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0 19:15:02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3、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包括:①描写边塞奇特风景。②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③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④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水何澹澹,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⑶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日中不至,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
⑵杜甫,字_____,世称_______、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代表作有“______”和“______”等。
⑶岑参,唐代_______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格与_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5、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岑参(
)(
)
强(
)
傍(
)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⑵强(
)欲登高去
⑶遥怜(
)故园菊,应傍(
)战场开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重阳节大家都登高,为何要说“强欲”?
3、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4、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5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炼字角度加以简析。
6、赏析名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七、课堂总结
1、板书设计
2、主旨归纳
3、写作特色
八、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盛唐边塞诗?
九、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⑴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
2、预习《夜上受降城闻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登高!是啊,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而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岑参,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2、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3、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包括:①描写边塞奇特风景。②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③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④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水何澹澹,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⑶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日中不至,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
⑵杜甫,字_____,世称_______、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代表作有“______”和“______”等。
⑶岑参,唐代_______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格与_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5、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岑参(
)(
)
强(
)
傍(
)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⑵强(
)欲登高去
⑶遥怜(
)故园菊,应傍(
)战场开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重阳节大家都登高,为何要说“强欲”?
3、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4、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5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炼字角度加以简析。
6、赏析名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七、课堂总结
1、板书设计
2、主旨归纳
3、写作特色
八、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盛唐边塞诗?
九、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⑴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诗歌。
2、预习《夜上受降城闻笛》
参考答案
三、1、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⑴山岛竦峙⑵我寄愁心与明月⑶风正一帆悬⑷枯藤老树昏鸦⑸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⑷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⑴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⑵子美
杜工部
现实主义
诗圣
诗史
三吏
三别⑶边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5、cén
shēn
qiǎng
bàng
五、1、⑴故乡⑵可怜⑶靠近
2、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六、1、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等。
2、“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3、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4、“无人送酒来”句,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据《陶渊明传》记载: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陶渊明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无人送酒来”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5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七、
1、
前两句:(叙事)战火连绵,景况凄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后两句:(抒情)惜花思乡,眷恋故园。
2、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3、⑴使用典故;
⑵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
八、
1、出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九、课堂检测
1、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⑵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⑴重阳节
“九日”“登高”“饮酒”“菊”⑵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分)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