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课件:第21课《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人教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教案+课件:第21课《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人教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0 08:01:48

文档简介

第21课 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识记:刘少奇冤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人民代表制度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依法建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应用: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革”发动的历史背景: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出现了错误,并越来越严重。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现了,党和国家面临着 ( http: / / www. / )复辟的危险。
(3) 、 ( http: / / www. / )、康生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的破坏:21世纪教育网
(1)“文革’’初期,民主法制的破坏。
(2)新中国最大冤案——冤案。
(3)“全面夺权”和民主法制全面破坏:社会秩序破坏、无法正常行使权力,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21世纪教育网
1.背景:“文革”结束,党和人民意识到要保护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2.表现:(1)197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 http: / / www. / ),”的法制建设方针。
(2)中共中央为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④《》。21世纪教育网
(4)立法方面形成以为核心的包括 ( http: / / www. / )、、、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 http: / / www. / ),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和 ( http: / / www. / )。
2.完善政协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 ( http: / / www. / ),,”的方针。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施行的《》,明确规定: ( http: / / www. /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1世纪教育网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①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和农村基层组织。②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残酷迫害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③将国家主席刘少奇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2)1967年1月后,从中央到地方各党政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3)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4)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权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3.“文化大革命"性质分析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十年,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根本无任何积极作用可言,所以说它是一场内乱。
典型剖例 【例1】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推论( )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翱矛盾[21世纪教育网]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变式题1】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知识点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历史原因:“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使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2.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措施:(1)平反冤假错案(2)加紧全面立法工作:从1979年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三百八十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八百多件行政法规,八千多件地方性法规。
4.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典例剖析 【例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 )
A修改并完善《宪法》 B.平反冤假错案 C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D.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变式题2】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的是 ( )
①《民事诉讼法》②《刑事诉讼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④《行政复议法》
A.①② 3.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知识点三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措施成就
(1)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工作,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2.历史意义
(1)新时期,中国政府对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典例剖析 【例3】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采取了哪些举措 ( )21世纪教育网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③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④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变式题3】下列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权利的重要举措 B.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
C.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本的一环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一项法律保障
巩固测试
1.“文化大革命"开始于…………………………………………( )
A.1956年 B.1966年 C.1967年D.1977年 。
2.“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的中国国家主席是…·············…·······( )
A.张春桥 B.姚文元 C.刘少奇 D.彭德怀 21世纪教育网
3.1997年1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这一精神相适应,1998年我国又通过的一部重要法律是···········…········一·····(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修订或制定的法律中,影响最大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开洋村拦截邻村中村在后山上筑堰取水的水源,将水引入本村,导致中村枯水期断水。由此,两村发生旷日持久的水事纠纷。中村110名农民对县政府不认真处理这起水事纠纷的行为深感不满,以“不作为"为由将县政府告上法庭。这一事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 )
A.刑法 B.经济法 C.民法 D.行政法
6.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各种法律的权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决策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 )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8.听证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几年屡见报端,这是政府问计于民的一种形式。2007年12月14日举行的交强险听证会上,各方代表在听证台前,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在这次听证会上,公民行使的权利不包括…………( )
A.民主监督 B.民主决策 C.民主选举 D.民主参与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五百人会议是通过抽签从十个部落中备选出50人组成的。每50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历史上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材料二中《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如何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何新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文革“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以上材料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略(共29张PPT)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抄家
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
红卫兵批斗彭德怀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红卫兵破“四旧”。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眼、扒心、身上贴满标语 。
合肥市红卫兵将“成庙庵”内的佛像搬到了马路上焚烧 。
你怎样吸取“文革”的教训?
上海“工总司”攻打“联司”的场面
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取“文革”的教训?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
群众在进行普法宣传活动
律师事务所
法庭上律师在进行辩护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三条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第五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蒙文文本书影
村民大会召开
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
村民委员会就职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