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 型: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知道响度与振幅及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
(2)尝试根据乐音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能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3)组织不同学生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乐音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3)认识曾侯乙编钟,了解我国在声现象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材分析: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乐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区分响度、音调、音色。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放音乐)。
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能娱乐我们的生活。像这种悦耳动听、令人愉悦的声音称为乐音。在欣赏交响乐时,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会发现各种乐器的声音有所不同:小号声清脆嘹亮,小提琴声柔和纤细,大提琴声稳重舒展,双簧管声甜美圆润,箫声则低沉飘逸……它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那么乐音有哪些基本特性?这些特性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带着这些问题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乐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敲大鼓
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老师现在做个调查,爱好音乐的同学请举手;对乐器了解的同学请举手;会敲大鼓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现场表演敲大鼓)
思考:我们发现有时鼓声比较强,有时鼓声又比较弱,同学们请问怎样实现鼓声更强或鼓声更弱呢?
问:为什么使劲敲击鼓声就强,轻轻敲击鼓声就弱呢?
追问:什么叫振动大,什么叫振动小?
解释:老师理解你们的意思了。所谓振动大其实就是振动的幅度大,所谓振动小就是振动幅度小(手势配合)。
再追问:使劲大,鼓面振动的幅度真的大吗?可是使劲敲时,并看不出鼓面振动的幅度就大,怎么证明!
解释:咱们可以将细小的纸屑洒在鼓面上,使劲敲鼓时,纸屑弹跳得高,说明鼓面振幅大;轻轻敲时,纸屑弹跳得低,说明鼓面振幅小。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激烈程度来反映鼓面振动的幅度,这里用到了转换法。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板书:
1.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 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远近及声音是否集中于某一方向传播有关。
拓展实验1:轻敲音叉、重敲音叉,根据刚刚所学,你们告诉老师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响度不同?怎么去反映振幅不同?
拓展实验2:将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请你们告诉老师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响度不同?
活动二:玩转尺子
情景导入:同学们,尺子不仅可以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还有其他用途。同学们用眼看、用耳听哦!
实验:如图所示,将钢质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质刻度尺使它振动。
问:你能听到钢质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吗?改变钢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你听到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此时钢质刻度尺振动较快还是较慢?
解释:钢质刻度尺伸出桌面较短时,振动快,声音高;钢质刻度尺伸出桌面较长时,振动慢,声音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板书:
1.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3.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4.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拓展实验1:如图-1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听到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拓展实验2:如图-2所示是一个齿轮,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这个齿轮。同学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四个齿盘,每个齿盘上齿轮数是不一样的,并且当老师转动齿轮时,这四个齿盘同步转动。现在老师转动齿轮,同时用塑料板分别和四个齿盘接触。同学们,请思考四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为什么?
延伸实验1:请同学演奏长笛,并分析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什么决定?
解释:管乐器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延伸实验2:请同学演奏吉他,并分析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什么决定?
解释:弦乐器是由弦振动发声的。通常情况下,细的、紧的、短的弦振动都比粗的、松的、长的弦振动得快,音调高。
应用: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手指不要脱离杯口),使其发出声音。试一试,当高脚酒杯中的水量变化时,音调有何变化?为什么?
过渡:以上通过演示实验和详细分析,咱们知道了响度和音调。响度和音调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响度和音调的区分:请同学们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和《滚滚长江东逝水》感受音调的高低。请赏《向天再借五百年》并调节音量让同学们感受响度的大小。
解释: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特征,它们有根本的不同,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在物理学中用大小来描述,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用高低来描述。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响度小音调不一定低。
活动三:听声猜人
游戏规则:同学们,咱们现在一起做一个“听声猜人”的游戏来放松放松吧。咱们随意请一位同学背对着大家站在讲台上,台下的同学认真地对台上同学讲一句有意义的话,台上的同学猜猜这位同学是谁。
思考:为什么台上的同学仅凭声音就可以辨别台下说话的同学?难道不同的同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活动四:听声猜乐器
游戏规则:同学们,精彩还没有结束!下面咱们来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老师现在播放同一首曲子,请同学们辨别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思考:同学们真是厉害,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难道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曲子还各有特色?
总结:原来不同的声音各有特色。在物理学中,声音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的声源,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就不一样。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音色不同的声音,其图像也是不同的,如图-6所示。人们常将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拓展:如图-7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共65件,依大小次序分成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迄今为止,人们用这套编钟还能演奏古今乐曲,且音域宽广、音色优美。
板书:
1. 声音的特色叫做音色;
2. 不同声源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收获了吗?收获了什么呢,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
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乐音的特性》
三、板书设计:
《乐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紧张而有序的公开课展评顺利结束了,此次初二物理学科组的三位老师就《乐音的特性》展开了同课异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位老师的课堂异彩纷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提升和学习的机会。公开课虽说已经结束,但自己的内心仍然不能平静,还是将内心的激动和思考陈述出来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吧。
一、 优点
1. 课堂富有趣味性。《乐音的特性》这节课主要是在实验和游戏的基础上展开。同学们通过精彩绝妙的实验和生动有趣的游戏了解了乐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通过敲大鼓、敲击音叉、拨动钢尺等有趣的活动,学生们深刻地掌握了响度;通过拨动齿轮、梳子,敲击酒瓶子,摩擦高脚杯,吹奏长笛、弹奏吉他,孩子们了解了音调;通过欣赏《青藏高原》、《滚滚长江东逝水》、《向天再借五百年》等歌曲找到了响度和音调区别;通过听声辨人和听声猜乐器等游戏理解了音色。在玩中学,玩中思,思中悟,真正的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2. 注重将教学和生活结合。《乐音的特性》这节课,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上,学生们知道用啤酒瓶、高脚杯也可以做咱们的物理实验。不仅如此,我们还将音乐带进了物理课堂,再也不会让孩子们觉得物理课堂枯燥乏味了。如此,学生们就会知道物理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最后服务于社会。借助于这样的教学资源,孩子们就会更加关注生活、关心社会。
3.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本节课中,很多演示实验都是孩子们自主设计,自主进行的。因此,在设计时特意地去让学生多做,在做中学、在错中学。每做完一个小实验,首先让学生说明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论,然后老师点评。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 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物理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关于概念教学的内容,因此学习物理中,概念的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中,常规的方式就是介绍响度、音调、音色的定义。在本节课中,笔者主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出概念的基本要义。
5. 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在进行响度环节的教学时,本来没有引入振幅的概念,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鼓面振动越大,声音越强。什么是振动大呢?孩子们说所谓振动大就是振动的幅度大。最后,孩子们得出:声音的响度和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在这里,通过一步一步的追问不仅明晰了概念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本堂课其实也充满了遗憾,以至于上课结束后,我都久久地沉浸在课堂中。如果当时这样处理就更好了,具体说来有以下不足和遗憾。
二、不足之处
1. 没有关注到所有学生。上课时,老师应该是环顾四周,及时和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一来,表示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二来,也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接收学生的反馈,做到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关注点。
2. 教学语言还不太精炼。教学语言的精炼程度直接反映一个老师的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好的物理教学语言应该是,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物理现象、物理结论以及物理原由。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第一手掌握准确的物理知识,既可以享受物理课堂。
3. 课堂上自己应该适当的讲解和演示。在学生自主实验过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小的细节学生不易觉察,这时老师就应该充当引导的作用,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演示和讲解。
三、感悟
1. 用心备课了,这堂课兴许会上不好,但是不用心备课,这堂课一定上不好;
2. 真正做到有效引导;
3. 努力锤炼教学语言,要做到准确、清晰、简洁、舒适;
4. 多听课,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