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编排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编排了词语,分两组呈现,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组与洞穴有关,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厨、窟”等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字词句运用”编排了两项学习内容。第一题编排有关“笑”的词语,引导在读一读、演一演中认识不同的笑,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第二题旨在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
“我的发现”编排了词语,每个词语都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组成,词语旁边泡泡提示学生发现“寻找”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以及根据字义来理解这类词语的方法。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弟子规》节选,旨在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我爱阅读”选编了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4.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类词语的意思。
5.学习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先理解意思,再背诵积累。
6.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要学会看到事物好的方面,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不至于陷入烦恼境地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类词语的意思。
2.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3.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策略
1.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主要是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生字。在教学第一组词语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把生字读准。指导“厨”要读准翘舌音,“厕”要读准平舌音,“厦”不能读成“夏”。“厂”是个象形字,本义指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引导理解厂字旁的字常与房屋、处所有关。在教学第二组词语时,提醒学生“窄”读翘舌音,“窿”读第二声,在词语“窟窿”中读轻声。认识“穴”字,学习穴宝盖。指导观察了解:宝盖表示洞上面盖着的东西,一撇一捺表示洞口,让学生感悟“穴”字象形的特点,穴宝盖的字很多与洞穴有关。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字义。可以扩词练习,在运用中巩固。
2.字词句运用
“字词句运用”包括两部分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指名个别朗读,相机指导正音。然后引导归纳:这些词语都是写“笑”的,但它们表示的都是不同的笑。引导学生明确不同词语的意思。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同桌互相表演给对方看,互相评价交流,看是否正确演出了词语的意思。最后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表示“笑”的短语。如“苦笑”“笑嘻嘻”“抿着嘴笑”“皮笑肉不笑”。
学习第二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个别朗读。在学生自读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再作必要的指导。指导朗读时,紧扣对话前面提示语中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朗读。3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较容易理解,重在根据加点部分读出不同的语气,并在比较朗读中深入体会。第一个句子“连蹦带跳”是写小马的动作,表现了小马十分高兴的心情。第二个句子“难为情”表现了小马因为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而很不好意思。朗读小马说的话,语调要稍低点。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小马说话时断断续续。第三个句子“和颜悦色”描写的是老师的神情。朗读时要表现出亲切、诚恳。教师指导后,学生再一次练习朗读。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朗读人物说的话,可根据前面的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3.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旨在发现词语特点,了解词语意思。这个板块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一是学生默读词语以及泡泡里的文字。二是说说小伙伴发现了什么,再以其中的某个词语为例,模仿小伙伴的话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柔”和“软”的意思相近,“柔软”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然后举一反三,启发学生说说结构类似的词语,如“欢乐、叫喊、道路、温暖”。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旨在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日积月累”节选了《弟子规》的其中4句,“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规”是行为准则。前两行讲的是怎样穿戴和放置衣物。
后两行讲的是要注重德学才艺。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要指导读准“纽、履、秽、若”等字。然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次练习,注意朗读节奏。在学生读顺句子后,教师可以讲解大致意思,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要求掌握。最后学生反复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5.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讲的是一位老奶奶总是很伤心,在她看来,晴天和雨天都是坏天气,晴天小儿子的雨伞不好卖出去,雨天大儿子不能晒果脯。老爷爷得知老奶奶伤心的原因后,叫她倒过来思考问题:晴天大儿子能晒果脯,雨天小儿子能卖雨伞,这样,晴天和雨天都是好天气了。这个故事说明事物的“好”和“坏”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一样,甚至相反。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读起来饶有趣味。故事文字浅显,利于学生自主阅读。可按以下步骤展开学习:一是自由读故事,可小声朗读,也可以默读,读顺、读熟句子;二是在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三是思考老爷爷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跟同学说一说。
课前准备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弟子规》。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识记生字,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厨房 厕所 车厢 大厦
(1)学生齐读词语,把生字读准。
(2)教师正音:“厨”和“厦”是翘舌音,“厕”是平舌音,“厦”在这里不要读成xià。
(3)再读词语,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补充:这几个生字都是厂字头的生字,这几个词语都和房屋、处所有关。
(5)借助形旁,了解字义。引导学生明确“厂”是象形字。古时候的人很聪明,他们选择崖面前凸、崖底凹进去的地方居住,在造字的时候,古人用横表示崖顶,可以遮雨,用撇表示墙壁,可以挡风。所以,“厂”作偏旁的字,大都与房屋、处所有关。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洞穴 窟窿 窑洞 窄小
(1)学生齐读词语,把生字读准。
(2)教师正音:“窿”读lónɡ,不要读成nónɡ,但是在词语“窟窿”中是读轻声;“窄”读zhǎi,不要读成zǎi。
(3)再读词语,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补充:这几个生字都是穴宝盖的生字,这几个词语都和洞穴有关。
(5)认识“穴”字,学习穴宝盖。“穴”字和穴宝盖的写法不一样,要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穴”字作穴宝盖的时候,撇和捺变成了两个小点,整个偏旁写得很扁,给字的下半部分留出位置。指导观察了解:宝盖表示洞上面盖着的东西,一撇一点表示洞口,让学生感悟“穴”字象形的特点,穴宝盖的字很多与洞穴有关。
3.拓展训练。
(1)小组交流,说说还知道哪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厂字头:厅、原、历。
穴宝盖:窖、窗、窝。
4.拓展训练,练习巩固。
亡羊补牢 叼走 后悔 喘气
教室 摆放 哈哈大笑 抢夺
嘻嘻 和颜悦色 叹气 挡住
拦住 惊讶
(1)全班齐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给词语归类。
宝盖头: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字旁:____________________
竖心旁:____________________
提手旁: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明确。
宝盖头的字大多与房屋、屋顶有关;口字旁的字大多与嘴有关;竖心旁的字大多与人的心理有关;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
板块二 词句积累,学习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第一组题的内容。
微笑 狂笑 傻笑 笑眯眯 笑呵呵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正音:“涕”读tì,不要读成dì。
(3)男女生分别读词语,再齐读。
(4)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大家发现了什么?
(5)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归纳:这些词语都是写“笑”的,但它们表示的都是不同的笑。
(6)小组讨论,通过查字(词)典或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说说这些笑的方式的不同。
(7)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梳理补充。
微笑: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狂笑:放纵地大笑。
傻笑: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
笑眯眯: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微合拢的样子。
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悦的样子。
破涕为笑:停止哭泣,露出笑容,指转悲为喜。
哈哈大笑:形容开怀地大笑起来。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十分畅快地笑。
(8)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意思表演。
①每个词语都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演示,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②同桌表演,进行你演我猜。
(9)拓展延伸。
①自行思考,想想还知道哪些含“笑”的词语。
②指名分享。
③教师出示其他含“笑”的词语,学生齐读并积累。
苦笑 假笑 笑吟吟 笑嘻嘻
笑逐颜开 回眸一笑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第二组题的内容。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3)抓住加点词语,理解意思。指导学生感受加点词语的意思。做一做“连蹦带跳”的动作,演一演“难为情”的表情,理解“和颜悦色”的意思。
(4)再读句子,体会心情。
(5)小组交流,通过加点词语说说他们都是以怎样的心情说话的。
(6)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梳理:“连蹦带跳”说明小马很高兴,“难为情”说明小马很不好意思,“和颜悦色”说明老师很有耐心。
(7)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通过对比朗读进行体会。
①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小马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②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小马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③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老师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8)通过对比朗读,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加点词有什么作用,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这三个句子中的加点词都是表示动作或神态的提示语,能够帮助我们在阅读时更有效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9)朗读指导:第一个句子中“连蹦带跳”是写小马的动作,表现了小马十分高兴的心情,朗读时要语调上扬,读出那种充满热情、高兴的语气。第二个句子中“难为情”表现了小马因为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而很不好意思,朗读时语调要稍低点,读的时候断断续续。第三个句子中“和颜悦色”描写的是老师的神情。朗读时要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亲切、和蔼。
(10)男女生赛读,读出说话的语气。
(11)练习说话:小组练习说话,用上提示语,教师巡视指导。
(1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说的话,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①奶奶和蔼地对我说:“你长大了。”
②他欣喜若狂地大叫:“我终于考上大学了!”
(13)小结:朗读人物说的话,可根据前面的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说话、写话中,也能合理地使用提示语,增加语言魅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类词语的意思。
2.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3.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发现特点,了解意思
1.对对子,发现规律。
天对( ) 大对( )
黑对( ) 长对( )
高对( )
(1)填一填对子。
(2)找规律,说说有什么发现。
(3)学生反馈:互为反义词。
2.读词语,说说发现。
教诲 寻找 伙伴
灾难 明亮 柔软
(1)自由朗读词语,把词语读正确。
(2)默读泡泡里的文字,根据提示说说自己的发现。
(3)指名学生说发现,教师相机梳理归纳:这些词语都是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和词中每个字的意思相近。
3.学生交流,根据泡泡里的提示,模仿说说其他词语。如:“柔”和“软”的意思相近,“柔软”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教师巡视指导。
4.迁移运用,积累词语。
(1)想一想,说一说:大家还知道这种结构特点的词语吗?
(2)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3)教师出示,学生积累。
欢乐 叫喊 道路 温暖
巨大 寒冷 抢夺 田地
5.小结:两个表示近义词的字放在一起可以构成新词,这真是太有趣了!
板块二 日积月累,提升素养
1.过渡:《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列述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其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诚敬的态度,形成仁爱的人格。这个“弟子”是指圣贤的学生,“规”的意思是行为准则。很多同学都已经接触过《弟子规》并且会背诵一部分,有没有同学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学生自行举手背诵《弟子规》片段,并说说大概意思。
3.教师对学生的背诵进行评价。
4.课件出示节选。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
5.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6.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冠”在这里读一声ɡuān,不要读成ɡuàn;“纽”读niǔ,不要读成liǔ;“履”读lǚ,不要读nǚ;“若”读ruò,不要读成nuò。
7.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次练习,注意朗读节奏。
8.教师讲解大意。
前两行讲的是怎样穿戴和放置衣物。意思是要注意服装仪容的整齐洁净,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要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避免造成脏乱,用的时候找半天。
后两行讲的是要注重德学才艺。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和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激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必要忧虑自卑。
9.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2)教师引读,学生背诵。
(3)同桌之间试背。
(4)小组练习,全班背诵。
10.小组交流,谈谈启发。
我们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穿戴整齐洁净,衣物放置好,便于寻找;还要注重德学才艺,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板块三 阅读故事,感悟道理
1.过渡:阅读是一件会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故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可小声朗读,也可以默读。争取读熟、读顺句子。(教师巡视)
(2)分组朗读故事,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小组交流,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学生自行举手讲故事,教师相机指导。
短文讲的是一位老奶奶总是很伤心,在她看来,晴天和雨天都是坏天气,晴天小儿子的雨伞不好卖出去,雨天大儿子不能晒果脯。老爷爷得知老奶奶伤心的原因后,叫她倒过来思考问题:晴天大儿子能晒果脯,雨天小儿子能卖雨伞,这样,晴天和雨天都是好天气了。
5.提问启思:故事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对好天气和坏天气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6.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大儿子:好天气——晴天,坏天气——雨天。
小儿子:好天气——雨天,坏天气——晴天。
老奶奶:晴天、雨天——都是坏天气。
老爷爷:晴天、雨天——都是好天气。
7.读第1~8自然段,说说大儿子和小儿子对天气的看法不同的原因。
(1)学生自行思考,再小组交流。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大儿子是卖蜜饯的,晴天果脯干得快,雨天果脯容易坏。小儿子是卖雨伞的,雨天雨伞很好卖,晴天雨伞不好卖。
8.读第9~12自然段,说说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天气的看法不一样的原因。
(1)学生自行思考,再小组交流。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梳理:老奶奶认为下雨天大儿子不能晒果脯,晴天小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所以都是坏天气;老爷爷倒过来想的,晴天大儿子可以晒果脯,雨天小儿子可以做伞卖,反正都有一个儿子会高兴,所以每天都是好天气。
9.学生畅谈,说说老爷爷的话有没有道理。
10.联系生活,谈谈感想。
(1)小组交流,说说学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畅谈,全班分享。
(3)教师梳理归纳:任何事物的好和坏都是相对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结果就会不一样。
11.分角色朗读故事,加深体会。
12.了解作者,推荐阅读。推荐冰波的作品《长颈鹿拉拉》《红蜻蜓,红蜻蜓》《月光下的肚肚狼》等,让感兴趣的学生自行去读。
13.总结:这个故事讲述了老奶奶的两个儿子因为职业的不同对好天气和坏天气的理解也不同,而老奶奶只看到了坏天气会影响儿子,因此整天心情不好的事。这告诉我们,应该看到事物好的方面,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不至于陷入烦恼的境地。
加强运用训练。在第一部分“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由例子出发,出示本单元学习的字词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拓展迁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如何理解字义。在第二部分“字词句运用”的教学中,第一题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各个词语的理解,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化,促进对词语的区分;第二题的关注提示语、读好语气是本单元朗读指导的教学重点,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和小组练习说话,可以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朗读氛围。在第三部分“我的发现”的教学中,在学生发现构词规律之后让学生再进行拓展交流,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在第四部分“日积月累”中,《弟子规》是我国文化经典,旨在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可初步培养对古文的朗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讲文明的学生。在第五部分“我的发现”在自主阅读中搭建支架,推荐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面,从课内到课外,进一步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