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荡秋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荡秋千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11 14: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荡秋千》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荡秋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荡秋千》,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表演、模唱学习歌曲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情绪,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音的高低起伏。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进行伴唱,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教学重点
能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演唱《荡秋千》。
教学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把握
唱准大跳音程
教学过程
组织课堂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C- G 2/4
1 2 3 4| 5 4 3 2| 1-||
咦…
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举手抢答:《爱我中华》 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同学们知识面真广,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你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汉族,苗族...
师:中国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他55个民族我们统一称为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名字吗?
生: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傣族...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中。提问关于民族的问题,为下面介绍仡佬族做准备。
简介仡佬族
仡(gē)佬(lǎo)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仁怀等3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
展示仡佬族图腾,服饰等图片。
介绍仡佬族的文化艺术活动,有高台舞狮、踩堂舞、牛筋舞等。
新歌学唱
师:仡佬族有这么多好玩的活动,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仡佬族看一看,他们的小朋友们在玩什么呢?
播放歌曲《荡秋千》,问:歌曲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生回答:荡秋千
展示《荡秋千》歌词并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学生随旋律自由动作。
师问:我们听了两遍《荡秋千》这首歌曲了,有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
生回答:2/4拍。
讲解2/4拍节奏强弱关系,用“嘎吱”念唱节奏。
嘎 吱|嘎 嘎吱|嘎吱 嘎吱|嘎 嘎吱 嘎吱|嘎 嘎吱|嘎 — ||
按歌曲节奏读歌词。师用双响筒伴奏
设计意图:按节奏读歌词,有利于掌握歌曲韵律,为演唱准确做准备。双响筒伴奏,加强表现出强弱节奏。
学唱乐谱。 问: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有那几句的乐谱是重复的?
生仔细观察乐谱并回答。有6个乐句,其中第2句与第5句,第3句与第6句乐谱相同。
教唱歌词。师弹琴,学生哼唱歌词。
找出有休止的乐句。
师用两种方式演唱第3句,第一次忽略休止,第二次加上休止,让学生找出不同点,并问哪次更能表现出歌曲的感情。
讲解声断气不断,让学生模仿演唱、
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
介绍打击乐器并让学生即兴编配。
课堂小结
同学们,欢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咱们的音乐列车又要起程了。让我们坐上音乐列车,用笑脸来挥别带给我们欢乐的仡佬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