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18: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邓小平爷爷植树》讲述的是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情景。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本课第1自然段点明时间。第2~4自然段写邓小平爷爷前往天坛公园植树,详细地写了他手握铁锹,栽种柏树苗的场景。其中,第2、3自然段是本文描写的重点,表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已是耄耋之年的邓小平爷爷,虽然“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只见他精心“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直到小树苗笔直地立在那里,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挑选、移入、挥、填”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呈现出当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第5自然段讲长大后的柏树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课文的插图是邓小平爷爷和小朋友一起植树的照片,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专注。画面中邓小平爷爷正和一个小女孩拎着水桶,细致地给小树浇水。虽然他的头发已经斑白,但精神依然那样饱满,态度依然那样认真。插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邓、坛”等生字,会写“邓、植”等字,正确读写“爷爷、植树”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3.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邓、坛”等生字,会写“邓、植”等字,正确读写“爷爷、植树”等词语。
2.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主要集中在第2、3自然段。可以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指名读课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根据学生认读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把识字与了解课文大意融为一体。教学第2自然段时,“坛”可让学生组词,如“花坛、乐坛”。读“龄”时,教师可提示,一般含偏旁“令”的字大多读后鼻音。“高龄”是对老年人的年龄的敬称。出示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参加活动的图片,初步理解“兴致勃勃”的意思。教学第3自然段时,认读词语后,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如熟字加偏旁、动作演示。在此基础上,可就第2、3自然段中出现的、含有生字的动词,放到由课文内容改编而来的语段中集中认读。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把这些动词罗列出来,让学生以选词填空的方式完成语段练习。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有7个是左右结构的,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比例。其中,“植、格、注、满、休”左窄右宽,“邓”左右宽窄相当,“引”左宽右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字,结合它们的占格比例,帮助学生发现书写特点,再选一两个字范写,迁移练写其他生字。
2.朗读指导
本课语言平实、简洁,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体会他植树时的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朗读本文的整体基调应该是平实自然、清新舒展的。
3.理解运用
可以先简单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参与植树是非常难得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默读第2、3自然段,画出邓小平爷爷植树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借助插图说说邓小平爷爷是怎么植树的。在抓住动作弄清植树过程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精心、小心、仔细”等词语体会邓小平爷爷认真的态度。接下来紧扣“兴致勃勃”“满是汗珠”“露出满意的笑容”等一系列描写神态的词句,体会邓小平爷爷即使83岁高龄、工作繁忙,依然精神饱满、热情不减,不顾劳累投入植树活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植树的情景。最后一段,紧扣“美丽的风景”理解。可以结合泡泡中的提示语,相机渗透植树绿化教育。
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邓、坛”等生字,会写“邓、植”等字,正确读写“爷爷、植树”等词语。
2.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提问:歌曲中所唱的老人是谁?
他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的邓小平爷爷。
2.教师板书课题《邓小平爷爷植树》,学生齐读,注意读准后鼻音。
3.谈话:邓小平爷爷说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他的话令人动容,难以忘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回答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提示:5个自然段)
(2)指名开火车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教师指导。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开火车朗读。
(4)教师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警示。
“致、茁”为翘舌音;“坛、选、填”为前鼻音;“邓、龄”为后鼻音。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邓”右边是“阝”,不是“卩”,横撇弯钩一笔写成,竖要写得稍长。
“植”右边“直”的第三笔在竖中线上,中间三横分布要均匀。
“格”左右等高,“各”中的“夂”撇捺稍收,罩住“口”即可。
“引”中“弓”略低于“丨”,底部左右平齐;“弓”离竖中线近,“丨”离竖中线稍远。
“注”中“主”的点沿竖中线起笔,第一横在横中线上方,中间一横稍短于第一横,最后一横稍长。
“满”左边第一点和右边的“艹”平齐;右部要写得紧凑,第一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第六笔为横折钩。
“休”右边是“木”,“丨”在竖中线上,起笔比左边撇要高,落笔比左边竖要低,撇和捺要舒展开。
“息”上窄下宽;“自”的撇沿竖中线向左下,“心”宽而扁,稳稳托住“自”,卧钩要卧倒,中间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点在卧钩右上方。
4.课件出示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相机指导。
爷爷 植树 碧空如洗 万里无云
公园 格外 引人注目 汗珠 休息
树苗 小心 笔直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什么故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邓小平爷爷身体力行,在北京天坛公园种树。
3.学生思考可以将课文分为几部分,并说说每部分的大意。(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并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87年的4月5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邓小平爷爷植树。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邓小平爷爷栽种的柏树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了解了课文讲述的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在下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邓小平爷爷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的崇高精神。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正确读写“爷爷、植树”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图片说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认真,培养学生植树绿化和环保的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学习邓小平爷爷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崇高精神。
板块二 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导朗读:朗读时,“难忘”这个词要重读,突出这个日子的重要性。
(2)学生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难忘”理解这个词表明这个日子有特殊的意义,让人无法忘记。
2.学习第2自然段。
(1)识记生字。
①课件出示天坛公园的图片,让学生明白,这是本次植树活动的地点。引导学生组词,如“花坛、乐坛”,帮助识记生字“坛”。
②向学生介绍在古时人们通过牙齿来看年龄的大小,所以“龄”的形旁是“齿”。“高龄”,是对老年人的年龄的敬称。
③课件出示词语,学生结合词语和课文识记生字“格、握、致、挖”。
格外、握手、兴致勃勃、挖着
(2)指导朗读:朗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节奏稍快,要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同时读出邓小平爷爷的认真和执着。其中“兴致勃勃”和“仍”要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重点体会“兴致勃勃、满是汗珠、不肯休息”这些词语。
(4)指名学生分享,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从“兴致勃勃”感受到邓小平爷爷对植树的热情;从“满是汗珠”感受到邓小平爷爷植树不怕累的精神;从“不肯休息”感受到邓小平爷爷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精神。
3.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动作。
(3)课件出示生字词和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段。学生填空。
填 茁壮 扶 移 挥 挑选
邓爷爷精心地(   )了一棵(   )的柏树苗,小心地(   )入树坑,又(   )锹(   )了几锹土……他又走上前把树苗(   )正。
(4)指名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说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步骤。教师明确:挖好树坑→挑选树苗→移树入坑→挥锹填土→扶正树苗。
(5)学生模仿表演植树,教师点评。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段。
句段: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①学生自由朗读。
②指名学生回答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教师明确:比喻,将小柏树比作战士,表明邓小平爷爷把树栽得很直。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满意的笑容”这一神态描写,理解邓小平爷爷栽好树后的满足和喜悦。邓小平爷爷不仅仅是栽树,更是种下美好的心愿和希望。
(3)学生齐读,体会邓小平爷爷的喜悦之情。
5.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课件出示天坛公园小柏树和参天大树的对比图片。教师引导:几十年过去了,小柏树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这“美丽的风景”离不开邓小平爷爷付出的劳动。
(3)教师提问: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栽种的柏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5)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①柏树长得茂盛、漂亮;②柏树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③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④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6.学生分享自己植树的经历。教师点评。
板块三 出示结构,课堂总结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总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邓小平爷爷,但是我们知道他的优秀品质,那么大家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吗?请课后真诚地告诉他。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随文识字。课文的生字主要集中在2、3自然段,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把识字与了解课文大意融为一体。如出示天坛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是本次植树的地点。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照插图说植树的过程,将巩固生字与感知课文联系起来。
2.读思结合。边读边思,边读边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文,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这样的读悟结合,可以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
3.拓展延伸。增强植树绿化意识,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时,紧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对“美丽的风景”的理解,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语,渗透植树绿化教育,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