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的人间》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这首歌曲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美好的世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知识基础,但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不够,需要引导和提高。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参与体验活动以符合七年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表现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爱的人间》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懂得关爱残疾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2.能够准确把握弱起节奏及切分节奏,正确运用表情术语连贯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在聆听、讨论、歌唱、表演等实践活动中深入体验歌曲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爱的人间》准确把握弱起节奏及切分节奏。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表情术语并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5分钟):
课件1:配乐朗读片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问题思考:你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正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世界里的女性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并于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人物。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海伦凯勒以及像她一样盲、聋或是残疾的人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挑战命运呢?他们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曲《爱的人间》来了解盲童的内心世界。
二、 学唱歌曲(30分钟):
一)初步感受:
课件2:出示课题
课件3:播放歌曲《爱的人间》(歌谱音乐)
1、学习提示:
1)和小组同学交流你对歌曲的感受是怎样的?(情绪、速度、内容、演唱形式)
2)歌中盲童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请用合适的词语或是一段话表述)
2、小组活动并回答
3、教师总结:
《爱的人间》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10周年的时候,特意为盲童所作的。歌中所唱的和我们想象中有所不同,盲人不是生活在一片漆黑之中,在他们的世界里同样有阳光、花草和温暖,而所有这些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是身边那些善良人们的关爱和帮助使得盲人能够将内心的感激化为挑战命运的勇气和坚强的力量并且源源不断激励着自己前行,克服和战胜种种困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二)复听歌曲:
课件3:播放歌曲《爱的人间》第一段
教师划拍和学生轻唱。
1、歌曲分为几部分?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根据情绪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部分。第一乐段到第二乐段旋律音程的大跳从1-6将情感推向高潮。
4、教师弹唱,学生随伴奏跟唱第二乐段。
5、师生交流唱第二乐段的感受
三)深入体验:
1、学习提示:
1)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的重复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2)结尾补充句应该如何唱?为什么?
3)学生回答
师:重复是音乐创作中常见的手法,第三乐段并不是简单重复发展旋律,而是有着实际的意义:通过旋律的重复再现使得情感进一步升华,表达了盲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补充句歌唱时要注意:渐弱,延长,保持气息。
4)教师伴奏,学生按要求歌唱补充句。
5)小组活动:了解什么是表情术语?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表情术语并唱一唱
6)学生完整歌唱,教师弹伴奏
三、实践与拓展:(10分钟)
1、小组活动:爱心传递
2、教师表演手语
3、学生学手语
4、课件4 一句话朗读
四、结束本课:
课件5:播放音乐《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