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说课材料<2课时>
(北南蔡乡教育中心大留村小学 韩全兴)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
第一次主要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大榕树。先由远处借争论是几株而表现榕树之大,再由近处写枝干、叶子表现榕树的勃勃生机。
第二次写了让人目不暇接的鸟,采用以点代面的方法表现鸟的“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一是让学 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二是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课难点在于对几个重点语句的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还有文中提到“鸟的天堂”时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们生活在北方,对榕树不十分了解,对万鸟归巢的壮观景象缺直观体验,所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亲身体验“鸟的天堂”的壮观极为重要,本课用利用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的优点实施教学。
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自读自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2.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充分探讨交流,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增强环保意识。
在上述目标中,体会思想感情与学习写作方法是重点,难点在于对文重点语句及其表达作用的理解,在这些目标的达成方面,借助了课件多媒体的优势。
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教学的设计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们交流合作、课件的直观感性的作用,力争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深层次地掌握。
(一)出示课题由问题导入,由学生谈对天堂的理解,而引出“鸟的天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借助课件,简单作者巴金。
(二)由课件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对这株榕树及鸟有个感性认识,避免了凭空想象带来的弊端,也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学生对鸟的天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再由课件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者优美语言里展现的优美的图画。
(四)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自查工具书及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对其中的几个难以理解的词语,由课件辅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在文中的含义。
(五)学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用复习问题“作者向次经过鸟的天堂?”引入,并继续出示“两次所见有什么不同?”由学生讲座、交流,并汇报结果。之后由学生找到朗读描写大榕树的段落,思考大榕树的特点,小组间交流合作得出结论。借由课件出示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七)继续“两次所见有何不同?”这个问题,由学生找到并朗读描写鸟的段落,并感受其特点,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结论。仍然借由课件出示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八)对于鸟的天堂有的地方有引号,有的没有这种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九)回味课文,体悟文章的主旨,思考这里鸟多的原因,从而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并增强环保意识。
(十)借助课件有的图表进行本课总结。
(十一)指导背诵优美段落。
课件13张PPT。鸟 的 天 堂巴 金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结束目 录结束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爱情三步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1904.11.25-2005.10.17)返 回cháo shāo xiá 巢 梢 暇 榕树 气生根
画眉鸟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返 回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即无花果属)乔木。原产于热带亚洲。榕树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冠以榕树名的屈指一算,有八九种,这些榕树四季常青,姿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良好的生态效果,广栽于南方各地。
返 回返 回返 回返 回 画眉鸟体长约24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头和上背具褐色轴纹,眼圈白,眼上方有清晰的的白色眉纹,下体棕黄色,腹中夹灰色。 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 返 回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返 回鸟的天堂第二次:鸟颜色动态鸟的天堂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