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回到改变开始的时候……
开
始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江南:
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长江
一、地图之上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优越的自然环境
宜居宜农
二、战火之中迁江南
时间:
开国之君:
都城:
317年
司马睿
势力强大
门阀氏族
建康(建业、南京)
南京:六朝古都
闻鸡起舞
东山再起
围棋赌墅
中流击楫
祖逖
谢安
祖逖
谢安
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胡族,半因于避兵祸及北人之酷虐,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南,当其相率而来也。
——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大批北民南迁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晋书》
三、携手之下建江南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
——《梁书》
北民带来劳动力、先进工具与技术
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江南之为国盛矣!
——《宋书》
优越的自然环境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大批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工具与技术
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启示/借鉴/经验类:
①换立场
②因果关系
……有利于国家发展
我们应当……
只有……才能……(共16张PPT)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江南
黄河
长江
316年,匈奴人灭亡西晋
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财力,西晋从此衰落。
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石崇斗奢,八王之乱、五胡内迁
西晋统一
280年
316年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东晋的建立
时间:
开国之君:
都城:
317年
建康(建业、南京)
司马睿
东
晋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祖逖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东晋北伐:
失败
淝水之战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南方东晋相对稳定。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前秦意图统一南北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晋书》
西晋统一
280年
316年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420年,东晋灭亡
317年
420年
589年
479年
502年
557年
宋
陈
梁
齐
东晋
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南京:六朝古都
定都:建康
役宽务简,氓(
méng
外来的百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
指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盖东西之极盛也。
——沈约《宋书
·
卷五十四》
南朝梁武帝萧衍
侯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经济从秦汉到东晋南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
——《宋书》卷五十四
南朝牛车画像砖
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工具与技术
社会安定,战乱少
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开发的原因
哪一个才是根本原因?
施
肥
图
牛
耕
龙骨翻车
水碓duì
农业
开垦大量荒地,兴修水利工程。
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
和改进牛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
双季稻
稻麦兼作
直接播种
育秧移栽
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咸(都)欢悦,顷之成林。
——
姚察等《梁书
·
卷五三》
手工业
丝织品产量巨大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南朝)
市的发展
海外贸易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示意图
西晋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
西晋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