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
1.???去年末至今年初,非洲猪瘟曾在我市桃源、石门等县流行,造成了大量牲猪死亡。从传染病流行环节看,患非洲猪瘟的病猪是这种病的( )
A.?病原体?????????????????????????B.?传染源?????????????????????????
C.?传播途径?????????????????????????D.?易感者
2.???健康问题是人们茶余饭后常议论的话题。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 )
A.?胃癌?????????????????????????B.?肺癌?????????????????????????
C.?白血病?????????????????????????D.?地方性甲状腺肿
3.???缉毒犬经过专门训练,可在各种场所对不同的行李物品进行搜索,查缉隐藏的毒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缉毒犬拥有查缉毒品的能力,是通过长期学习和训练获得的
B.?缉毒犬学习查缉毒品的行为,是建立在其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D.?缉毒犬一旦学会了查缉毒品的技能,就会终生不忘
4.???下列关于疫苗与计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划免疫能有效预防传染病????????????????????????????????????????
B.?疫苗属于抗体,能杀死抗原????????????????????????????????????????
C.?疫苗注射一次,可免疫一生????????????????????????????????????????
D.?计划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5.???下列不属于毒品的是( )
A.?海洛因?????????????????????????B.?大麻?????????????????????????
C.?焦油、尼古丁?????????????????????????D.?摇头丸
6.???引起疯牛病的“元凶”是( )
A.?细菌?????????????????????????B.?病毒?????????????????????????C.?真菌?????????????????????????D.?疫苗
7.???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体内吞噬细胞的存噬作用????????????????????????????????????????
D.?抗体对特定抗原的防御作用
8.???引起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称为( )
A.?传染源?????????????????????????B.?传播途径?????????????????????????
C.?病原体?????????????????????????D.?易感人群
9.???用“口对口吹气法”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要先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这是因为( )
A.?防止把异物和污物吹进病人体内????????????????????????????????????????
B.?保持被救者的呼吸道畅通????????????????????????????????????????
C.?避免异物和污物所带的病菌感染患者????????????????????????????????????????
D.?异物和污物可能带有病菌,会感染施救者
10.???下列对安全用药和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非处方药可在百货商店处自行购买????????????????????????????????????????
B.?被毒蛇咬伤后,立即拨打120并捆扎伤口近心端急救????????????????????????????????????????
C.?实施心肺复苏时,按压部位是胸部两侧肋骨处????????????????????????????????????????
D.?感冒后应立即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1.???下列有关医药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药品说明书服用??????
B.?抗生素对感冒病毒不起作用???????????????????????????????????????
C.?医生给高烧病人的额头上敷冷毛巾或冰袋来降温??????????
D.?中药材来源于大自然,因此毒副作用都很小
12.???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蛔虫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
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D.?线形动物
13.???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下列有关抗生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
B.?抗生素可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
C.?抗生素可以治疗新冠肺炎????????????????????????????????????????
D.?抗生素虽然能治病,但也不能滥用
14.???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HIV是细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HIV可以通过餐具、蚊虫等传播感染正常人????????????????????????????????????????
C.?正常人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
D.?被HIV感染后,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防御功能下降
15.???如图可以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概念不能用如图示表示的是( )
?X是染色体,①基因、②DNA、③蛋白质????????????????????????????????????????
B.?X是孢子植物,①水绵、②葫芦藓、③满江红????????????????????????????????????????
C.?X是玉米种子,①种皮、②胚乳、③胚????????????????????????????????????????
D.?X是非特异性免疫,①皮肤、②吞噬细胞、③溶菌酶
16.???具有分裂和生长非常快、能形成肿瘤、可侵入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B.?癌细胞?????????????????????????
C.?生殖细胞?????????????????????????D.?表皮细胞
17.???下列免疫方式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溶菌酶溶解病菌????????????????????????????????????????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D.?注射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
18.???下列有关安全用药或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从动植物或矿物质中提取,副作用小,增加剂量可使病情尽快好转
B.?根据病的种类和实情,首选“OTC”药;为确保疗效,可以多吃,最好同时多服用几种
C.?口对口吹气时,救护者一手托病人下颌,另一手扶稳病人头部,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口部用力吹入
D.?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
1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体液中的溶菌酶可以破坏多种病菌、病毒的细胞壁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20.???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某同学在透明纸上写一个“b”,那么,在显微镜下的视野中看到的应是“p”
B.?生产实践中的扦插、嫁接,椒草用叶生殖,豌豆用种子繁殖都属于无性繁殖
C.?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体液调节的影响
21.???下列关于急救和安全用药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面对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片并及时拨打“120”电话
B.?某人发生车祸,大腿伤口处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应该在伤口的远心端结扎
C.?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小时16~18次
D.?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22.???关于吸烟的危害,描述有误的是( )
A.?吸烟的人经常咳嗽,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B.?吸烟会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
C.?烟草中的有毒物质能在肺泡内沉积,具有致癌作用
D.?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降低运输氧的能力
23.???下列哪种医疗活动中无需用到免疫抑制剂( )
A.?器官移植?????????????????????????B.?治疗过敏反应?????????????????????????
C.?治疗自身免疫病?????????????????????????D.?接种疫苗
24.???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人体健康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施心肺复苏时,按压部位是胸部肋骨下端1/3处
B.?生育“二胎”政策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相矛盾
C.?禁止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D.?处方药适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25.???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可能引起蛔虫病的是( )
A.?喝了含有感染性虫卵的生水????????????????????????????????????????
B.?吃了未洗净的粘有感染性虫卵的蔬菜????????????????????????????????????????
C.?呼吸进了不干净的空气????????????????????????????????????????
D.?用粘附着感染性虫卵的手去拿食物吃
26.???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病情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
B.?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
C.?买药要选价格高的药物????????????????????????????????????????
D.?中药没有副作用
27.???下列属于免疫监视功能的是( )
A.?溶菌酶使病菌溶解????????????????????????????????????????
B.?胃酸杀死胃内细菌????????????????????????????????????????
C.?人体随时清除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
D.?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细胞被吞噬
28.???患者打喷嚏如果不用手帕捂住口鼻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机会,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对避免疾病传播有利。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 )
A.?传播途径?????????????????????????B.?传染源?????????????????????????
C.?病原体?????????????????????????D.?易感人群
29.???下列对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人醉酒时出现语无伦次,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
B.?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就会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
C.?患艾滋病的妇女生下患艾滋病的婴儿,说明艾滋病是遗传病
D.?人缺乏维生素B1会患皮肤干燥、夜盲症和干眼症
30.???我国交通法规定:严禁酒后驾车。这是因为酒精( )
A.?影响大脑控制力?????????????????????????B.?让人中毒?????????????????????????
C.?使人患高血压?????????????????????????D.?损伤肝脏
二、填空题
3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多种肠道病毒是该病的______;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______。
32.???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猪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感染后会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甚至死亡。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甲型H1N1病毒属于______;其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称之为______。
(2)对于猪流感的预防可以使用猪流感疫苗,疫苗属于免疫中的______。注射猪流感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______。
(3)使用抗生素不能很好的治疗的猪流感是因为抗生素主要作用于______。
33.???人喝生水或直接食用未清洗的瓜果蔬菜,都可能感染虫病。蛔虫病是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______。
34.???今年初,温州地区出现较多水痘患者,其中学生患者占70%,市疾控中心建议学校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1)学生在校发水痘后,学校应及时通知家长并将学生送往医院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将患病学生隔离治疗,这属于______。
(2)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方法。接种水痘疫苗后,当人体再次接触到水痘病毒时,记忆细胞会产生浆细胞,消灭水痘病毒。记忆细胞变成浆细胞是细胞______的结果。
35.???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和______(淋巴细胞)组成的。
36.???春季是禽流感的多发季节。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公布2017年1月法定传染病疫情,其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是35例,死亡数11例。我省又面临着禽流感疫情的严峻考验。
(1)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H7N9禽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______,因而不能获得对H7N9禽流感的抵抗力。
(2)人感染H7N9后会出现发烧症状引起食欲降低,其原因是______。
37.???如图所示是一种紫外线杀菌的筷子盒,内置有一盏紫外灯,装入干燥筷子只需3-5分钟即可完成杀菌消毒。取筷子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按压A端一次能取出一根筷子,既环保又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上,筷子消毒是属于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38.???七级以上的地震很难准确预报,属于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某地发生8级大地震后,迅速展开了一场生命大营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废墟中的待援救人员,可以通过饮用自已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______和无机盐。
(2)某伤员的前臂桡动脉出血,应在此人前臂的______(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入______血为原则、静脉输入的血液首先进入此伤员心脏四腔中的______。
(3)紧急情况下,当伤员心跳骤停时,应立即开始胸外______。
(4)震中救出的伤员在康复过程中应多吃蛋、鱼、奶等食物,因为人体受损组织的修复需要大量的______。
39.???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传播(见图)。目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是“青蒿素”和“奎宁”。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而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______。
(2)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填字母)
A.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C.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D.血液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3)乙在患病前属于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______。患病后属于______。
(4)目前治疗疟疾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首选药物是______。(填“青蒿素”或“奎宁”)
40.???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在病原体刺激下,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
41.???2016年4月日本九州接连发生两次强烈地震,但人员相伤亡相对轻微,这和日本民众具有较强防灾意识和和丰富的防灾知识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灾害面前,我们应该懂得一些自救常识,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位伤员在地震中大腿受伤流血不止,血色暗红,血流速度缓慢,应在伤口的______端止血.
(2)从废墟中救出的伤员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随血液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最终送达全身组织细胞,供______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为有效保护灾区儿童健康,灾后医生为适龄儿童注射疫苗,从而抵抗疾病,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4)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污染容易受到大肠杆菌污染,大肠杆菌的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的主要区别是______.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水源和地面进行了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5)为了提高应对灾害的应变能力,学校每年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听到警报铃声后,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铃声的声波引起同学们的鼓膜震动,______能够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位于______中的听觉中枢,从而听到警报声.
42.???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原因是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的______。
43.???由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44.???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有关的______,有计划地给人群______,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______,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45.???免疫是一种______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______体内的“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______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以便维持人体内环境的______。
46.???四大传染病的主要特点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
______ 和肺 ______
______
多在冬春
______
______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
多在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______
吸血昆虫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______
______
皮肤接触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47.???传染病的传播包括:空气传播(是______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饮食传播(是______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接触传播(是______传染病的主要途径)、虫媒传播(是______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
48.???传染病是指一类能够在______之间或______之间相互______并广泛______的疾病,它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特点。
49.???某班一个同学出现高烧、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后,班里陆续有多名同学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都患上同一种传染病,此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传播.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分析,发现致病元凶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的生物,这种病的病原体属于______(选填“细菌”、“真菌”或“病毒”).
(2)发生该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宿舍等进行消毒,这是预防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______.
(3)小张接种过乙肝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这种传染病.他的这种想法对吗?______为什么?______.
(4)为了预防这种传染病,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对班上的同学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50.???特异性免疫分为______完成的体液免疫和______完成的细胞免疫。
三、简答题
51.???艾滋病又称“超级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郭小平校长创办“红丝带学校”,倾心关爱艾滋病患儿的身心健康。
(1)艾滋病是感染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HIV侵入人体后,寄生在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中,它依靠[______]______和T细胞中的物质大量繁殖新个体。
(2)人体感染HIV到发病需数年时间,HIV是目前唯一能直接破坏人体______系统的病毒。由曲线图看出,HIV刚侵入人体后迅速增殖,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T细胞,多数HIV被免疫系统摧毁。但一年后,随着HIV浓度的再次上升,T细胞浓度______,人体免疫能力逐渐丧失,最终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而死亡。T细胞参与的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属于______免疫。
(3)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重在预防。从预防措施来看,让患者入院隔离治疗属于______,医生建议人们要戴口罩属于______。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病,截至目前,已在全世界国家蔓延。如图表示人类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将如图概念图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为了预防该传染病,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让同学们开窗通风,在教室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____。
53.???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积极开展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等试验。灭活疫苗通过理化方法使新冠病毒失活,但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试验发现灭活疫苗在恒河猴的气管内免疫接种中,能诱导其产生高水平抗体而获得免疫功能。
同期,科研人员根据影像学数据,以水凝胶为材料,成功打印出3D肺部模型,用于指导新冠肺炎临床治疗。该模型是一个包裹着网络管道的囊结构,当空气被泵入囊中的同时,血液流过囊周围的网络管道,可模拟肺进行气体交换。
(1)制取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对新冠病毒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内部遗传物质(核酸)失活,但病毒的______外壳仍然完整,从而保持免疫原性。
(2)材料中恒河猴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______免疫。 选择恒河猴做试验,是因为它们与人类共同特征较多,亲缘关系较______。
(3)据材料可知,囊结构相当于人体的肺泡,当人体肺泡内氧浓度升高时,膈肌位置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由______(血细胞)运输到全身各处。
54.???今年3~4月,全国多地老人和孩子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被确诊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该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料、餐具等途径传播。请分析回答: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______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原体。该传染病流行时的易感人群是______。
(2)为了预防该病的进一步传染,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喝生水,这些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______。
(3)研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给老人和孩子接种,接种之后在人体中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______。能够来对付让人感染的病毒,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对该病的抵抗能力,在免疫学上,这属于______。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普通免疫
D.自然免疫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答案】
1.??B???????2.??C???????3.??C???????4.??A???????5.??C???????
6.??B???????7.??D???????8.??C???????9.??B???????10.??B???????
11.??B???????12.??D???????13.??C???????14.??D???????15.??A???????
16.??B???????17.??A???????18.??D???????19.??B???????20.??D???????
21.??A???????22.??D???????23.??D???????24.??A???????25.??C???????
26.??A???????27.??C???????28.??A???????29.??B???????30.??A???????
31.??病原体? 易感人群???????
32.??(1)病原体;抗体
(2)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3)细菌???????
33.??蛔虫???????
34.??(1)控制传染源?
(2)分化???????
35.??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36.??抗体? 体温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37.??切断传播途径???????
38.??(1)水分
(2)近;同型;右心房
(3)心脏按压
(4)蛋白质???????
39.?????????(1)疟原虫
(2)D
(3)易感人群;传染源
(4)青蒿素???????
40.??二? 抗体???????
41.??(1)远心端
(2)右心房;呼吸
(3)特异性
(4)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切断传播途径
(5)耳蜗;大脑皮层???????
42.??抗体???????
43.??病原体? 动物???????
44.??发生规律? 疫苗? 接种? 抵抗力???????
45.??生理? 识别? 抗原? 平衡和稳定???????
46.??呼吸道? 黏膜? 飞沫、空气?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等?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47.??呼吸道? 消化道? 体表? 血液???????
48.??人与人? 人与动物? 传播? 流行? 传染性? 流行性???????
49.??病毒? 切断传播途径? 不对? 因为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或抗体具有专一性)???????
50.??效应B淋巴细胞? 效应T淋巴细胞???????
51.??2? 遗传物质? 免疫? 下降? 三? 特异性?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52.??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 切断传播途径???????
53.??蛋白质? 特异性? 近? 下降? 红细胞???????
54.??诺如病毒? 老人和孩子?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A???????
【解析】
1.??
解: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患病猪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传染源。
故选: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可正确解答。
2.??
解:白血病又叫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儿童恶性肿瘤首位,约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1/3。
故选:C。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白血病是癌症的一种。据此解答。
关键点: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儿童恶性肿瘤首位,约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1/3。
3.??
解:AB、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其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缉毒犬协助警方查找违禁物品,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A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D错误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4.??
解:A、在人群中进行计划免疫,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体内产生抗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因此计划免疫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其原因是能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
B、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B错误;
C、疫苗产生的抗体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可以免疫一生,有的只是几个月,如流感疫苗等。C错误;
D、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一特定的传染病,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5.??
解:我国《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17次会议通过)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麦司卡林,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如杜冷丁。通俗地讲,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实际上,有些毒品(如鸦片、吗啡、可卡因)本身也是可供临床使用的药品。毒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冰毒”、致幻剂等五大类。所以焦油、尼古丁不属于毒品,属于香烟燃烧成分。
故选:C。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毒品的种类,要熟记。
6.??
解:疯牛病的病原体是朊病毒,即引起疯牛病的“元凶”是病毒。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
故选:B。
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1986年11月将该病定名为BSE,这种病导致患牛神经错乱、痴呆,不久死亡,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以后波及世界很多国家,据考察发现,这些国家有的是因为进口英国牛肉引起的。
朊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只由蛋白质组成。
7.??
解:A、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由抗体引起的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8.??
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引起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称为病原体,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故选:C。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明确病原体的概念即能正确答题。
9.??
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故选:B。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据此回答。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人工呼吸的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10.??
解:A、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A错误,
B、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B正确;
C、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的部位应是胸骨下端约1/3处,C错误;
D、要合理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对于病毒、朊毒体等结构简单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没有效用。D错误。
故选:B。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1.??
解:A、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A正确;
B、抗生素对细菌性感冒病毒起作用,对病毒性感冒不起作用,B错误;
C、冰袋放在高烧的病人身上,冰吸收人身体上的热量熔化成水,熔化是吸热的使病人温度下降,C正确;
D、中药材来源于大自然,副作用小,但毒性不一定小,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D正确。
故选:B。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12.??
解: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
线形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蛔虫的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因此属于线形动物。
故选:D。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壁有角质层,有假体腔,有口有肛门。
熟练掌握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3.??
解:A、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A正确;
BC、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不能治疗新冠肺炎,B正确;C错误;
D、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不能滥用,D正确。
故选:C。
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抗生素对动物或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就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而失去治疗效果。
14.??
解: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不具有细胞结构,寄生在人体活细胞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错误;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餐具、蚊虫等不会传播HIV,错误;
C、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至今还未研制成功,故正常人不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错误;
D、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防御功能下降,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正确。
故选:D。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熟记掌握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的特征即是解题关键。
15.??
解:A、X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和蛋白质是并列关系,DNA包含基因,因此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A符合题意
B、①水绵属于藻类植物、②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③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它们都属于X孢子植物,因此符合图中所示关系。B不符合题意
C、X玉米种子结构包括①种皮、②胚乳、③胚,因此符合图中所示关系。C不符合题意
D、①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③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为X非特异性免疫,因此符合图中所示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图中①、②、③属于并列关系,都属于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识图。
16.??
解: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癌细胞的产生、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癌细胞的特点。
17.??
解:A、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是后天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8.??
解:A、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尽管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从动植物或矿物质中提取,副作用小,也不能随意增加剂量,A错误。
B、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乱吃、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B错误。
C、口对口吹气时,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下颌,另一只手捏住病人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口部用力吹入,C错误;
D、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D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及急救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
解:A、免疫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没有细胞壁,错误;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正确;
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D、防御感染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正确。
故选:B。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0.??
解:A、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因此在透明纸上写一个“b”,在显微镜下的视野中看到的应是“q”。A错误;
B、扦插。嫁接,椒草用叶生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通过营养器官来繁殖的新个体,是无性生殖;而豌豆在形成种子的过程中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
C、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错误;
D、在人体内,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括了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免疫、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等,可逐项进行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人体的三道防线、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等知识。
21.??
解:A、遇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疾病时,应及时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再拨打急救电话,A正确;
B、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动脉出血用指压法止血时,指压处应在动脉的近心端,B错误;
C、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小时15---20次/分,C错误;
D、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D错误。
故选:A。
(1)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22.??
解:AB、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然后会通过循环系统影响其他系统的健康,如对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AB正确;
C、烟草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能在肺泡内沉积,具有致癌作用,C正确;
D、烟草中尼古丁能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易引发心脏病,D错误。
故选:D。
吸烟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我们要拒绝吸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吸烟的危害。
23.??
解:A、器官移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利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A错误;
B、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因此治疗过敏反应可以利用免疫抑制剂,B错误;
C、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因此治疗自身免疫病可以利用免疫抑制剂,C错误;
D、接种疫苗是为了使人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力,无需用到免疫抑制剂,D正确。
故选:D。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本题考查了免疫异常导致的疾病以及免疫抑制剂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难度适中。
24.??
解:A、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的部位应是胸骨下端约1/3处,A正确;
B、生育“二胎”政策也是计划生育,而且启动两孩政策有利于平衡人口性别,有利于改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B错误;
C、煤、石油等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原料,不能禁止使用,可净化后使用,达到控制酸雨的目的,C错误;
D、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D错误。
故选:A。
根据急救的方法、计划生育政策、安全用药的原则等知识分析解答。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5.??
解:ABD喝了含有虫卵的水、吃了未洗净的沾有虫卵的生的蔬菜、用粘附着感染性虫卵的手去拿食物吃,都可能引起蛔虫病,ABD不符合题意;
C不干净的空气中没有感染性蛔虫卵,因此呼吸进了不干净的空气,不可能引起蛔虫病,C符合题意。
故选:C。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经口吞入感染期幼虫卵是人体感染蛔虫的主要方式. 主要通过手和食物感染.如果生吃瓜果,饭前便后不洗手,喜吃生拌凉菜和泡菜,喝不洁生水,小儿玩具不洁、吮指、喜欢含东西等,都可感染.
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26.??
解: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是药三分毒,中药的副作用比西药小,可见A正确。
故选:A。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据此答题。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27.??
解:A、溶菌酶使病菌溶解,属于免疫的防御感染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胃酸杀死胃内细菌,属于免疫的防御感染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肿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人体内免疫监视异常,因此,人体随时清除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的免疫监视功能,C符合题意;
D、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吞噬,属于免疫的自身稳定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它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主要功能:①防御感染--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②自身稳定--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③免疫监视--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免疫的功能。
28.??
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空气飞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据此答题。
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9.??
解:A、语无伦次,表明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人醉酒时,步履蹒跚,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A错误;
B、成年人休内甲状腺激素过多,人就会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的功能是促进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患艾滋病的妈妈生了一个患艾滋病的婴儿,说明艾滋病通过母婴传播,属于传染病,C错误;
D、人体患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D错误。
故选:B。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要扎实,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30.??
解: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脑,影响大脑控制力,使行为失控,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我国《交通法》中规定:严禁酒后驾车。
故选:A。
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醉酒的危害。
31.??
解: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因此,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多种肠道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对于某个婴儿来说,他们容易感染上这种病毒,属于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病原体;易感人群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理解掌握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是解题的关键。
32.??
【分析】
此题考查了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免疫的特点、药物的作用。明确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免疫的特点、药物的作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甲型H7N9流感病毒属于抗原。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称之为抗体。
(2)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因此疫苗属于免疫中的抗原。注射猪流感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保护易感人群。
(3)因为猪流感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用来杀细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效果不明显。
故答案为:(1)病原体;抗体
(2)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3)细菌
33.??
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所以引起蛔虫病的病原体是消化道寄生虫蛔虫。
故答案为:蛔虫。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解答即可。
掌握病原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4.??
【分析】
此题考查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细胞分化的概念。明确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细胞分化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讲患病学生隔离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记忆细胞变成浆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故答案为:(1)控制传染源
(2)分化
35.??
解: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除异物;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功能是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故答案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
36.??
解:(1)普通的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H7N9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抗体。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原体起作用的疫苗,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2)人感染H7N9后会出现发烧症状引起食欲降低,其原因是体温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故答案为:(1)抗体。
(2)体温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7.??
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者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上,筷子消毒是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病流行的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即可终止。
38.??
【分析】
此题考查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血管出血与止血、血液循环的途径、输血的原则、急救措施。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血管出血与止血、血液循环的途径、输血的原则、急救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被埋在废墟中的待援救人员,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营养物质(有机物)的供给。
(2)动脉血管内血流的方向是从心脏流向四肢,血流速度很快,因此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止血。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者之间输血,红细胞容易发生凝集反应。在前臂静脉输入的血液通过上腔静脉首先到达右心房,从右心房流入心脏。
(3)人工呼吸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用外力使病人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功能的一种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当伤员心跳骤停时,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4)震中救出的伤员在康复过程中应多吃蛋、鱼、奶等食物,因为人体受损组织的修复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最基本的物质。
故答案为:
(1)水分
(2)近;同型;右心房
(3)心脏按压
(4)蛋白质
39.??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答】
???????解:(1)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
(2)从图中可以看出,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3)乙在患病前属于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 易感人群。患病后属于传染源。
(4)目前治疗疟疾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首选药物是青蒿素。
故答案为:
(1)疟原虫
(2)D
(3)易感人群;传染源
(4)青蒿素
40.??
解:通过分析可知,皮肤和黏膜组成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还有杀菌作用,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够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故答案为:二;抗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表格对比记忆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
41.??
【分析】
本题考查止血的方法,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作用的实质,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细菌的形态结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听觉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止血的方法,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作用的实质,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细菌的形态结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听觉的形成过程。
【解答】
(1)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管出血应在远心端压迫止血。因此,一位伤员在地震中大腿受伤流血不止,血色暗红,血流速度缓慢,应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2)静脉注射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血液运输葡萄糖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体动脉→组织细胞,最终送达全身细胞组织,供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4)各种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所以大肠杆菌的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5)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铃声的声波引起同学们的鼓膜震动,耳蜗能够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位于大脑皮层中的听觉中枢,从而听到警报声
故答案为:
(1)远心端
(2)右心房;呼吸
(3)特异性
(4)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切断传播途径
(5)耳蜗;大脑皮层
42.??
解: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因此能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
故答案为:抗体。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43.??
解: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故答案为:病原体??动物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以及预防的一般措施等知识.
44.??
解: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故答案为:发生规律;疫苗;接种;抵抗力。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只要熟练掌握了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概念,即可轻松解答本题。
45.??
解: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现状人们对免疫的看法是: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故答案为:生理;识别;抗原;平衡和稳定
免疫具有以下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理解掌握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6.??
解: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常见病例如图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 和肺 黏膜
飞沫、空气传播
多在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等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
多在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
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皮肤接触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故答案为:呼吸道;黏膜;飞沫、空气;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淋巴;体表传染病;皮肤和体表黏膜。
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该题考查了人类的四类传染病的常见病例和传播途径。
47.??
解: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等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破伤风、狂犬病、沙眼、癣等
故答案为:呼吸道;消化道;体表;血液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 传播途径。
48.??
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流行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故答案为:人与人;人与动物;传播; 流行;传染性;流行性。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
49.??
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具有生命活动.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少的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1)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分析,发现致病元凶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的生物,这种病的病原体属于病毒.(2)该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所以发生该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宿舍等进行消毒,这是预防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小张接种过乙肝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这种传染病.他的这种想法对吗?不对.因为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或抗体具有专一性).
(4)为了预防这种传染病,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对班上的同学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不要随地吐痰、要保持教室清洁、通风;不要向着别人咳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说出其中一项即可).
故答案为:(1)病毒;(2)切断传播途径;?(3)不对 ?因为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或抗体具有专一性);??(4)不要随地吐痰、要保持教室清洁、通风;不要向着别人咳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说出其中一项即可).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注意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这是个重要的考点.
50.??
解: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即以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免疫机制。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胞。体液免疫的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又称细胞介导免疫。狭义的细胞免疫仅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即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敏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致敏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特征是出现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或特异性的细胞毒性。广义的细胞免疫还应该包括原始的吞噬作用以及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免疫是清除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最为有效的防御反应,也是排斥同种移植物或肿瘤抗原的有效手段。
故答案为:效应B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熟知特异性免疫分类及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1.??
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的增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2)从图中可以得知,随着HIV浓度的再次上升,T细胞浓度逐渐下降。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它会产生一种能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第三道防线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者异物起作用,因此叫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艾滋病人属于传染源。让艾滋病患儿在红丝带学校生活学习属于控制传染源;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了预防艾滋病的蔓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避孕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2]遗传物质
(2)免疫;下降; 三;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1)图中1是蛋白质外壳,2核酸(遗传物质)。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病毒的结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等基础知识。
52.??
解:(1)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图中①是传播途径,②是易感人群。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可见③是特异性免疫。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让同学们开窗通风,在教室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53.??
解:(1)制取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对新冠病毒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内部遗传物质(核酸)失活,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仍然完整,从而保持免疫原性。
(2)恒河猴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功能,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人类在生物分类上的分类地位是动物界,脊柱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恒河猴属于灵长目,所以,人类与恒河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囊结构相当于人体的肺泡,当人体肺泡内氧浓度升高时,是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然后被运输到全身各处。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特异性;近;
(3)下降;红细胞。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免疫的类型、吸气的原理等知识点。
54.??
解:(1)从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导致人患病的诺如病毒和流感病毒称为病原体。按照传播途径不同,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非细菌性胃肠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中老人和孩子属于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是人工免疫,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诺如病毒;老人和孩子;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A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