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结构清晰。第1、2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第3、4自然段写小毛虫尽心竭力编织茧屋并将自已裹进茧屋。第5、6自然段写小毛虫在茧屋里慢慢成长。第7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破茧成蝶的情景。
课文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一开篇就将“趴”着的小毛虫和“唱、跳、跑、飞”的大小昆虫进行对比,表现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突出了小毛虫的笨拙。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欣喜的笔调描写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这又与第2自然段中“笨拙”的小毛虫形象形成反差,突出了小毛虫的变化。这些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文中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含义深刻,凸显文章主旨,也让小毛虫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课文配有3幅色彩艳丽的插图。第一幅图中,小毛虫趴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切。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开心唱跳、欢快飞舞。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裹了进去。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翩然而飞的画面。3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成蝶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词语,并学会迁移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3.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读、识记本课生字和词语。
2.能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本课会认的字时,可以利用偏旁归类识字,如,“怜”“愉”与心情有关,“挪、挣”与动作有关,“纺、绒”与丝织品有关;“仿、佛、任、何”都是单人旁,“律、待”都是双人旁。利用形近字对比识字,如“竭一喝、昆—屁、仿一纺、挣一筝、规一观”。教学本课会写的字时,注意强调“整、怎”都是上下结构,但“怎”上窄下宽,“整”上宽下窄。“抽、纺、织、编、消”是左右结构,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比例。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消”中“月”的第一笔改撇为竖;“整”中“束”的末笔捺变为点。“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写好主笔撇。
2.阅读教学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对比来表
现角色形象。教学时可采用创设情境、音乐渲染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感受小毛虫变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不同语感,读出变化。关注小毛虫在不同阶段的关键词,如,通过“叭”与“唱跳”的对比,突出小毛虫的笨拙;通过“灵巧轻盈”等词,突出小毛虫破茧成蝶后的欣喜。
3.表达运用
借助词句把故事讲完整,让学生在讲述实践中发展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讲故事时,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述,并加入自己想象的细节,丰富小毛虫的动作、语言、神态,让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1.毛虫羽化成蝶的小短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词语,并学会迁移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短片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毛虫羽化成蝶的短片)同学们,你们认识短片里的两种小动物吗?你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了吗?
2.导入:毫不起眼的毛毛虫,竟然能够变化成美丽的蝴蝶,大自然真是神奇。那么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一起去揭开这个秘密吧!(板书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挪”的声母是“n”。
“挣”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在“挣脱”一词中读四声。
多音字“尽”,在“尽管”中读“jǐn”,在“尽心竭力”中读“jìn”,可以联系生活或已学知识拓展词语:尽(jǐn)快、尽(jǐn)早;尽(jìn)情、筋疲力尽(jìn)。
(3)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4)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纺、织、编、消、抽”左窄右宽,“消”第七笔改撇为竖。
“整”的上部分要写得紧凑,“怎”上窄下宽。
“布”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左上部分要写得宽,“巾”要写得窄。
(5)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
毛虫 叶子 目光 周游 纺织
编织 怎样 声音 花纹 消失
3.朗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句子。
句段1: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句段2: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2)交流识读生字“仿、佛、整”。
(3)指导朗读,读出小毛虫的“可怜”,能说说小毛虫可怜在哪里?
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4)理解关联词“既不……也不……更……”,并运用这些关联词造句。
(5)全班交流造句,指名学生展示。
我既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玩游戏,更不喜欢睡懒觉。
句段3: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6)再读语段,说说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的呢?
(7)找出形容小毛虫的词句,再对比其他动物,进一步感悟小毛虫的“可怜”。
小毛虫: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费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笨拙、爬。
其他昆虫:唱、跳、跑、飞、生机勃勃。
(8)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难字词“生机勃勃、挪动、笨拙、九牛二虎之力”。
①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昆虫们欢声跳舞的场景,体会“生机勃勃”的含义,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能用“生机勃勃”造句。
生机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造句:春暖花开,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动画演示“挪动”,从而让学生理解“挪动”的意思。
③理解“笨拙”“九牛二虎之力”,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④迁移运用,能用“九牛二虎之力”造句。
九牛二虎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造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凳子搬过来。
4.过渡:从课文前两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毛虫的孤独、艰辛,面对这样的局面,小毛虫会做出怎样的改变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提示说说小毛虫的变化过程,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故事。
2.理解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出示课件毛毛虫羽化成蝶)可怜的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对这样艰难的处境,小毛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继续阅读课文,我们来寻找答案。
板块二 文本解读,重点突破
1.学生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感悟“坚持”。
句段1: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句段2: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紧了温暖的茧屋里。
(1)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尽管如此”“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织啊,织啊”感受小毛虫的坚持与勤奋。
(2)理解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①小毛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②其他小昆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
蚂蚁忙着搬运食物、蜜蜂忙着采蜜、蜘蛛忙着结网、知了忙着唱歌。
(4)再读文段,读出小毛虫的乐观心态。
(5)读了这两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坚强,不悲伤、失望,不羡慕别人,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小毛虫。
2.品读“化茧成蝶”。
(1)学生齐读第5~7自然段。
(2)结合生活经历,帮助学生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①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
②春天,小树抽出绿芽;秋天,树木黄叶飘落。
句段3: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3)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3.再读课文,感悟总结。
(1)从文中找出写小毛虫变化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抽丝纺织、裹进茧屋、挣脱出来、舞动双翅、飘然而起。
(2)个性展示,学生评价。尝试运用文中的词语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3)谈论交流。小毛虫经历了漫长的努力,终于破茧成蝶。同学们,如果你是小毛虫,你们会怎么对待自己的生活?
(4)小结:小毛虫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也有自己的规律。
板块三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总结:一条“笨拙”的小毛虫,最终破茧而出,振翅高飞,这让我们明白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经历一番磨炼。我们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练习设计
完成对应训练。
1.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通过品读、齐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课文,让学生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2.掌握方法,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漏讲关键情节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再鼓励学生学着运用本课的关键词句复述故事,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