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单元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单元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0 20:5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
第十一单元

化肥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植物叶片发黄,可施用该肥
B.该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C.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2.小李种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子偏黄,籽粒不饱满。他应该施加的复合肥是(
)
A.CO(NH2)2
B.K2SO4
C.Ca3(PO4)2
D.NH4H2PO4
3.同学们参加了佛山市中考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B.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4.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不受影响
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蒸发时不能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5.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45
36
A.物质X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该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5克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45︰36
6.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30.0%
B.22.2%
C.27.6%
D.10.3%
7.某干粉灭火器的填充剂中含有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
NH4H2PO4),已知23.0g磷酸二氢铵加热完全分解得到固体物质X、5.4g水蒸气和3.4g氨气。固体物质X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料
B.固体物质X属于氧化物
C.用磷酸二氢铵灭火既降低温度,又隔绝空气
D.该反应X与氨气的分子数比为2:1
8.放在手心里就能熔化的稀有金属镓,其沸点为2403℃,更奇妙的是镓熔化后在-120
℃仍不易凝固;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和水反应,但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与其他金属融合可改善合金性能;与硫、硒等非金属化合可生成优质的半导体材料。下列有关镓的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与硝酸反应制氢气
B.制作高温温度计
C.制晶体管材料
D.金与镓的合金用于镶牙
9.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0.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CaCO3石灰石碳酸钙
B.CaO生石灰消石灰
C.Ca(OH)2熟石灰氢氧化钙
D.NaOH烧碱苛性钠
11.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NH4C1
B.KNO3
C.K2CO3
D.Ca(H2PO4)2
1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生成的氨水显碱性。氨气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气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B.氨气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一个氨气分子中有17个质子
D.氨水是一种氮肥
13.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隔绝空气加热的方法除去CuO中混有的少量C粉
B.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膜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15.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NH4HCO3都可做氮肥
B.氯化钾(KCl)和磷矿粉[Ca2(PO4)2]的颜色相同
C.氯化铵(NH4Cl)与石灰石混合研磨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D.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大使用量
16.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氯化铵
B.盐酸
C.氧化镁
D.氢氧化铝
17.化学学科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作防腐剂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断树木形成隔离带
C.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D.氢能是一种已被广泛应用的理想能源
18.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让宝鸡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B.焚烧田间秸秆,使草木灰返田增加土壤肥力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工业发展用电需求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二、填空题
1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碳酸氢铵受热易“失踪”:_____,
②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_____;
20.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硒(Se)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_。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______相同。
C.根据上述结构示意图可知,硒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的是工业上将某种有毒物质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的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二的现象是______。
(2)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利用酚酞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则加入酚酞的步骤在“逐滴滴加过量盐酸”的_________。
A
前面
B
后面
C
前后均可
22.王军同学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得知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HCO3,于是他从家中取来某纯碱样品,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该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HCO3。
(查阅资料)NaHCO3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NaHCO3属于_____(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实验设计)王军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方案2:取样,将其加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装置B中的现象。
王强同学认为方案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按方案2进行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纯碱样品中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NaHCO3。
(讨论交流)李娜同学想利用方案2中的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含量,她提出需要充分吸收反应生成的CO2,为此,你认为装置B内最好盛装_____溶液。
(拓展应用)欲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
1--10DDDBA
CDABB
11--18BDABA
ABD
19.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20.得到
34
最外层电子数
Se2-
4NH3
+
6NO
5N2
+
6H2O
21.Na2CO3+BaCl2=2NaCl+BaC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A
22.盐
Na2CO3的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2NaHCO3Na2CO3+CO2↑+H2O
含有
NaOH(氢氧化钠)
加热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