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母爱”主题东北民歌《摇篮曲》。
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创新整合为出发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整合音乐教学课程与我校特色课程的一节器乐葫芦丝学奏课。教学设计理念是“还课堂予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教师示范;小组互助、自主学奏;学生创编、展示音乐;提炼升华、课堂总结。由于歌曲本身蕴含着浓浓的“母爱”,学生对于这种情感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本节课将歌曲学奏和情感体验紧密融合贯穿教学始终。第一,导入环节采用创设情境、教师示范的方式,奠定本节课情感基调,激发学生学奏兴趣。第二,自主学奏环节突显设计理念“还课堂予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将教师教与学生学巧妙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以学生的视角发现学奏问题,如打音技巧、难点节奏。而后教师以陪伴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具有针对性的技巧练习,采用创新性的节奏训练方式“数字与线段结合法”,引导学生训练难点节奏解决问题。之后再由学生以小组互助、自主学奏的方式将所掌握的打音技巧、难点节奏运用到东北民歌《摇篮曲》的学奏之中,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会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能力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注重音乐知识的总结,通过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提问学生思考“两首歌曲的异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歌曲,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总结音乐知识,“什么是摇篮曲?它的音乐特点是什么?”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的吹奏之中,学会音乐表达。第三,创编展示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摇篮曲音乐特点创编歌曲,分组完成歌曲展示,而后开展相互评价,提出宝贵建议,教师总结为日后的创编展示积累经验。第四,升华总结环节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谈谈自己本节课有哪些的收获?”引发学生回顾思考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回顾,使知识记忆更加牢靠。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畅谈的收获补充总结,提炼升华。
教材分析:东北民歌《摇篮曲》是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的内容。选择它作为整合内容,出于两方面考虑:一、这首歌曲平缓的旋律以及多处出现的同度进行非常适合加入葫芦丝的打音技巧,使它成为一首很棒的技巧练习曲。二、东北民歌《摇篮曲》是一首饱含情感的作品,恰巧学生对“母爱”又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些都决定了它将是一首非常适合训练情感表达的乐曲。第三单元“母爱”主题共有两首摇篮曲,一首勃拉姆斯的作品,一首东北民歌《摇篮曲》,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掌握吹奏技巧演奏歌曲的同时体会音乐旋律中流露出的伟大母爱,尝试将自己的情感用吹奏的方式表达出来,学会音乐表达。
学生分析:我校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普及小乐器活动,已形成学校特色艺术课程。八年级的学生从进校以来开始接触学习葫芦丝,已经有一年多的学习经历。目前能够完成小型乐曲的独立视奏,但对于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及一些较难的节奏的灵活运用不够熟练,特别是葫芦丝吹奏中的情感表达总是欠缺。结合“母爱”主题将东北民歌《摇篮曲》整合成葫芦丝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学奏作品,掌握打音技巧、难点节奏的同时学会音乐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结合作品分析总结摇篮曲的概念及音乐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用葫芦丝完整吹奏东北民歌《摇篮曲》,熟练运用打音技巧、掌握难点节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尝试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音乐表达之中,感受音乐与人情感世界的碰撞,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用葫芦丝完整吹奏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掌握打音技巧及难点节奏,学会将其运用到歌曲吹奏中。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师示范
1、导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母亲把孩子放在摇篮里一边轻声哼唱,一边扶着摇篮哄宝宝睡觉的情景。今天老师也想带领大家一起重温我们儿时妈妈哄自己睡觉的情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画面?也可以跟着老师的示范一起轻声哼唱,体会一下那是什么感觉?
2、提问:
(1)刚才老师示范的什么歌曲?你想象到了什么画面?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觉?
出示课题: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师补充:自己躺在摇篮中,听着妈妈温柔的歌声渐渐进入梦乡。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就是亲切温暖的。
(2)老师示范这首歌曲的时候采用了什么形式?
第一段采用歌曲演唱的形式,第二段采用葫芦丝吹奏的形式。今天我们就要用葫芦丝来有感情的演奏东北民歌《摇篮曲》,下面首先明确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互助 自主学奏
1、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出示曲谱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学奏中认为有困难的地方。
(2)复习技巧
教师以陪伴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具有针对性的打音技巧练习。
(3)训练节奏
采用创新性的节奏训练方式“数字与线段结合法”,引导学生训练难点节奏解决问题。
2、小组互助 自主学奏
(1)全曲分成AB两段,分别由两个小组结合打音技巧及难点节奏自主学奏。
(2)小组互助,由两个小组相互学习完成整首歌曲的学奏。
(3)跟随老师的电子琴伴奏有感情的吹奏全曲。
3、欣赏歌曲 总结知识
(1)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提问:对比思考东北民歌《摇篮曲》与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有何异同?什么是摇篮曲?它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总结音乐知识,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的吹奏之中,学会音乐表达。
三、学生编创、展示音乐
(1)创编要求:结合摇篮曲音乐特点创编歌曲。
(2) 创编形式:学生小组合作。
(3)展示评价:分组展示,相互评价。
四、提炼升华 课堂总结
1、提问:谈谈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
今天老师带大家重温了儿时的记忆,体会了摇篮曲的音乐魅力,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大胆尝试将自己的感悟融入音乐表达,体会音乐与情感碰撞时产生的美妙,享受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
五、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亮点具体有以下三方面:
一、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将音乐教学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以葫芦丝学奏的方式完美结合。教学内容东北民歌《摇篮曲》整合之后,变成了一首包含浓浓母爱的葫芦丝打音技巧练习乐曲。当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手指轻微变化、气息巧妙运用之后,学生渐渐领悟到了音乐与情感的结合点,学会了有感情的吹奏,懂得了音乐表达。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在吹奏葫芦丝乐曲时不懂得情感表达这一教学重点。采用创新性的节奏训练方式“数字与线段结合法”,使摸不着、看不透的节奏训练变的非常直观可操作。学生可以通过边画线段边念数字独立完成节奏练习,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音乐节奏能力,为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独特的设计理念。“还课堂予学生,教师陪伴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将学习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将教与学巧妙结合,以学生的视角出发找出学奏过程中即将遇到的困难,教师转换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打音技巧练习,采用创新方式训练难点节奏,突破教学难点,为随后的自主学奏扫清了障碍。之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互助、自主学奏”的方式将打音技巧、难点节奏运用到歌曲的吹奏中,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学会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完成学习目标。
三、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如在课堂小结时提问学生“谈谈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引发学生回顾思考自己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回顾,使知识记忆更加牢靠。加之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涉及广泛,自然而然的使教学内容得到提炼升华,印象深刻。
不足:课堂时间的合理把握不足,造成编创拓展环节时间缩短,致使学生创编的节目质量不高,展示受到影响。在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工作中,我将从备课入手、结合实际设计教学方案,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把握,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