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
②殖民方式:抢占殖民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西印度公司;发展银行信贷业;商业战争。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殖民地遍布全球,成为日不落帝国。
②殖民方式:海盗掠夺、商业战争、黑奴贸易、对殖民地掠夺
西、葡为争夺殖民地, 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 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 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 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 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 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 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 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 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 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 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 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认识教皇子午线实质
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对欧洲: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殖民扩张
商业贸易
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投机活跃
①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衰落
②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实力上升
商业
革命
范围:
中心:
种类:
方式:
贸易范围扩大(三大贸易区)
商品种类大大增加(美洲的物种)
地中海
大西洋沿岸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西欧为中心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价格革命
整体
◆对世界:世界格局的演变
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交融;
全球
联系
的初
步建
立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早期殖民扩张
人口迁移
动植物交流
疾病传播
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兴大西洋贸易
新兴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荷、英、法的殖民扩张
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
人类文明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的变化
课堂小结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