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12月份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2分)
1.下面全部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金就砺则利 ⑤或师焉,或不焉 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⑦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④⑤⑥⑧ D.⑤⑥⑦⑧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秋月春风等闲度(平常)
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 假舟楫者(借助) 凄凄不似向前声(以前)
C.臂非加长也 (更加) 郯子之徒(门徒) 作《师说》以贻之(送给)
D.笠是兜鍪蓑是甲 (头盔) 小学而大遗(留下) 枉用相存(问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4.下列各句中“师”字的词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吾从而师之 B.吾师道也
C.惑而不从师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迁”在古代称官职调动,一般指升迁;也可指贬谪,如“迁客骚人”;而“左迁”则专指贬官降职。
B.“六艺”可以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也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 ”指前者。
C.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这一天农家举行各种活动祭社祈求五谷丰登。“一片神鸦社鼓”“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写出了社日前后民间的热闹场面。
D.“月”这一意象在不同作品中内涵不同。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是贤才或理想的象征,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月主要是营造氛围的事物,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月代表自然宇宙的永恒。
7.句子翻译。(4分)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8.名句填写。(6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心思专一、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2)韩愈 《师说》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运用与之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 , ”两句。
二、阅读理解(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小题。(9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节选)
柳宗元
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
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仆道不笃 深厚
B.以为狂人 把……当做
C.收召后学 学识浅薄的人
D.不以病乎? 为难
10.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柳宗元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意思是自身条件差,够不上资 格当老师。
B.作者又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社会现状,举韩愈“抗颜而为师”的例子,揭示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第三段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形象地揭露了世俗的少见多怪,也隐含着作者对韩愈遭遇的同情。
D.最后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压抑从师风尚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小题。(9分)
元日田家①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2.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南村雪后初晴,与此不同的是,北村却梅花盛开。
B.第二联写出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大家携美酒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
C.第三联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13.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写作(6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
在现代汉语里,“和”是一个多音字,有“和平、和谐”之意,也可理解为“应和”“搀和”。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称之为“和”,社会没有战争配合适当称之为“和”,两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也是“和”……不同的场合,它的含义不尽相同。中国人历来十分注重“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一个“和”字可引发我们许许多多的联想。
请以“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12月月考
【参考答案】
B
A
C
C
D
C
采分点:众人、下、耻、状语后置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9.C
10.D
11.A
12.A (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13.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共6分)
14. 立意:
①“和”是伟力,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扫清历史的阴霾跨向美好未来的伟大力量。
②“和”是宽容,是中华民族能够捐弃前嫌放眼蔚蓝色的明天的伟大胸怀。
③“和”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孕育滋养,因而能够包容天下,更能够创建新的辉煌的伟大民族的坦荡襟抱。
④家庭和金不换,将相和国家兴,万事和万事成。
⑤和谐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撑,相互提携。它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上帝分配给人类的一份厚礼,是一种足以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⑥请以平和之心去看待得失,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⑦团结(团队精神)不能丢。
⑧和平,是人类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