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验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1-09 20: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验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我会填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 )、( )三部分,地震和火山是地球( )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火山活动与( )和( )运动有关。
2、由于受( )、( )、( )或( )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 )、( )、( )、( )、( )和( )等物质的混合物。
4、土壤的成分中,( )和( )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5、在地形图上,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白色表示( ),棕色和褐色表示( )。
6、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 )和( )现象发生,( )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 )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和( )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7、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 )并( )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 )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 )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8、土壤中的颗粒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 )、( )、( )。
9、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有( )、( )、( )等。
10、大江大河的上游布满了( ),中游堆积了很多( ),下游河床堆满了( )。
二、我会判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
3、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 4、土壤的坡度越大,越易被雨水侵蚀。(  )
5、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
6、在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的深度越浅。 (  )
7、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
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 )
9、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 )
10、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 )
11、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 )
12、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 )
13、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
14、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  )
15、河床的上游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砂。 (  )
16、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 (  )
17、雄伟的喜玛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  )
1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  )
19、岸边岩石形成的洞穴、悬崖、拱桥和石柱等地形是波浪的侵蚀形成的。 (  )
20、岩石一般都很坚硬,它的模样是不会改变的。 (  )
21、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  )
22、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难,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  )
23、自然界中的一些奇峰怪石都是大自然对岩石的侵蚀作用的结果。 ( )
24、物体的软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验证。 (  )
25、土壤中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小的生物。 (  )
26、河流越靠近入海口,流速越快。 (  )
27、只有自然的力量才能改变地表,人类的活动是无关紧要的。 ( )
28、山区的房屋一般都建在很陡的山坡上。 ( )
29、风化现象是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 )
30、雨水降落到地面对土壤没有什么影响。 ( )
三、我会选
1、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布满了( )
A、细沙 B、大石头 C、鹅卵石
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3、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   )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 B、相互拉张
4、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 A、土壤 B、腐殖质
5、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   )。 A、重的颗粒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6、(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7、自然界中,(   )、风、冰川、海浪对土地有侵蚀作用。
A、阳光 B、流水 C、森林
8、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形是(   )。 A、盆地 B、丘陵 C、高原
9、如果我们看到了布满细沙的河床,则可判断这是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10、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很容易被径流带走的是(   )。
A、大石块 B、植被 C、黏土和细沙
11、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海中 B、沙漠和荒野中 C、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12、土壤中微粒按颗粒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沙砾—粉沙—黏土—沙 B、黏土—粉沙—沙—沙砾 C、沙砾—沙—粉沙—黏土
13、我们家乡的地形是(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14、沙尘暴是造成土壤沙化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沙尘暴主要出现在(  )。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15、(   )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土壤 B、岩石 C、水和空气
16、降雨是土地侵蚀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降雨中对土地侵蚀程度最高的是(   )。
A、中雨 B、暴雨 C、小雨
17、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   )作用形成的。 A、水 B、生物 C、大气
18、河床中的鹅卵石主要是( )作用形成的? A、太阳 B、水流 C、动植物
19、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地表的是(   )。
A、过度放牧 B、围湖造田 C、退耕还草 D、毁林开荒
20、新疆吐鲁番所属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21、地球上有许多高大雄伟的山脉,他们主要是由(   )构成的。
A、土壤 B、细沙 C、岩石
22、在山上的大树旁边往往有一些碎石,这是( )作用的结果。
A、温度变化 B、水 C、生物 D、风
23、造成黄河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森林被破坏 B、土层的干松和瘠薄 C、大量泥沙沉积 D、人们不注意修堤防范
24、肥沃土壤的特点是( ) A、含砂砾多 B、含水多 C、含粘土多 D、含腐殖质多
25、长江水的流速最慢的地段应该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
26、一般我们把直径( )的土壤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小石子)
A、大于2毫米 B、小于2毫米 C、等于2毫米
27、土壤质地对土地侵蚀的关系很大,下列最容易被侵蚀的是( )
A、沙 B、粉沙 C、黏土 D、都一样
28、土壤中含有的成分是( )A、水 B、动植物残体 C、小石块 D、以上物质都有
29、风化作用与火山、地震相比较,风化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 )
A、比较猛烈 B、短期内不易被察觉 C、比较缓慢 D、比较细微、长期
30、我国西部多为( )A、山地、平原 B、高原、山地 C、盆地、平原 D、峡谷、丘陵
四、我会连:
1、盆地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山地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平原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内蒙古 盆地 3、 蚯蚓 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雅鲁藏布江 草原 细菌 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西藏 峡谷 蚂蚁 在土壤中群居
新疆吐鲁番 高原 植物 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舟山 丘陵 蜗牛 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五、实验与研究
1、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
1)我的猜测:
2)实验材料: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
2、请你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
A、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B、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C、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试验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的条件是: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的条件是:
研究过程:
实验现象:
研究结论:
3、沉积作用的研究
(1)把一些土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我们发现了: 。
(2)用铅笔搅动,使水很快地运动起来。我们会看到: 。
(3)停止搅动,水的运动逐渐慢下来,我们又发现水中首先沉积的是 ,然后是 ,最后是细小的 。
(4)这个实验说明: 。
六、我会做
1、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是为什么?
2、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写出你的理由。
3、什么样的土地最容易受侵蚀?土地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4、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请简单地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5、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特殊岩石地质景观,请你举一个实例,并分析它形成的原因。
6、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7、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岩石风化过程。
8、通过学习,相信你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已有所了解,请你简要的总结在下面。
9、下面是我国广东省兴宇县下堡乡封山育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的对比表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
封山育林前 133000平方米
封山育林后 50000平方米
封山后增减数 -83000平方米
封山后增减率 -62%
(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2)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____________ _ 大量流失。
(3)比较封育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七、阅读《火山与地震》,然后进行分析
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艘渔船在海面作业,人们突然看到那里的海水汹涌翻滚,烟柱腾空而起,结果一昼夜之内在海面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土地。
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受此影响露出水面。
1920年12月16日在傍晚,在宁夏的一个地方,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回家歇息了。突然,大地发出一阵阵雷鸣似的响声,接着人们居住的窑洞纷纷倒塌,地面出现了许多几米到几十米的裂缝,有的村子竟整个儿陷没在黄土之中。有的山头张开了大大的裂口,崩塌下下来的土、石像一股挡不住的洪流向低处冲去,把长约2500米的一段河流堵塞,很快形成了一个湖泊。
请你分析,从以上几个事例中,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
一、填空
1.地壳 地幔 地核 内部运动 地壳 地幔 地壳 2.水 大气 气温 动植物
3.沙 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水 空气 4.腐殖质 盐分 腐殖质
5.海洋、江河、湖泊 平原、丘陵 雪山、冰川 高原、山脉、沙漠
6.侵蚀 沉积 侵蚀 沉积 侵蚀 沉积 7.打散 溅起 携走 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
8.沙砾 沙 粉砂 黏土 9.土地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10.大石头 鹅卵石 细沙
二、判断:√√√√× ×√××√ ×√√√× ×√√√× √√×√√ ×××√×
三、选择:BCBAA CBACC CBDBA BCBCD CCADD ACDAB
四、连线(略)
五、实验
1. 我的猜测:冷热作用会使岩石碎裂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冷水、手套、防护镜、岩石等。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取一块岩石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将加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实现装好冷水的烧杯中;按照以上的步骤反复实验几次。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的作用下会碎裂
2. 研究题目:土地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我的推测:土地坡度越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越大;土地坡度越小,土地受侵蚀的程度越小 试验方法:对比试验 实验器材:脸盆或塑料盆、泥土、塑料瓶(带瓶盖)、水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同条件是:有无植被覆盖、雨量大小、降雨高度、实验器材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条件是:土地坡度的大小 研究过程:(1)把脸盆中同样多的泥土压成坡度不同的两个斜坡;(2)在同样的高度、同样的水向两个盆中的斜坡上洒水;(3)做好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坡度大的斜坡上水流较快,混合着大量泥沙,流水浑浊;而坡度小的斜坡上的水流缓些,混合着少量泥沙。 研究结论:土地坡度越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越大;土地坡度越小,土地受侵蚀的程度越小。
3.(1)水中有气泡冒出;水面上漂浮有动植物残体等;(2)泥土被水流携带着一起运动起来;(3)沙砾,沙和粉沙,黏土;(4)自然界的沉积是分层的,泥土在水的冲击下,会被搬运到别的地方,并且水流速度越快,泥土被搬运得越远;当水流速度减慢时,水流中携带的泥土等物质便会有顺序的分层沉积下来。
六、简答
1. 在河流下游和入海口,由于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水流中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了下来。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所以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3.坡度较大的土地和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最容易受到侵蚀;危害有:使土地的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等。
4.方法:把一些泥土倒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里,进行观察;现象:看水面上是否有气泡冒出。
5.仙女洞风景。在风、大气、气温和动植物联合作用下,逐渐风化而形成的。
6.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堤坝、筑水库,疏通河道等
7.见教材P51
8.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地球内部运动(火山、地震)、板块移动(高山、峡谷)、风化(河里的鹅卵石)、侵蚀(沟壑、河流)、沉积(平原)等。
9.(1)大片森林被破坏;(2)氮、磷、钾肥料以及盐分;(3)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可以有效改造环境,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水土。
七、火山和地震会使地面升降、山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湖泊、形成裂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