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彩色的梦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彩色的梦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19: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彩色的梦
《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1小节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第2~4小节具体描绘了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境。在诗中,彩色铅笔化身为大森林的精灵,滑着轻盈的舞步,从碧绿的草坪、鲜红的野花、湛蓝的天空“跳蹦”到葱郁的森林,绘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画卷;从色彩、音响到气味,融成了一个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世界。
诗歌第2节中一个“滑”字将彩色铅笔写活了,彩色铅笔好似一个轻盈的舞者,以曼妙的舞姿在白纸上跳跃,表现出生机盎然的图景;“绿了”“红了”“蓝了”运用鲜艳的色彩渲染,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诗歌第3节描绘了“森林”“雪松”“小鸟”“小屋”“烟囱”“太阳”这些景物,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这一想象新奇独特,富有童心童趣,苹果般的太阳结在小屋的烟囱上,体现了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联想。
第4节中“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采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交叉汇合嗅觉、视觉、听觉多重感受,使“我”的彩色梦境有了动态美。
这首诗的语言平易质朴、朗朗上口,句式简单,灵活多变。如“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句式结构相同,富有韵律。此外,本课的插图有意采用儿童画风格,充满童真稚气,用儿童的语言形象地再现诗歌描述的彩色梦境,这有助于学生将诗歌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会认“盒、聊”等生字,通过观察生字结构的方式会写本课“彩、梦”等生字,正确读写“彩色、脚尖”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针对本课生字本身的特点,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识记。“坪、精、叮、咛”都有后鼻韵母inɡ,可以结合词语“草坪、精灵、叮咛”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叮咛”一词比较难读,“咛”和“灵”的声母容易混淆,要注意分清边音和鼻音,读准字音。还可以把“葱郁”和“烟囱”放在一起读,利用同音字现象帮助学生读准生字“囱”。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森、拉、结、苹、般”集中在第3小节,可集中指导书写。也可以针对本课生字的结构特点,采用分类指导的方法,如“彩、拉、般、精、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一起指导。
2.朗读指导
本文语言活泼、跳跃,富有音乐美和韵律感,情感基调是快乐明朗的。在朗读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读出梦境的快乐与美好。
学生通过范读、齐读、赛读等方式来朗读课文,读出梦境的美好与快乐。朗读第2小节中的句子“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可重读“大块、大朵、大片”和“绿、红、蓝”,语气渐强,突出画面的明丽色彩与变化之快,读出语言的跳跃与画画的惬意。朗读第3小节时,可用叙述的语气,娓娓道来。
(2)读好句子里的破折号。
诗的第2小节和第3小节都有带破折号的句子:“蓝——得——透——明!”“又大——又红!”破折号在诗句中表示声音的延长,起强调作用。这两句话的朗读,不同于连贯地读一句话,也不是念一个个单字,朗读时要注意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引导学生把破折号前面的字音稍微拖长,有破折号的地方稍作停顿,但不能读成一字一顿。
3.理解运用
(1)借助插图,想象梦境。
课文第2小节到第4小节具体描写了彩色的梦境,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你看到梦中有哪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第2小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找出景物“草坪、野花、天空”,紧扣“绿了、红了、蓝了”想象画面色彩的明丽。读第3小节,引导学生找出“雪松、小鸟、小屋、太阳”等景物,结合插图感受森林里雪松与小鸟的团结友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读第4小节可启发学生想象:“水果香”“季节风”可能画的是什么?“紫葡萄的叮咛”又是什么画面,引导学生将无形的“水果香”“季节风”“紫葡萄的叮咛”还原成具体有形的事物。
(2)拓展延伸,迁移运用语言。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灵活多变,每一个小节都蕴藏着语言训练点,语言训练可以融入到每个小节的阅读理解中。如第2小节,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呢?试着用书中的句式说一说。教学第3小节,可以提供具体的语境,以“在热闹的池塘边”“在丰收的果园里”“在碧绿的田野里”等为引子,指导学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第4小节,可以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什么,试着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一说。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的意思。
2.学生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盒、聊”等生字,会写“彩、梦”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写字,初步感受诗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迷迷糊糊中我好像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脚踏星星来到学校,我们的课堂飞到了天空,云朵变成了你们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堂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太阳和月亮为我们照明,小动物们争着来听课,你们挥着画笔,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花园。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学生发言)梦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新奇的体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彩色的梦》。
2.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理解“彩色”的意思。交流并归纳:“彩色”就是指多种颜色。
(2)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彩色的事物?学生交流,积累词语: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张灯结彩……
板块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小节序号。
2.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读,熟悉课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坪、精、叮、咛”都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囱”是平舌音。
4.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教学“盒”时,引导学生观察“盖、盆、盒”所表示的物品图片,发现这些物品都是用来盛东西、装东西的容器。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几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皿字底。通过观看“皿”字的演变,发现规律:皿字底的字一般与盛东西的容器有关。最后出示“铅笔盒”,让学生了解盒子是装东西用的,都有盖子。
(2)教学“聊”时,可借助偏旁识字:“聊”字是耳字旁,聊天的时候耳朵要注意倾听,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3)教学“坪、精、叮、咛”时,可启发学生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它们的特点是: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除了关注字形以外,还可以借助声旁了解汉字的读音。
(4)教学“郁、囱”,可以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识记:出示“葱郁的森林”图片,通过图片,强调“葱郁”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出示“烟囱”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5)教学“般”时,可以通过语境识字:提供“苹果般的太阳”实物图片对照,让学生明白是指像苹果一样的太阳。这是打比方的一种表达形式,用“……般的……”来表示。
5.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彩”的“彡”的笔画是纵向平行排列,间距均匀,第一撇和第二撇起笔上下对齐,第三撇稍长。
“梦”上面的“林”写扁一点儿,下面的“夕”起笔撇穿插在两个“木”的底部中间。
“森”由三个“木”组成,“品”字结构,左下边的“木”因为避让,捺变成点,写的时候注意三个“木”的穿插,让笔画错落有致。
“拉”左长右短,最后一横略长。
“结”左窄右宽,右上边是“士”。
“苹”下部的“平”的第二横画最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般”左边舟字旁的第五笔是提,不能出头;右边第二笔是横折弯。
“精”的米字旁因为避让,最后一笔捺变为点;右边“月”的第一笔变竖。
“灵”要写得上短下长,“彐”的第二笔右边不出头,“火”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6.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看图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识记等)
彩色 脚尖 森林 雪松 歌声
苹果 精灵 季节
7.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8.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想象彩色铅笔描绘的世界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彩色铅笔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彩色铅笔→彩色的梦
草坪 野花 天空 森林 雪松
小鸟 小屋 烟囱 太阳
10.教师小结:作者高洪波爷爷用彩色的铅笔画了一大把彩色的梦,彩色铅笔变成了精灵,滑着轻盈的舞步,画出了美丽的画卷。这是多么美丽的梦啊!下节课我们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想象中的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2.大胆想象,仿写课文第2小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及词组,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彩色铅笔画出了什么?
3.过渡:在“我”的梦里,彩色铅笔描绘了一幅怎样美好的画面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看一看。
板块二 走进诗歌,想象画面
1.品读第1小节。
(1)引导学生边读边圈画出彩色铅笔的样子?(提示:长、圆、硬)
(2)朗读句子,讨论、想象彩色铅笔活泼可爱的样子,体会铅笔快乐的情感。
句段1: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①引导学生抓住“聊天”“跳蹦”这两个关键词语,了解此处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聊天”与“跳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彩色铅笔的活泼可爱)
②引导学生掌握“一……就……”句式。
“一……就……”是一种表示承接关系的句式。句子的前半句先发生,后半句是紧接着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如“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一句,“打开”是先发生的动作,“跳蹦”是紧接着打开后的动作。此类型的句子还有:“小狗一听到主人的脚步声,就摇头晃脑地跑到门边迎接主人。”
③指导朗读:轻读“聊天”,重读“跳蹦”,读出快乐的感觉。
④教师指名学生概括第一部分的大意,相机指导语言表达。(提示:第1小节,写彩色铅笔的外形特点)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第一、三行,学生接读第二、四行。
2.品读第2小节。
(1)引导学生想一想:脚尖滑过,画了哪些彩色的梦?学生思考,交流表达。(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绿色的草坪、红色的野花、蓝色的天空)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脚尖”“滑”,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脚尖”代指彩色铅笔的笔尖,“滑”将彩色铅笔写活了,彩色铅笔就像一个轻快的舞者,在白纸上跳跃,勾画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景。
(3)引导学生说说:“蓝——得——透——明”中“透明”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透明”指能透过光线,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4)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重读“大块、大朵、大片”和“绿、红、蓝”,读出画面之美。
②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重音和停连,指导读好“蓝——得——透——明”的停顿。
③指名学生再读。
(5)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展开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有什么场景?试着用书中的句式写一写。(教师出示范例)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稻田,黄了;
大朵的棉花,白了;
大片的枫叶,红了,
红——得——像——火!
3.品读第3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3小节,思考:彩色铅笔还画了什么?
森林 雪松 小鸟 小屋 烟囱
太阳
(2)出示“森林”“烟囱”的图片,通过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森林”通常指“大片生长的树木”,“烟囱”是指“烟筒”。
(3)学生看图了解拉着手的雪松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拉”“请”“歌声”,说说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提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雪松和小鸟之间的友爱)
(5)表演读:手拉着手,来演一演雪松,读出它们的快乐。
(6)通过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提示:想象小鸟歌唱时的快乐)
(7)出示句段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句子。
句段2: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看,又大——又红。
①教师引导:同学们,苹果般的太阳是怎样的太阳?(提示:又大——又红)谁知道苹果般的太阳是什么味道?(学生自由发言)
②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的手法,将又大又红的太阳比作又大又圆的苹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梦境的美好)
③指名读,重点读好“苹果般的太阳”,让学生想象苹果的香甜,读好“又大——又红”,引导学生了解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④指名学生概括第二部分的大意,相机指导语言表达。(提示:第2、3小节,写“我”用彩色铅笔描绘出的画面)
4.品读第4小节。
(1)自由读第4小节,思考:“我”的彩色铅笔还画了什么?(相机出示课件:水果、风、紫葡萄、溪水)
(2)引导学生了解“梦境”是指“梦中经历的情境,多用来比喻美妙的境界”。
(3)引导学生通过细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彩色铅笔描绘的美丽世界的。
句段3: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
①引导学生了解“季节风”是指“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风,主要是海洋和陆地间温度差异造成的。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简称“季风”。
②引导学生了解“叮咛”的意思是“反复地嘱咐”。
③引导学生了解“有……有……还有……”是排比的句式,这一句式细致地呈现出了彩色铅笔描绘的多彩世界。
④引导学生了解“香”“风”“叮咛”是从嗅觉、触觉、听觉的角度来写彩色铅笔画出的世界,使“彩色的梦”更富有动态感。
(4)用“我的彩色梦境,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同桌间练说,全班交流。(教师课件出示例句)
我的彩色梦境,有柳枝飘,有桃花笑,还有鸟儿的歌声,在天空中回响……
(5)学生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学生代表回答)
因为用彩色铅笔能够描绘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可以画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美丽的公园……所以作者才把彩色铅笔比作大森林的精灵。
(6)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紫葡萄”会叮咛什么。(教师课件出示示例)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苹果,紫莹莹的是“我”。希望大家都能拿起手中的画笔,把美丽的风景留在画卷上,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7)指名学生概括第三部分的大意,相机指导语言表达。(提示:第4小节,写彩色铅笔可以描绘丰富多彩的世界)
(8)全班齐读第4小节。
(9)教师小结:彩色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平时只要留心身边的风景,也一定会发现很多美丽的景象。
板块三 课文总结,巩固提升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彩色的梦双手创造美
2.总结:这首儿歌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彩色铅笔描绘的美丽世界,展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喜爱之情。同时,告诉我们,美是需要用双手去创造的。
3.拓展阅读。
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他对别人把口夸,/什么东西都会画。/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小尖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只大马没尾巴。/咦?哈哈哈,哈哈哈!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品读诗歌,想象画面。在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后,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入品读诗歌、想象画面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采用播放录音、图文结合、组织学生反复进行朗读等方法,让学生想象彩色的梦境。引导学生品读诗歌,发挥想象,逐渐“由画到话”,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
2.展开想象,仿写句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观察插图—想象梦境—仿写句式”的环节。在品读第2小节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空间,让学生仿写诗歌第2小节,提醒学生通过抓住“滑过”一词来仿写句子。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又能让他们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