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3.3
神经调节
目录:
3.3.1
反射与反射弧
3.3.2
神经元与神经中枢,大脑结构,功能
3.3.3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习题
3.3.1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反应的过程。
①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神经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③常见反射活动: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
注
意:膝跳反射是最基本的反射,用来检验脊椎是否正常。
1.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鹦鹉学舌属于非条件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产生的
【答案】C
【解析】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完成。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鹦鹉学舌是条件反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C正确,符合题意;
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D错误,不符合题意。
2.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选项全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ab????B.ad????C.bc????D.cd
【答案】C
【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a项,图中的①是效应器:a错误;
b项,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b正确;
c项,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d项,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
:⑤→④→③→②→①,错误,正确的传导途径和方向是:①→②→③→④→⑤,d错误。正确的是bc
3.做青蛙的膝跳反射实验时,实验前要破坏青蛙的大脑,实验时大脑破坏的青蛙能顺利完成反射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椎臼部???B.膝跳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肌肉?????????D.膝跳反射是不需大脑皮层参与的
【答案】D
【解析】反射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需要整个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的参与,否则反射活动不能实现。
【解答】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A错误;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故B错误;
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股四头肌;故C错误;
D、由实验可知,大脑被破坏,膝跳反射依然能够完成,说明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D正确;
4.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C
【解析】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A、a是感受器,感受器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A错误,不符合题意;
B、c是神经中枢,受大脑的调控,B错误,不符合题意;
C、d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c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e效应器,e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C正确;
D、e是效应器,效应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作出一定的反应,D错误,不符合题意。
5.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答案】C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的进行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有反射弧不一定能产生反射,还得有适宜的刺激,A不符合题意;
B、眨眼反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正确的应是:A→B→E→C→D,B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的位置可知,I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产生痛觉的部位是H大脑半球,A是感受器,手被针刺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的神经传导方向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G上行神经→H大脑的一定区域→F下行神经→E脊髓灰质→C传出神经→D效应器,C符合题意;
D、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若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小脑结构受损。而G上行神经不是小脑。D不符合题意。
6.如图为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人被蔷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
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
D.若某人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此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
【答案】B
【解析】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①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神经中枢,⑤是传出神经,②是效应器。
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的反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手受到蔷薇刺伤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B不正确,符合题意;
C、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神经传导途径为
①→③→④→⑤→②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⑤是传出神经,?若⑤处受损,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就不会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但神经冲动会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脑中有躯体感觉中枢,能感觉到疼,但不会出现缩手反射,D正确,不符合题意。
7.如右图是与缩手反应有关的神经结构,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B.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能动,但无感觉
C.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D.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图中①表示脊髓传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上的一点,④表示由脊髓向下传的神经上的一点,②表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③表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
A、①表示由脊髓传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没有感觉,A不符合题意;
B、②表示传入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B不符合题意;
C、③表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若阻断位点③,由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传来的信息无法传导效应器,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C符合题意;
D、④表示由脊髓向下传的神经上的一点,即脊髓下端,若阻断位点④,对缩手反射没有影响,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D不符合题意。
8.(2020八下·镇海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有感觉,且能缩手??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C.无感觉,但能缩手??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答案】B
【解析】完成缩手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解答】图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脊髓处的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
若④处传出神经损伤,神经冲动无法传至效应器,所以不能缩手;但又因为冲动已经传到脊髓,而脊髓处有传至脑部的传到神经,所以会在脑部形成痛觉,所以B说法正确。
9.2017年9月16日,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置“齐鲁园广场杯”临沂市全民广场舞大赛在临折齐鲁园广场举行,来自各地的舞蹈爱好者热情参赛,请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赛前训练,某队员不小心碰触同伴的硬质首饰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________(用数字序号和箭头表示)。
(2)听到音乐后舞者立即起舞,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当手受到针刺后先缩手,然后感觉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_功能。
(4)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1)①→②→⑤→⑥→⑦
(2)⑧
(3)反射和传导
(4)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⑥传出神经、⑦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到指令做出反应。所以某队员不小心碰触同伴的硬质首饰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①→②→⑤→⑥→⑦。
(2)听到音乐后舞者立即起舞,此反射是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图中的⑧。
(3)当手受到针刺后先缩手,然后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不仅具有反射功能,而且还具有传到功能。?
(4)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受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10.(2020八下·慈溪期末)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看,“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质检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
【答案】(1)凸透
(2)感受器
(3)短(或“近”、“小”)
【解析】(1)根据眼球成像的虚实和正倒确定透镜的种类;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物体通过眼球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因此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人工视网膜接收到画面,产生的刺激向上传递,因此人工视网膜相当于接受刺激的感受器;
(3)当配有“人造眼球成像系统”的人向远处眺望,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距减小且像变小,因此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减小,其中CCD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
11.科学探究:你经常熬夜做作业吗?那么熬夜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时的反应速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仿照课本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进行实验,手指捏住尺子的位置与尺子下端的距离越小,代表人的反应速度越快。他们初步制订计划如下:请一位同学连续在三个晚间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开始入睡,第二天均在早晨6点30分起床,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反应速度的测定。以上为第一轮实验,之后再重复两轮,计算出三轮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平均值。每轮之间间隔三天,这三天之内保持充足睡眠。他们设计的记录表如下:
睡眠充足
(22?点以前入睡)
睡眠较少
(23-24?点入睡)
睡眠过少
(凌晨?1?点以后入睡)
第一轮测定(cm)
第二轮测定(cm)
第三轮测定(cm)
平均值(cm)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制订的计划尚不够严密,请你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预期结果应是________。
(4)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________(至少提出两个)。
【答案】(1)反射;反射弧
(2)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反射,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2)实验探究中,常考察的点在于对照实验,单一变量、重复性等。本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学生,测试人数过少,不能充分说明实验的准确性,所以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根据生活经验,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预期结果应是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实验的自变量也可以是尺子的长度、测试人员的性别等。所以提出问题:
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3.3.2
神经元与神经中枢,大脑结构,功能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注
意:树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轴突功能是把兴奋从细胞体中传出。
2.脑的结构和功能:
(1)大脑
①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
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②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
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1.一次交通事故中,一位小伙子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导致他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但有心跳、有呼吸。请问他的神经系统肯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答案】B
【解析】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伙子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说明大脑已经受损,A不符合题意;
B、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小伙子有心跳、有呼吸,因此他的脑干可能没有受损,B符合题意;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他不能自主活动,说明小脑已经受损,C不符合题意;
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说明脊髓已经受损,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的简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人是因为“甲”受损,所以无法言语、运动
B.“丙”的功能包括心脏搏动、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觉
C.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
D.“手遇热,立刻缩回“的反射控制中枢在“丁”
【答案】B
【解析】理解和掌握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A、植物人虽然仍有呼吸、血压、心跳等,但已经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是大脑受到损伤引起的,图中甲是大脑,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丙是脑干,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符合题意;
C、小脑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图中乙是小脑,
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手遇热,立刻缩回“
属于缩手反射,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图中丁是脊髓,D正确,不符合题意。
3.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________。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________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________。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________。
【答案】(1)植物人肯定没有受伤的部位是脑部
(2)小脑
(3)脑干位于后脑部位
(4)要带头盔
【解析】在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类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分别主管运动、感觉、语言、视觉等功能;小脑具有协调全身肌肉的运动,调节平衡的作用;脑干称为生命中枢,有呼吸、心跳等高级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
【解答】(1)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切除大脑的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基本的生命活动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说明其脑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没有了意识、感觉和运动,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可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研究成果而告诉我们:切除小脑的小白鼠动作变得不协调,身体不能维持平衡,这与人的舞蹈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症状,因此可以判断舞蹈症患者损伤的是小脑。
(3)研究成果三告诉我们: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这说明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我们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因为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即后脑部位。
(4)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位于头部,在运动中,头部的防护是关键,可以采取戴头盔的方法来保护头部。
4.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1)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除小敏猜想外)
(2)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
(3)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答案】(1)控制能力下降、情绪激动等(合理即可)
(2)设置对照组
(3)下降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饮酒后人会变的比较容易情绪激动不利于开车,也有可能是饮酒后人的控制能力下降;
(2)对参与人进行饮酒前的测试,是为了形成对照,使结论更具说服性;
(3)由数据可知,饮酒后反应能力明显比未饮酒前反应能力下降了,且饮酒越多下降越多;
5.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不同的人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某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来测量两个同学的反应快慢.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2)孙悟抓尺的平均数据为a,易川抓尺的平均数据为b.若a(3)画一个神经元的结构简图,并标注细胞核和突起.
【答案】(1)
被测者
孙悟
易川
次数
1
2
3
4
5
1
2
3
4
5
数据/cm
平均值
(2)孙悟
(3)
【解析】做探究实验时,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可以排除偶然性,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记录时,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表格,便于收集数据并进行比较。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人体趋利避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解答】(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孙悟和易川各重复了5次,因此表格需要11列,记录被测者、次数、数据、平均值,因此表格需要4行。(2)
反应速度越快,抓住直尺需要的时间越短,数值越小。孙悟抓尺的平均数据为a,易川抓尺的平均数据为b.若a<b,则反应快的人是孙悟。
(3)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3.3.3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
条件反射: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1.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
C.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
【答案】C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A、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酸梅的色泽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而是刺激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进而引起唾液的分泌,C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描述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叩击膝盖下韧带小腿弹起??????????B.婴儿一生下来就会吮奶
C.手遇到针刺后会很快缩回??????????D.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答案】D
【解析】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解答】A、叩击膝盖下韧带小腿弹起,属于非条件反射;
B、婴儿一生下来就会吮奶,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C、手遇到针刺后会很快缩回,是一种不自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经过学习后形成的一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涵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解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级反射活动,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故D正确;
4.(2020八下·余姚期中)余姚是杨梅之乡,杨梅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听说杨梅上市而分泌唾液????B.吃着杨梅感觉酸甜而分泌唾液
C.看到杨梅而分泌唾液??????D.看到“杨梅”两字而分泌唾液
【答案】B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解答】听说杨梅上市而分泌唾液,看到杨梅而分泌唾液,看到“杨梅”两字而分泌唾液都属于条件反射,因为这是一种后天性反射,只有吃着杨梅感觉酸甜而分泌唾液是先天性反射,人生来就有的。
5.(2019八上·长兴月考)2019年国庆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是由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在前风挡玻璃脱落情况下,成功备降的事件改编。当时航班在起飞一个多小时后,在9800米高空突然遭遇副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此时飞机时速800公里,在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一次惊险的紧急着陆,没有人员伤亡,堪称奇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升空是利用飞机受到空气的浮力
B.机组人员遭遇的状况是低温、缺氧、气压骤升等
C.破碎的玻璃将会飞向飞行员
D.机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利于乘客安全的正确的判断,这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D
【解析】飞机,是由固定翼产生升力,由推进装置产生推(拉)力,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高度越高气温越低,高度越高,气压越小。人或其他动物生来就具有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如手碰着火,就立刻缩回去。也叫无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哪边压强小,玻璃就会往哪边飞。
【解答】A、飞机的机翼呈上面曲线下面水平的形状,当空气从上下两个表面经过时,上表面气流速度大压强小,而下表面气流速度小而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压力差,这其实就是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在高空时,空气稀薄,气压很小,温度很低,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飞机机舱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而舱外气压小于舱内,所以破碎的玻璃肯定会飞向舱外,C不符合题意。
D、机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利于乘客安全的正确的判断,这属于条件反射,因为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机长的这种操作方法是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安全操作飞机的,D符合题意。
6.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答案】A
【解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解答】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来不及考虑说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7.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________。
(3)实验④说明了________。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条件反射
(2)每次铃声响后必须喂食,多次重复
(3)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非条件反射的强化与巩固,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
(4)会。经过多次训练,狗会形成有光照即有食物的条件反射。
【解析】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解答】(1)由图中实验步骤可知,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刚开始没有的,经过强化后出现的,因此该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2)由实验可知,每次铃响后喂食,并重复多次,最后只响铃声,也会产生唾液;
(3)步骤4,经过一段时间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慢慢消失了;说明条件反射要不断的强化,否则会慢慢减弱并消失;
(4)用光照作为刺激,也会让狗产生流唾液的行为,但是需要重复多次训练才会产生;八上
3.3
神经调节
目录:
3.3.1
反射与反射弧
3.3.2
神经元与神经中枢,大脑结构,功能
3.3.3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习题
3.3.1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反应的过程。
①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神经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③常见反射活动: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
注
意:膝跳反射是最基本的反射,用来检验脊椎是否正常。
1.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鹦鹉学舌属于非条件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产生的
2.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选项全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ab????B.ad????C.bc????D.cd
3.做青蛙的膝跳反射实验时,实验前要破坏青蛙的大脑,实验时大脑破坏的青蛙能顺利完成反射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椎臼部???B.膝跳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肌肉?????????D.膝跳反射是不需大脑皮层参与的
4.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5.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6.如图为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人被蔷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
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
D.若某人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此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
7.如右图是与缩手反应有关的神经结构,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阻断位点①,病人手能动,也有感觉??????B.若阻断位点②,病人手能动,但无感觉
C.若阻断位点③,病人手不能动,但有感觉?????D.若阻断位点④,病人手不能动,也无感觉
8.(2020八下·镇海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有感觉,且能缩手??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C.无感觉,但能缩手??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9.2017年9月16日,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置“齐鲁园广场杯”临沂市全民广场舞大赛在临折齐鲁园广场举行,来自各地的舞蹈爱好者热情参赛,请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赛前训练,某队员不小心碰触同伴的硬质首饰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________(用数字序号和箭头表示)。
(2)听到音乐后舞者立即起舞,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当手受到针刺后先缩手,然后感觉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_功能。
(4)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10.(2020八下·慈溪期末)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看,“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质检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
11.科学探究:你经常熬夜做作业吗?那么熬夜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时的反应速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仿照课本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进行实验,手指捏住尺子的位置与尺子下端的距离越小,代表人的反应速度越快。他们初步制订计划如下:请一位同学连续在三个晚间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开始入睡,第二天均在早晨6点30分起床,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反应速度的测定。以上为第一轮实验,之后再重复两轮,计算出三轮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平均值。每轮之间间隔三天,这三天之内保持充足睡眠。他们设计的记录表如下:
睡眠充足
(22?点以前入睡)
睡眠较少
(23-24?点入睡)
睡眠过少
(凌晨?1?点以后入睡)
第一轮测定(cm)
第二轮测定(cm)
第三轮测定(cm)
平均值(cm)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制订的计划尚不够严密,请你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预期结果应是________。
(4)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________(至少提出两个)。
3.3.2
神经元与神经中枢,大脑结构,功能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注
意:树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轴突功能是把兴奋从细胞体中传出。
2.脑的结构和功能:
(1)大脑
①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
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②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
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1.一次交通事故中,一位小伙子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导致他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但有心跳、有呼吸。请问他的神经系统肯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2.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的简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人是因为“甲”受损,所以无法言语、运动
B.“丙”的功能包括心脏搏动、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觉
C.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
D.“手遇热,立刻缩回“的反射控制中枢在“丁”
3.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________。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________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________。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________。
4.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1)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除小敏猜想外)
(2)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
(3)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5.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不同的人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某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来测量两个同学的反应快慢.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2)孙悟抓尺的平均数据为a,易川抓尺的平均数据为b.若a(3)画一个神经元的结构简图,并标注细胞核和突起.
3.3.3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
条件反射: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1.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
C.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描述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叩击膝盖下韧带小腿弹起??????????B.婴儿一生下来就会吮奶
C.手遇到针刺后会很快缩回??????????D.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涵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4.(2020八下·余姚期中)余姚是杨梅之乡,杨梅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听说杨梅上市而分泌唾液????B.吃着杨梅感觉酸甜而分泌唾液
C.看到杨梅而分泌唾液??????D.看到“杨梅”两字而分泌唾液
5.(2019八上·长兴月考)2019年国庆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是由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在前风挡玻璃脱落情况下,成功备降的事件改编。当时航班在起飞一个多小时后,在9800米高空突然遭遇副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此时飞机时速800公里,在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一次惊险的紧急着陆,没有人员伤亡,堪称奇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升空是利用飞机受到空气的浮力
B.机组人员遭遇的状况是低温、缺氧、气压骤升等
C.破碎的玻璃将会飞向飞行员
D.机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利于乘客安全的正确的判断,这属于条件反射
6.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7.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________。
(3)实验④说明了________。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