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识记: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此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透过历史演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运用: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等内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约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功绩。
难点: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课前自主学习
一、武昌起义
1、条件:(1) 签订后,中国人感到清政府腐朽无能,应当推翻。
(2)迫于形势,清政府先后打出了 ( http: / / www. / )和的幌子。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随着 ( http: / / www. / )的勃兴和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把西方的 ( http: / / www. / )和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 http: / / www. / )。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5) 1911年由于清政府出卖中国路权,四川掀起了运动。湖北新军调入四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给起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过程:(1)1911年, ( http: / / www. / )月②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 ( http: / / www. / )。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
(2)经过一夜激战,占领武昌,日,占领武汉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
1、背景:(1) ( http: / / www. / )起义取得胜利。(2)1911年底,从海外回到国内。2、成立:(1)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定都 ( http: / / www. / ),以为国旗。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http: / / www. / )。(2)国内各民族。(3)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等各项自由。(4)国民有 ( http: / / www. / )和。(5)确立 ( http: / / www. /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6)特别规定实行,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意义:这部约法是近代史上第一部 ( http: / / www. / )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是进步意义。
三、民主进程的丰碑 : 1.辛亥革命的失败: ( http: / / www. / )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政体。2、历史意义(1)推翻了 ( http: / / www.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2)从此, ( http: / / www. / )的观念深入人心。 (3)客观上打击了,为中国 ( http: / / www. /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武昌起义
1.历史背景:(1)《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清政府。(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酝酿:(1)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由于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广泛宣扬民主革命思想。 ①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其革命的思想武器;②中心:上海和日本东京;③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其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华兴会;黄兴、宋教仁于1904年成立;③光复会:蔡元培于1904年成立。
(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①1905年,孙中山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发动: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面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同时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宣传组织,使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爆发
(1)爆发提前原因: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由于革命党人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消息泄漏。
(2)概况: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首先起义。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典例剖析 【例1】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21世纪教育网
【例2】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
A.清政府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变式题l】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情景激疑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在三个月内颁布了许多革新政治、保护工商业、改革教育和移风易俗的政策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知识归纳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 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促进民主政治、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的文化教育、改造旧社会的习俗等,对于彻底推翻封建专制起了积极作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春。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i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责任内阁制。 (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I府。从人员组成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措施看,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尤其是颁布的《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同时,其对内未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典例剖析 【例3】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
A.总统 B.参议院 C.总理 D.国民全体
【变式题2】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知识点三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情景激疑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执掌清政府政权
临时政府成立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企图挽救危局。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①袁世凯个人权术和阴谋。袁世凯一面派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另一方面策划南北议和;②帝国主义支持。列强通过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压,替袁世凯撑腰;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
(2)过程: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结束;②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辛亥革命的功绩
(1)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①首先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打击。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使之不得不一再更换其在华代理人;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4.辛亥革命的结局——失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5.辛亥革命失败及其原因、教训
(1)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失败不仅体现在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更主要的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之所以会如此,其原因有两方面: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脱离人民群众;③同盟会软弱无力;④没有自己的武装。
客观: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强大;②袁世凯反革命的两面手段。
(3)教训:①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②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③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典例剖析【例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变式题3】“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巩固测试
1、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始主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C.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D.准备走资本主义道路
2、我们认定中国同盟会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主要依据不包括………………………·( )
A.以革命团体联合为基础 B.提出了政治纲领 C.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D.推举了公认领袖
3、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B.革命党人筹划的周密完善
C.清朝湖北当局的无力顽抗 D.武汉属于民主革命的摇篮
4、2006年4月27日,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参观了“总统府”。对予南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1949年,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
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太总统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根源是……………………………………( )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拜上帝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
7、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内容为………………( )
①驱除鞑虏②恢复中华③创立民国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的政局特点是……( )
A.南京临时政府成为实际的统领南北的中央政府 B.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
C.结束了全国的混乱局面 D.包插部分革命党人在内,很多人希望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1世纪教育网
9、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皇帝宣布退位是在哪一年……………( )
A.190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0、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1、1912年1月底,中国政局的特点不包括 ……( )
①中华民国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帝国主义势力从中国退出
③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宣告结束 ④袁世凯确立了全国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致通过。 ——张謇给袁世凯的密电
材料二 1911年2月20日,南北和谈双方签署草约五条,主要内容为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记》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精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请完成:(1)结合材料一、二,解释孙中山为什么在《大总统誓词》中要承诺“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2>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解职的条件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3)通过材料一、三,孙中山与张謇在对待袁世凯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略(共28张PPT)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 同盟会等
(6)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材料: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问题:从新政内容来看,有何积极影响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A、时间:
B、地点:
C、成员组成:
D、政治纲领: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G、性质:
H、意义: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05月年8月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孙中山、黄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2、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一、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2、革命爆发( 1911.10.10 )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的高潮
1、中华民国的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公 历,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公 历,民国纪年
性质: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实行责任内阁制
2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性质的民主宪法。
性质: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体现主权在民
否定君主专制
自由平等民主
三权分立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施压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
支持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1)原因
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革命的功绩
(1)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 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原因: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3、辛亥革命的失败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一、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2、革命爆发( 1911.10.10 )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的高潮
1、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1.1)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6课 辛亥革命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第16课 辛亥革命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化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 实际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