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蜘蛛开店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蜘蛛开店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20: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蜘蛛开店
《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他织口罩用了一整天。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涵丰富。蜘蛛从“卖口罩”改成“卖围巾”,再改成“卖袜子”,想的都是“织起来很简单”;他卖东西的价格,总是“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蜘蛛思维方式简单,处事方式简单,偏偏迎来了3个特殊的顾客:嘴巴最大的河马、脖子最长的长颈鹿、脚最多的蜈蚣,导致口罩、围巾、袜子织起来都很不简单,他最后“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这篇童话故事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3个部分,故事情节类似,写法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课文有3幅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第一幅图是蜘蛛正忙着给河马织大口罩,河马笑眯眯地看着蜘蛛。第二幅图是蜘蛛正忙着给长颈鹿织围巾,长颈鹿嘴角上扬,很享受的样子。第三幅图是蜘蛛看到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吓得目瞪口呆,立刻逃走,蜈蚣张大嘴巴、伸出双手,似乎想喊住蜘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根据插图,借助关键词,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尝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4.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能根据插图,借助关键词,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尝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会认的字中,可以利用偏旁识记带宝盖的字“寂”“寞”,带页字旁的字“顾”“颈”,带虫字旁的字“蜈”“蚣”;结合图片识记“罩”“颈”“袜”;结合动作识记“蹲”“换”,可以通过表演“蹲下来”的动作及做游戏识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定、商、完”是上下结构,“决、终、期”是左右结构,其中“决、终”是左窄右宽,“期”左右等宽,“店”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同一类字在书写上的异同点。
2.阅读教学
课文情节循环反复,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个情节,关注“那么大”“一整天”“终于”等词语,读出故事情节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后两个情节,体会童话的乐趣。
3.表达运用
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考虑童话的体裁特点,细化落实“讲故事”和“编故事”这两个教学目标,可以按照“猜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续编故事,可以从蜘蛛回到网上,继续以前的日子这个角度展开,也可以从蜘蛛继续开店这个角度展开。引导学生续编故事,要注意小组合作,重视交流与评价。
课前准备
1.文中提到的相关动物的卡通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借助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我们先来猜两个与动物有关的谜语。
(1)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震天打埋伏,专捉飞来将。
(2)一物生来强,每天织网忙。织完静静坐,专等蚊虫撞。
2.点名学生回答谜底。(蜘蛛)
3.谈话导入:同学们都见过蜘蛛吗,蜘蛛是一种很可爱的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蜘蛛的故事。(板书课题:蜘蛛开店)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的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
①看图片识记。“罩、颈、袜”可以组成“口罩、长颈鹿、袜子”等词语,结合相关事物的图片来识记字形。
②动作演示识记。识记“蹲、换”,可以通过表演“蹲下”“换礼物”的动作来识记。
③联系语境识记。将生字组成词识记,如“夫”可以组词“丈夫、夫人、农夫、工夫”;“店、顾”可以分别组成“商店、顾客”,然后说一句话,如:“商店里来了一位顾客。商店里挤满了顾客。”“寂、寞、编、蜈、蚣”可以分别组成“寂寞、编织、蜈蚣”,同时利用偏旁相同的特点识记。
④联系熟字识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如:寸+亻=付、大+一=夫、叔+宀=寂;也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如:惦-忄=店、院-阝=完;也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如:唤-口+扌=换、劲-力+页=颈、遍-辶+纟=编。
⑤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罩”是翘舌音,“匆”是平舌音,“颈”是后鼻音。“夫”在“工夫”一词中要变调,读轻声。
(2)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店”左上的“广”横稍长,撇伸展,包住里面的“占”。
“决”捺的收笔要和撇持平。
“定”下部的撇、捺舒展,均超出上面的宽度,捺的收笔比撇略低。
“商”第七笔撇和第八笔点要覆盖住“口”。
“夫”两横上短下长,撇捺收笔基本持平。
“终”左短右长。左边“纟”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冬”的第二笔横撇的撇要穿插到“纟”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提之间,最后两点纵向对齐,位于竖中线右侧。
“完”下面“元”两横稍短;撇和竖弯钩均超出上面的宽度,竖弯钩要比撇的收笔略低。
“换”左右两边上下齐平。右部要写得紧密些,横画注意穿插避让,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期”的“其”顶部略高,“月”底部略低。左边“其”的最后一笔点变短;右边“月”的撇越过竖中线穿插到“其”的下面。
(4)认读、理解本课词语。
决定 商店 工夫 终于 围巾
星期
3.小组合作,再次读生字。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蜘蛛开了哪些店,来了哪些顾客?
5.学生交流讨论。
6.根据学生交流,梳理故事情节。(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一题的示意图)
7.根据示意图,试着讲讲故事梗概。
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他织口罩用了一整天。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8.小结: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蜘蛛开店》这个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蜘蛛的店里都发生了哪些趣事。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插图,借助关键词,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尝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刚才同学们用几句话就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清楚、更有趣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走进课文,认真研读。
板块二 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读出“无聊、寂寞”的语气。
句段1: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
(1)引导学生理解“每天”“蹲”。
“每天”表示频繁,“蹲”表示动作。“每天蹲”表示一种无聊的状态。
(2)是啊,蜘蛛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连个聊天的朋友都没有。请同学们试想一下,假如你是这只蜘蛛,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无聊、寂寞)
(3)过渡:这只小蜘蛛感到无聊、寂寞,于是它决定做一件不无聊的事情,那是什么呢?(开店)
2.学生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第一个故事。
句段2: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句段3: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句段4: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1)指导朗读,体会蜘蛛草率、简单的想法。
(2)一边读一边理解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交流讨论:蜘蛛第一次开了一个什么店?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蜘蛛开了一个卖口罩的店铺,因为口罩织起来简单。
(4)思考:蜘蛛的口罩店为什么开不下去了?
蜘蛛觉得口罩好难织。
(5)蜘蛛织口罩前和织口罩后的想法有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嘴巴那么大”“好难织啊”“一整天的工夫”,感受织口罩的不容易。
(6)课件出示河马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河马嘴巴很大的特点。
(7)思考:假如你是这只蜘蛛,你看到河马来了,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8)课件出示下列句式,指导学生进行句式练习。
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所以____________。
之所以卖口罩,是因为__________。
(9)再读文段,理清脉络。
①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它打算卖什么?(口罩)
②蜘蛛为了开店,做了什么准备?(在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③蜘蛛的店里来了客人吗?它是谁?(是河马)
④蜘蛛花了多长时间织口罩?(一整天)
⑤蜘蛛的口罩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换了招牌,打算卖围巾)
(10)根据梳理的脉络,示范讲故事。教师先示范,再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讲,一人听。
(11)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把故事讲得有趣。
3.过渡:蜘蛛的口罩店经营不下去了,它又重新开了什么店?发生了什么故事?接着学习第5~8自然段,我们来找答案。
(1)课件出示长颈鹿的图片。
(2)学生自读下列文段,结合图片,观察长颈鹿的特点。
句段5: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3)长颈鹿具有哪些特点?(脖子很长,身体很高)
(4)蜘蛛给长颈鹿织围巾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再读文段,寻找答案。
句段6: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5)理解“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明白长颈鹿由于脖子太长,给蜘蛛织围巾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体会蜘蛛给长颈鹿织围巾的辛苦。
4.过渡:蜘蛛不打算织围巾了,接下来它打算做什么?阅读9~11自然段,寻找答案。
(1)观察课文插图,仔细看蜘蛛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蜘蛛吓得往后退)
句段7: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2)指导朗读文段,读出蜈蚣脚之多,蜘蛛害怕的心理。
5.再读课文,梳理故事内容。
6.指名学生讲一讲“卖围巾”和“卖袜子”的故事。
7.出示表格,参照第一行的示例,小组合作填写后面的内容。
卖什么 写招牌 顾客来了 结局怎样
卖口罩 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河马 好难织,一整天,终于织完
卖围巾


卖袜子


8.小结:蜘蛛每次打算卖东西,都凭自己的感觉做决定,在遇到困难时就立刻逃避,我们千万不能学这种草率的行为,做任何决定,都要深思熟虑。
板块三 发现故事,续编故事
1.朗读故事,发现结构。
(1)过渡:蜘蛛三次开店都失败了,三次开店的经过和结果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并进行分类。
①发现结构——“卖什么”。
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②发现结构——“写招牌”。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③发现结构——“顾客来了”。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④发现结构——“结局怎样”。
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2.发现规律,试讲故事。
(1)课文共讲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的结构都是一样的,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总结。
都是按照“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的结构,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3)对照示意图,小组合作,复述故事。
(4)指名上台试讲,学生互评。
(5)在能准确按照示意图复述故事之后,同桌合作续编故事。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写作特点,同学们在课下也可以学着课文的写作特点,自己编写童话故事,也可以把自己想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总结:蜘蛛开店只图简单、容易,没有坚持下去,最终仓皇而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学课文与学语言相结合。对重点语句进行指导朗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在体会蜘蛛开店辛苦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足足”等重点词,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引导学生逐渐体会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文识字、练习句式……这样既正确地理解了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又品味了语言的魅力。
2.悟课文与学表达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再通过讲故事落实教学目标,接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续编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涵,还达到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