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筝的历史。 
2.风筝的种类。 
3.有关风筝的诗歌辞赋。 
4.风筝的制作流程。 
5.动手实践。 
想一想 说一说 
风 筝 的 历 史 
 风筝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在中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风筝在中国,最初也不是玩 
具,它的鼻祖叫木鸢。 
 冷兵器时代木鸢是“非常规武 
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 
需要,使得古人以鸟为形,以 
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 
木鸢来侦察敌情。相传“墨子为 
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木鸢产生于战争用于战争,随着我国丝织和造纸的发 
明,它的用料不断演变。相传,在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 
阶段,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弥漫之机,从南 
山之隐放起用丝制成的大风鸢,让吹箫童子卧伏其上, 
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楚营官兵思 
乡心切,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张良“吹 
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流传至今。这里,木鸢像“对敌广播”的无线电台一样,是绝好的宣传工具。 
 ? 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梁 
简文帝萧纲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到了盛唐,风筝从战争年代的“非常规武器”转型为和平时期的娱乐工具。唐代造纸术开始普及,物美价廉的纸取代昂贵的薄型材料,风筝做起来更简单。此时,清明节开始流行放风筝,风筝的制作技艺、放飞效果,已有较高的水平,人们“以纸为风鸢”,可放到“高百余丈”的天空中。 
 五代后汉的李邺[yè] 
 受口吹竹笛可以发出响声的启示,在纸鸢上缚上竹哨,纸鸢升上空中,受到风吹,便发出像古筝一样悦耳的声响,故纸鸢又称“风筝”。 
 清明是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日,清明节是在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清明风(冬天已过去,春意盎然,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至。温暖清爽的清明风(东南风)古称八风之一,在它的吹拂下,放风筝变成一种自然的选择,到了宋代,变成一种固定的兴盛的节俗。 
 宋代放风筝是作为一种体育健身运动。宋代李石著《续博物志》中写道:“春回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 
 
 这个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冬季久居室内,体热内聚,新陈代谢减缓,春日野外放风筝,可祛除郁气,健脑益智,同时还能调节视力。 
? 宋后是元,元代的天空是寂寞的,没有风筝的影子。因为当时“十家准用一把菜刀”,何从谈起劈竹子、扎风筝呢?而且大家伙儿日子苦,也没心情玩儿。明朝也不欢迎风筝,明代帝王曾下令禁止在京都放纸鸢,北方地区清明节放风筝的风俗,受到一定影响。 
 到了清代,风筝重兴。为显示“太平盛世”,提倡节庆 
活动,风筝发展步入繁荣。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风筝研究的大腕——曹雪芹,他 
1750年隐居西山时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风筝艺术的专 
著《南鹞北鸢考工志》,对我国风筝的历史、名称演变 
种类、扎制工艺等做了大量的考证、研究,描绘了几十 
种风筝扎制、糊、画、放的工艺,每一种都绘有彩图并 
配上歌诀。 
 他的嫡传作品“沙燕”,至今仍是京津风筝的代表作之 
一沙燕的造型,也成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妮 
妮。 
 
 中国的风筝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已传入朝鲜、日本。十六世纪又由马可波罗传入欧洲,再经欧洲和阿拉伯传入美洲和澳洲。风筝不仅在国内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深受外国人的青睐。1899年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做了一个双身风筝,观察其在空中的飞行姿态,并在上面进行了扭转机翼的试验,解决了飞机的横向控制,发明了襟翼,最终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至今高挂着一个中国风筝,旁边的一块牌子上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高山族有清明放断鸢之俗。把风筝放到最高点,便将线断掉以驱瘟疫; 
病人康复周年,放风筝谢天。 
农家放风筝则是为了驱吓鸟类以促丰收。 
藏族的风筝外形精巧美观,多为正方形和菱形,放风筝,不仅要比高远,而且要看谁把对方打下来。比赛时,风筝线上大多涂上掺有玻璃渣子的胶水,加大摩擦力,用以割断对方的风筝线。 
老人放风筝,在风筝和线的接头处,插上一柱香,风筝飞到一定高度,香火将线烧断,风筝便随风飘去,飘得越远,说明自己越健康长寿。 
甭管风筝飞得有多高多远,都不能收回来,要把风筝线剪断,这意味着把一切不好的运气全部送走。所以老人们都知道,遇见被剪断的风筝,千万不能捡回家去。 
也有认为“鸢辄引令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 
风筝的种类 
?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的制作在各地相当普遍。但作为风筝的集萃之地,还推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四地。各地风筝各具特色,自成一派。古老的风筝文化孕育了许多善制风筝的能工巧匠,许多家庭因制作风筝的技艺精巧、独特而发展成了风筝世家。 
种类 
代表作品 
艺术特点 
 硬翅类 
沙燕 
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 
 软翅类 
飞鸟、金鱼、昆 虫 
升至空中,两翼飘动,栩栩如生 
 板子类 
八卦风筝 
需加飘尾以求平衡,品种繁多,形式不一 
 
 立体类 
宫灯 
模仿立体造型,题材任意 
 串子类 
龙头蜈蚣 
升力强劲,气势恢宏,活龙活现,生动活泼 
 有关风筝的诗辞歌赋 
 《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 
 唐代 高骈[pián]?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北京竹枝词》 
 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 
 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清·李静山 
 不知弦索弄东风,只诛轻雷走碧空。 
 试立御河桥上望,纸鸢无数夕阳中。 
 明朝·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风筝的制作流程 
扎骨架 糊纸蒙面 绘制 提脚线 
制作风筝的四大基本步骤: 
 中国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现代开始用木材、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 
? 竹材的特点是:质轻,纤维直而密(皮部),因此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弹性,可以劈成各种规格的条,加工方便。可以热弯曲,定型后不易变形。 
风筝的扎骨 
 把各个竹条零件连接在一起,组成风筝的整体骨架。连接的方法(很多,其中在传统中国风筝制作中使用最多的是绑扎,所以在“四艺”中把“扎”放在第一位。 
风筝的扎骨 
? 糊风筝所用的纸要求纤维长,有韧性,薄而轻,透气量小,着色性好,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小。传统中国风筝所使用的纸多半为手工制造的长纤维纸,如绵纸、皮纸、宣纸、雅纸、高丽纸等。 
 选择用什么纸决定于风筝的大小、部位、飞行条件、着色要求等多种因素,其中以风筝的大小为主。·一般风筝越小,用纸越薄,越轻柔。而大型风筝所用的纸要由几层裱在一起使用。 
风筝的裱糊 
 所糊的材料越薄,不要很大强度的,可用稀一点的胶水。所糊材料强度大,要求胶合强度也大的,胶水要浓一些。涂胶最好用毛笔轻轻涂在骨架上,胶要均匀。要注意一些骨架的角落里不要积留很多胶水,这会使蒙面不平整。 
 
 往涂好胶的骨架上蒙面要准确地放在骨架上,尽量少移动。否则会把胶擦掉。蒙面在骨架上要平整,各处的松紧程度要相向,绝不能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这会引起风筝的扭曲变形,严重影响飞行。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后,要用手轻压四周,使蒙面与骨架贴牢,但不忙卷边。因为在胶未干前卷边会造成四周拉紧不均的现象。 
风筝的裱糊 
风筝的绘制 
 绘艺不只是风筝的绘制工艺,它还包括整个风筝的美化问题,放飞着的风筝与观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 
???? 飞行着的风筝,是以天空为背景的,在考虑风筝的色彩时,不能忘记这个因素。 
 
 中国风筝用色的基本原则:传统的中国风筝几乎只使用品红、槐黄、品绿和“锅烟子”(黑色),这四种颜色。但画出来的风筝却琳琅满目,绚丽多彩。这就是风筝制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结果。他们用色的基本原则是:鲜艳、对比强烈、色块大 
风筝的绘制 
 脚线就是系结在风筝主体上的根基线,它能起调整风筝迎角的作用。它的长短、位置和根数,要根据风筝大小和结构情况而定。脚线拴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放飞效果。 
 风筝脚线的角度(迎角)。脚线的角度要根据风筝的种类、形状、风力以及实地试放情况随时调整。一般上下夹角在25°~45°之间。拴线角度要求是:上线水平下线斜,上下不差20°(指拴2根脚线或3根脚线而言,特殊情况例外)。 
 ??? 风筝脚线的长度。脚线的长度是指脚线从风筝的主体到两条或多条脚线的交结点的距离。不论拴得长短,都要使风筝在牵引时不歪不斜。较大的风筝拴线时可平放在地面上,正面朝上扯起上下脚线(两根或多根脚线),上线与风筝面成90° 
 角,长度依风筝长宽比而定。将脚线拉直从风筝的宽 
 度中心,横向平行拉到距翅尖距离的2/3或3/4处,也有 
 的拉到翅尖,甚至超过此限。一般风筝的长宽比多是 
 3∶3式3∶4式,如果长宽比为4∶3式5∶3,则脚线的 
 交点就要拉到“翅尖”处,甚至更长。 
风筝的提脚线 
制作实践 
a.扎骨架 
 一定要左右对称,使中轴线两边平衡;竹条在竖条的八分之三处交叉;用十字交叉法捆扎结实。 
b.糊纸蒙面 
蒙面时要求工整细致,风筝面料的经纬线要与风筝骨架的方向相同,不要倾斜。 
糊纸时先将骨架均匀粘胶,再平放于风筝面料上。 
c.绘制 
看看谁的最有创意! 
绘制要求: 
色彩漂亮、鲜艳、和谐,图案有创意。 
d.提脚线 
脚线就是系在风筝主体上的根基线,它能起调整风筝迎角的作用。提脚线时根据物理升力原理,角度以90°为基准,上下有5°~10°的可调范围。 
分别在竖立竹条交叉点上下各三分之一处系脚线。 
 一起来评选最佳作品吧! 
传情达意 
放飞友谊 
拓展创新 
会玩的男孩是聪明的 
会玩的女孩是灵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