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21伯牙鼓琴 课件+教案(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 21伯牙鼓琴 课件+教案(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15:57:28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这已经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了,六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
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生齐读: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关于谁的吗?
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友谊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二人之真挚的情谊。(板书课题)
2.释题:“鼓”是什么意思?(弹)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出示古琴图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正确流利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g,不要读成tāng。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课后生字:“巍”、“弦”读准确。
语气词“哉”“乎”要读好,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①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资料;②联系上下文;③看插图……)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运用刚刚回忆的方法,再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批注。
(2)学生小组内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3.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
伯牙:著名琴师,“琴仙”
锺子期:普通樵夫
过渡:伯牙为何会为子期之死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我们就一起去文中看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主,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尝试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层(前三句话):伯牙遇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层(最后一句话):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绝。
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读课文前三句话,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学生理解:因为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
(2)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①学生回答: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②师生合作,完成句式训练。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 。”
小结: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学生补充“知音啊”)。“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学生补充“喜”,“欣喜万分”)。
(3)学生齐读前三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老师出示补充资料。
过渡: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4)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5)学生配乐朗读诗歌,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4.质疑探讨,升华情感。
(1)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2)讨论: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绝弦这一举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小结:“三尺瑶琴为君死”,正是因为这种可歌可泣的举动凸显了伯牙对知音的一片赤诚,这个故事才有着这么动人的力量,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讲述、传颂。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
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试背全文。
2.播放音乐《高山流水》,齐读课文,结束全文。
教师: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动人的故事,也创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再齐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生:知音。)
3.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学习课后资料袋。
(2)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伯牙鼓琴》就是从“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列子》
俞伯牙 钟子期
喜 悲
艺术的魅力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21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摔破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子期 伯牙
第一课时
伯牙鼓琴
初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zhōng
shāng
wéi
wèi
zāi
wēi
xián
shǎo
初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善:擅长。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了解人物
伯牙 锺子期
国籍 (楚国)晋国 楚国
身份 上大夫 琴师 樵夫
穿着 绸缎 布衣
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知音
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品读欣赏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品读欣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交流讨论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
锺子期曰:“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朗读悟情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朗读悟情
乐曲《高山流水》
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