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根对水分的吸收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是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关键,尽管这一节内容讲得很浅显,但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弄清水分进入植物体的来龙去脉,为以后学习叶、茎等器官的水分输导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中进一步学习渗透作用做好铺垫。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灌溉问题。
学情分析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根尖的结构以后,进一步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而初二的学生不具备这些知识,因此这一节只要求讲述生理现象,不要求深入讲述原理,只要把演示实验做好就能形象地说明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题研究,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实践上应用,进行_??????_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难点 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1、自学预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从而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2、直观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这些理化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努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和判断,提问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使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4、讨论分析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多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后,让学生们讨论,这样不但往往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_?¤????_提问: (2分钟) 1、根据挂图说明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
2、成熟区的生理功能与根毛细胞的细胞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 (1分钟) 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经常看到买菜的人拿着一个大水瓶往萎蔫的青菜上洒水,过一会儿,青菜就会又变得光亮鲜嫩。植物为什么能够吸水?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思考并尝试假设回答(如根、茎、叶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 (30分钟) (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示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中变量的唯一性。
并得出结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
?
展示根尖结构示意图
(二)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实验一:让学生观察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和泡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的变化。
?
(三)出示实验二图片
资料:萝卜中不同浓度食盐水在一段时间后液面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
??
(四)出示细胞吸水示意图并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吸水原理。
?
出示细胞失水示 意图并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失水原理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
说出根尖四部分结构特点,尤其是成熟区特点。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
说出实验现象:玻璃管中食盐溶液浓度大的液面上升,食盐溶液浓度小的液面下降。
?
得出结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有关。
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给学生展示自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
让学生确立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学习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综合。
?形成归纳总结能力。给一些高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培养识图能
力、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问:
1、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并且 主要在根尖进行,那么根毛吸水的原理是什么呢?
?
??
2、根毛有哪些适于吸收水分的特点呢?
?
3、根毛吸水的途径是什么?
(出示水分从土壤进到根内部的示意图)
?
4、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
思考并可结合课本回答:
?1、根毛吸水的原理:根周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2、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
3、(水分)土壤溶液→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
4、(水分)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内层层细胞→导管→茎和其他器官 学会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综 合,形成归纳总结能力。给一些高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演示实验:把切好的新鲜的萝卜片放入干燥的培养皿中,并撒上食盐。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其变化。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水分产生,水分从何而来?"
举例:糖拌西红柿,拌黄瓜等。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分析出水分是由萝卜细胞的细胞液中出来的,是因为撒入食盐造成的。)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学习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归纳总结能力。给一些高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思考: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问:盐碱地庄稼为什么长不好?
思考并回答: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使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到土壤里去,就会造成“烧苗”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提问:
1、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一样吗?
? (出示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表)
?
2、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一样吗?
? (出示一种水稻不同生长期平均需水量表)?引导学生归纳合理灌溉
?
图片介绍:节水灌溉。
?
通过阅读课本23页内容和教师讲解,总结并理解:
?1、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不同。
?2、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不同。
针对我国是缺水国家谈谈如何合理灌溉,节约水资源 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爱国主义情感。
?
课堂小结 5分钟 小结本课重点、难点知识。
当堂练习
布置作业 1分钟 复习巩固知识点
板书设计 板书: §2~2根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吸水的器官:
植物的各器官都能吸水,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二、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三、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周围溶液的浓度的大小。
植物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周围溶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周围溶液的浓度
四、根毛吸水的原理:
1、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
2、根毛适于吸水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3、根毛吸水的途径:土壤溶液→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学习了根尖结构后 ,进一步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得出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然后再根据教师的提问来分析、归纳总结根吸水的原理、特点和途径,力求让学生能够自己获得知识。且教学中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给菜洒水,盐碱地庄稼长不好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兴趣很高,参与性强,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较好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不足是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考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