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在八年抗战期间,下列史实的正确时间排序是(?
?
)
①淞沪会战②武汉会战③台儿庄战役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台儿庄战役发生于()
A.
淞沪会战中
B.
徐州会战中
C.
百团大战中
D.
黄海大战中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A.
1931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39年
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不但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抗战的热情。这次会战是()
A.
太原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淞沪会战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
A.
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
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C.
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
D.
使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该阶段()
A.
武汉会战
B.
第三次长沙会战
C.
第一、二次长沙会战
D.
豫湘桂战役
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A.
万家岭战役胜利
B.
台儿庄战役胜利
C.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D.
豫湘桂战役胜利
二、材料解析题
中国正面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表格“看”战役]
战役名称
参战双方
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地点
山东枣庄台儿庄
时间
1938年
(1)表格中战役的名称是什么?该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电讯“显”战役]
寇酋松浦中将率一○六师团全部……犯我……万家岭……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
(2)该电讯中赞扬的战役发生在哪一年?该战役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析”战役]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甚至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3)材料中“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战的重大意义。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5)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面对新冠疫情,2020年元月23日,武汉市按下了“暂停键”。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视察时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英雄的城市,共同感知它那曾经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
材料一:第二天,各兵营士兵不顾一切地基本按上一天发布的计划行动。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以他们的首创精神,揭开了□□□□的第一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在遭受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它使原来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燃起新的希望,重新增加了凝聚力,踏上新的征途,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有删改
材料三: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暑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处是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思想领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书本知识,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本次会议中决定中国革命历史性转变的几项重要内容。(不少于两点)
(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役一例。
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省会城市是现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地,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很多重大变迁,一部武汉城市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他(熊秉坤)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文武官吏均弃城逃走,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四:沿长江西进的日军主力,先后攻占了安庆、马当、湖口、九江……武汉门户大开,已无险可守。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军队节节抵抗,给了日军很大杀伤,并且赢得了很宝贵的时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2)材料二中“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还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严重挫折”是指什么?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的论断?
(4)材料四中的“中国军队”失守之后,列举一项此后中国正面战场的战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②④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非常重要,不是从属地位。另外,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虽然丧失领土,但作用很大。故②④表述错误。
①③两项所述符合史实,故①③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军的抗日,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及年代。
【解答】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国军队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获得大捷。
武汉会战,是1938年6月至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
故①③②④是正确的排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据所学知,台儿庄战役发生于徐州会战中。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武汉会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题干反映了四川人民踊跃参军参加武汉会战的景象,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6月至10月。故C正确。
ABD.均与“1938年”不符。排除ABD。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武汉会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故排除A。
B.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B正确。
C.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排除C。
D.淞沪会战粉粹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故排除D。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武汉会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解答】
A.平型关战役是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故排除A。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故排除B。
C.百团大战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故排除C。
D.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故D项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长沙会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题干“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湘”是湖南的简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在湖南长沙发动两次会战,均告失败。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对长沙的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取得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解答】
A.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一千余人,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排除A。
B.武汉保卫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人,它大大消耗了日
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故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帝国主义为占领上海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军兵力也增至三十万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淞沪会战虽然战败,但是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排除
C。
D.依据题干信息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日考查武汉会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后,日军先后发动三次长沙会战和豫湘桂战役。故
A错误。
B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故BC正确。
D.1944年4月中旬至12月豫湘桂战役,中国战场逐步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故D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题干中的“1938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38年3月爆发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B正确。
ACD.均晚于题干中时间,且豫湘桂战役胜利表述错误,排除ACD。
故选B。
11.【答案】(1)台儿庄战役。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1938年。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采取了正确战略战术)
(3)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意义:扭转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4)不屈的抗战。(合理即可)
(5)国民党承担的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
【解析】(1)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依据据材料一表格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战役的名称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的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本题考查武汉会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二“犯我……万家岭……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电讯中赞扬的战役发生于武汉会战之中。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两百多名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歼灭日军9000余人。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本题考查长沙会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根据材料三“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第三次长沙会战扭转了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本题考查中国人民的不屈抗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民的具有不屈的抗战精神。
(5)本题考查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综合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
12.【答案】(1)事件: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对中国思想领城的深远影响: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会议名称:八七会议。重要内容: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3)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或台儿庄战役或长沙保卫战或平型关战役等。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八七会议和武汉会战的历史,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根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材料中“□□□□”处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对中国思想领城的深远影响: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根据材料一会议地点”湖北汉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名称:八七会议。重要内容: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3)根据材料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或台儿庄战役或长沙保卫战或平型关战役等。
13.【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
(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至少回答两点)
(3)国民革命失败(或者大革命失败、北伐战争失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4)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具备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一“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可知,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要求具备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二“他(熊秉坤)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文武官吏均弃城逃走,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武昌起义,在这一事件之前,革命党人还进行过多次革命斗争,如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除了“打倒了清政府”,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本题可查的是八七会议,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车辆信息的能力。材料三中的“严重挫折”是指国民革命失败;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4)本题考查的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要求具备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四中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武汉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此后中国正面战场的战役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第2页,共12页
第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