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 5.2生活中的透镜随堂检测A卷(word版 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 5.2生活中的透镜随堂检测A卷(word版 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1 08: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AB卷:5.2生活中的透镜随堂检测A卷
(测试时间:40min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各图中成虚像的是(  )
A.a,d
B.b,c
C.a,c
D.a,b
2.张凤家的防盗门上有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到屋外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张凤的家人,“猫眼”应该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
D.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组合
3.初中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改拍个人的校园纪念照,这时应该(  )
A.照相机离人近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B.照相机离人远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C.照相机离人远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D.照相机离人近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4.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5.小雨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D.甲图中像与物体在同一侧;乙图中像与物体不在同一侧
6.如图,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笔尖朝左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果把笔由远处慢慢地向玻璃瓶移动,透过玻璃瓶看不到的现象是(  )
A.铅笔笔尖由右变向左
B.铅笔成的像有虚像也有实像
C.看到的笔尖先变短再变长
D.看到了等大朝右的铅笔尖
7.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8.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行驶
C.照片中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因为车是光源
D.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9.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的反光装置是利用凹面镜使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10.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中的(a)和(b),则(  )
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3.(3分)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铃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14.(2分)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用铁圈和水在太空中给我们上的一堂别开生面实验课,透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现实生活中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仪器有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15.(3分)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纸筒A能在纸筒B中前后移动。用该照相机观察物体时,应该使物体恰好处于透镜的
(选填“两倍焦距之外”“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把纸筒B对着明亮的室外,半透明纸上恰能呈现清晰的像。若想看到更多的景物,应该将照相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同时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凸透镜和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
16.(3分)小西在智能机器人展览会上为他喜爱的机器人拍摄了一张照片,并制成胶片,他用如图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机器人的头部朝
(选填“上”或“下”)。
②若幻灯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范围是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应将胶片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少许,并调节幕布至合适的位置。
17.(5分)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利用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
照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
通过
(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液化而形成的。
(3)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4)安装在神州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

(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
(选填“前推”或“后缩”)。
18.(4分)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如图1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2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随堂课后检测AB卷:5.2生活中的透镜随堂检测A卷答案
(测试时间:40min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各图中成虚像的是(  )
A.a,d
B.b,c
C.a,c
D.a,b
答案:A
2.张凤家的防盗门上有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到屋外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张凤的家人,“猫眼”应该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
D.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组合
答案:B
3.初中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改拍个人的校园纪念照,这时应该(  )
A.照相机离人近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B.照相机离人远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C.照相机离人远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D.照相机离人近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答案:A
4.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答案:C
5.小雨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D.甲图中像与物体在同一侧;乙图中像与物体不在同一侧
答案:D
6.如图,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笔尖朝左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果把笔由远处慢慢地向玻璃瓶移动,透过玻璃瓶看不到的现象是(  )
A.铅笔笔尖由右变向左
B.铅笔成的像有虚像也有实像
C.看到的笔尖先变短再变长
D.看到了等大朝右的铅笔尖
答案:C
7.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D
8.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行驶
C.照片中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因为车是光源
D.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答案:B
9.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的反光装置是利用凹面镜使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答案:D
10.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中的(a)和(b),则(  )
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3.(3分)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铃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答案:凸
缩小

20
14.(2分)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用铁圈和水在太空中给我们上的一堂别开生面实验课,透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现实生活中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仪器有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答案:实
照相机
15.(3分)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纸筒A能在纸筒B中前后移动。用该照相机观察物体时,应该使物体恰好处于透镜的
(选填“两倍焦距之外”“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把纸筒B对着明亮的室外,半透明纸上恰能呈现清晰的像。若想看到更多的景物,应该将照相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同时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凸透镜和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
答案:两倍焦距之外
远离
减小
16.(3分)小西在智能机器人展览会上为他喜爱的机器人拍摄了一张照片,并制成胶片,他用如图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机器人的头部朝
(选填“上”或“下”)。
②若幻灯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范围是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应将胶片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少许,并调节幕布至合适的位置。
答案:①下;②大于10cm小于20cm;③靠近。
17.(5分)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利用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
照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
通过
(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液化而形成的。
(3)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4)安装在神州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

(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
(选填“前推”或“后缩”)。
答案:(1)紫外线;(2)压缩体积;(3)C;(4)大;后缩。
18.(4分)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如图1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2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答案:(1)实;大;远离;(2)D;(3)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