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生需要将生活中经验化的描述位置,上升为用简洁的、统一的数学语言描述确定位置。
用新的数学名词--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难点分析
学生的空间抽象能力较弱,数形结合存在困难: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直观向抽象概括转变的过程,平面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需要将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时所使用的感性的语言,统一成规范的数学语言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从线上描述物体位置到面上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多元性,直观地展示统一表述方式的必要性。
2、通过研究特殊数对使学生感受到数的顺序,从而明白数对的唯一性和规律性。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一排座位图
回顾线上位置的表达方式,埋下认知矛盾基础。
出示教室座位图
通过多样的描述方式,凸显平面上描述物体位置的复杂性,急需统一表达方式。这为“数对”概念的出现奠定认知基础。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明确行、列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行”和“列”的含义
明确:数“列”的时候我们一般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第3列……数“行”的时候我们一般从下往上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第3行……
强调: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运用: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
(二)认识数对
1、引导: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更简洁的数对(2,3)表示。
2、运用: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王艳、赵雪同学的位置。
3、讨论:
①观察这两个数对的特点,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②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三)知道数对之间的规律
1、引导:继续运用数对表示其余三个同学的位置。(点名汇报)
2、提出问题:观察图中的同学的数对之间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结规律:数对中第一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列,数对中第二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游戏第一关(你言我语)
想一想自己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
给同桌说一说自己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
(该环节指在巩固数对的表示方式)
、游戏第二关(点兵点将)
第一层:锻炼学生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第二层:使学生意识到缺少信息的数对,依旧存在研究价值,并含有一定规律。
第三层:使学生认知一类特殊的数对(X,X),并知道内在含义。
、游戏第三关(发现乐趣)
已知一个数对,能确定其他物体位置。
2、发现数学的魅力。
小结
(一)、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总结:1、认识了“列”和“行”
2、认识了“数对”
(二)、知识扩展
1、了解“数对的产生”。
知道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发明做出的贡献,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传播数学文化。
2、了解“数对”在生活当中的运用。
通过展示生活中各行各业对于数对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扩展,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其中渗透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位置(2)
教学目标
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道方格纸上对应数对的位置。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抽象,要知道0表示起点,起点不同,同一个点可以用不同的数对表示。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1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2个数相同。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难点分析
学生对“数对”这个数学专业名词又不是特别熟悉,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图抽象成方格纸的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还要能够发现对应的点与数对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PPT直观演示将生活中的场景抽象为方格纸上的点。通过对比,知道起点0确定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发现同一行和同一列两个点数对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通常从左往右数;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通常从前往后数。2.观察这幅图,你知道第1列第3行坐着哪位同学吗?用数对怎样表示?周明在第一列第三行,可以用数对(1,3)表示。3.你能准确快速的说出其他三名同学的位置,用哪个数对来表示吗?张亮,赵雪,李晓东同学们,你们答对了吗?4.平面内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先列后行,确定第几列时,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一般从前往后数。如果把每个人看成平面上的点,把列想象成竖线,把行想象成横线,就成了这样的方格图。今天我们就在方格图上研究新的问题,学习如何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明确行、列和起点。这是动物园的地图,动物园里的大象馆,猴山,海洋馆等不规则的分布着。你能说说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吗?列和行都不清楚,很难描述。我们可以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来统一距离。那些分散的场馆就好似方格中的格点了。2.现在,你能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吗?没有列数和行数,不方便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怎么办?对,我们可以自己尝试着标注列和行,动手试试吧!3.我用数对(4,1)表示大门的位置,我用数对(3,0)表示大门的位置。大门这个点的位置没变,为什么相应的数对却发生变化了呢?方格开始的数不同,所以同一个点的位置用不同的数对来表示。看来,统一的规定里,除了方向和顺序,还少不了起点呢。
4.仔细观察,标识0的那一列和标识0的那一行表示什么呢?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同时告诉我们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行的顺序是从前往后。5.现在,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了吗?大门的位置用数对(3,0)表示。这里的3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呢?3表示大门在从左往右数第三列,0表示第0行。为什么用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在第三列的起始行也就是第0行,所以用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6.同学们,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你是怎样标出这4个场馆的位置的?大象馆在第一列第四行用数对(1,4)来表示,猴山是在第二列第2行用数对(2,2)来表示,熊猫馆在第三列第五行用数对(3,5)来表示,海洋馆在第六列第四行用数对(6,4)来表示。我们确定了观察的起始位置,平面上所有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表示;反过来,只要有一个数对,也都能在平面上找到它对应的点。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7.你能在图中标出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吗?你是怎样标出这三个场馆的位置的?自己动手试试吧!飞禽馆(1,1)是在第1列第1行,猩猩馆(0,3)是在起始列也就是第0列的第3行,狮虎山(4,3)是在第4列第3行。你标对了吗?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时,一定要先找到列,再找到行。再写数对时,要按照规定,先列后行去描述。8.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和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由此我们发现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9.如果用数对(口,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你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吗?为什么?10.正方形可以表示任何数,可能是第一列第4行,第二列第4行,甚至是第一百列第4行,由于正方形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表示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也就是哪一行,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同理,数对(4,口
)只能表示这个场馆在第4列,也不能确定具体位置。由此可见,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11.知识点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0既是列的起点又是行的起点;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1个数相同,;表示同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2个数相同;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接下来我们进行简单的练习。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完成教科书P23“练习五”第7题。请看题目:1.先用数对表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和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从题目中可知,我们先要用数对表示三角形各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和三角形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A点在第1列第1行,用数对(1,1)表示,B点在第4列,第1行,用数对(4,1)表示,C点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2,3)表示。根据平移的特征,把三角形ABC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5格。先来看A点,向右平移1、2、3、4、5,5格。这是A点平移后的位置,可以用A1来表示。同样的方法,将B点向右平移5格,得到B1,再将C点向右平移5格得到C1,将A1,B1,C1三点,首尾相连,即可得到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A1B1C1。同理,将三角形ABC各顶点分别向上平移5格,得到A2,B2,C2三点,将其首尾相连,即可得到三角形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A2B2C2。
2.用数对表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先用数对表示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通过观察,从点A、B、C到点A1、B1、C1,数对中第一个数改变了,第二个数都不变,因此,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行数没有变。从点A、B、C到点A2、B2、C2,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列数没有改变。
3.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学习和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利用数对确定位置。数对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围棋运动产生于我国,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围棋盘上分别用数字1~19和汉字一~十九命名纵线和横线,可以帮助确定棋子的位置。不仅如此,通过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人们可以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北京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9.9°、东经116.4°。
小结
1.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用数对不仅可以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位置,还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数时,还要注意,先数出列数,再数出行数,在同一平面上的几个数对,如果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物体在同一列;如果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物体在同一行。2.下课以后,请同学们擦亮眼睛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里运用了数对的知识,继续感受数对的魅力!
3.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聆听,再见!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用书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位置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确定位置这一内容是在以前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来认识数对的含义,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的,前者是后者重要知识及方法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必要拓展以及抽象与提高,这给学生带来了困难。
难点分析
学生前面已具备了描述位置的经验,此时用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并不困难。但之前所学的肤浅认识以及相当一段时间的生活中“五花八门的”表达位置的方式的充斥。一方面为描述位置提供了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为统一认识
提升抽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演示例题1,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数学规则。通过多媒体视屏讲解演示,明确怎么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看到位置,很多同学会想到自己在班里的座位。
2.如图,这是一幅班级的座位图(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班级座位情境图),你能介绍一下张亮同学的位置吗?(多媒体出示例题1并圈出张亮同学所在)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讲解例题1(多媒体视屏讲解演示)
很多同学会习惯性的从左往右先确定张亮同学坐在第几组,也就是在数学先确定第几列,在图中,从左往右数,张亮同学在第二列。在从前往后,也就是从上往下数张亮同学在第几排,这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第几行,在图中
张亮同学在第三行。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数字“2”、“3”,中间用“,”号隔开来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及其他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这时就是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数学规则。)
2.明确怎么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多媒体视屏讲解演示)在多媒体中用数对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是:(2,3),指出:前面的“2”表示第二列,后面的“3”表示第三行,所以用两个数确定物体的位置通常是先描述列再描述行,简单的说,也就是先列后行,一般不能混淆它们的顺序。
3.牛刀小试,加深印象(多媒体视屏讲解演示)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小丽同学的位置,先列后行(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出小丽同学座位所在的列与行,加深学生们描述位置时对“先列后行”数学规则的印象),所以用数对(5,4)来表示小丽在班级中所在的位置了。这样每个同学的位置就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了。(在课堂中,这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视频停下来,让学生用数对来介绍自己在班级里所在的位置了,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习题巩固(多媒体视屏讲解演示)(1)我们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做题,请看:动物园示意图,女同学说,她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熊猫馆在哪里呢?先表示列在表示行,所以熊猫馆的位置是(3,5)。(2)引入例题
第一题: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位置吗?大象馆
猴山
海洋馆
(多媒体在播放读完题目时会停顿一会儿,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先表示列,再表示行。所以:大象馆是(1,4)
猴山是(2,2)
海洋馆是(6,4)第二题: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先列后行(强调顺序)依次用多媒体描点并写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所在位置,这样所有的场馆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了。
小结
知识点复习总结(多媒体视频讲解演示)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列),再确定(行)。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找出数对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表示为(列数,行数)。《用数对确定位置》
1、
教材分析
说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一
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根据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
说学情:学生已经知道的有(1)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2)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
学生可能知道的有只需要两个数据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2、
在经历探索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并进一
步发展空间观念。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创设
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数形结合法:本节课我采用实物图
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
把抽象的知识
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
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环节:
德育教育:
习近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设计意图】在新时代青年人成长发展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错的,所以要找对位置才能扣好自己人生的位置。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出课题“确定位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个同学在班级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你在什么位置?
每个人的位置是唯一的,大家描述却各不一样,其实知道两个数据就可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但需要统一的定位。从而引出新课“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班级座次中确定位置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设置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做好铺垫。
(二)、探索方法,获取新知
这一环节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
1、认识列与行,统一列与行的顺序和方向
(1)刚刚说的第几组,这个组实际上是竖着来看的,所以竖排叫“列”,以观察者角度出发从左到右数依次是第一列、第二列....,刚刚说的第几个,这个个实际上是横着来看的,所以横排叫“行”,以观察者角度出发从前往后依次是第一行、第二行...
(2)为了方便学生记忆从中华文字出发,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博大精深,列和行这两个字蕴藏了小秘密,列的右半部分第一笔是竖,所以我们竖排叫列,行的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所以横排叫行。
(3)小活动:老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请第一列的同学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上的规定和谐融合,提炼出“列”和“行”的统一定位。说明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经验的保障。
2、平面图上用列、行来确定位置
教材第19页例1:分别描述主题图中张亮、周明、王艳、孙芳四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在主题图中强化列、行。
【设计意图】结合书本,除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统一位置的表述方法。
3、认识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里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字与符号的简洁之美。
我们刚才用“第2列第三行”六个字就能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提出数学问题,数学语言讲究准确性与简洁性,能否用更简单的办法来记录他们的位置呢?自主探索记录他们的位置的方法,由此引出数对的含义及每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设计意图】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记录麻烦,交流时还要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解释,再一次对“数对”这一抽象概念奠定基础,此过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初步感悟到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整个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经历了“统一”的过程:统一行与列的名称、统一列与行的顺序和方向、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在三次“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数学规定相融合。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数对中找出发明数对的数学家
师:数对是三百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发明的,他的名字在方格中用数对表示的,你能找到他的名字吗?(笛卡尔)适当的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这也贴合了小学阶段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的原则。还能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2、数对的书写
活动:将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并写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纸上。教师巡视并收取部分同学卡片后老师贴在黑板上,边帖边说出是谁。
(1,4)(2,4)(3,4)(4,4)(5,4)你发现了什么?
(1,2)(1,3)(1,4)(1,5)(1,6)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数对中第二个数字一样时,说明是同一行的同学,数对中第一个数字一样时,说明是同一列的同学。
【设计意图】数学的简洁性在这一环节得到了体现,通过对数对意义的理解、读法的统一、实际的应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对的可用性是很强的。
3、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题、第2题。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用数对表示图案的位置。第二题既有用数对表示指定汉字的位置,又有根据数对找对应的汉字的活动。
棋的游戏,要求下棋前先说出你所要下的位置。
4、九宫格下棋的游戏,要求下棋前先说出你所要下的位置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
六、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列
行
竖排
横排
左→右
,前→后
(
2
,
3
)
(列
,行)
“先列后行”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数学准确简洁美我的说课完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想我应该更多地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甚至说一个学习顾问,只在适当的时候稍作点拨,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