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教材分析
1.课本内容以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为内在线索,揭示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关系。它在时间线上与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始氏族时期)在时期上相衔接,开启第4课“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内容上,讲述神话传说的内容与第2课讲述考古发现的内容相呼应。
2.课文的三个子目:“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和“尧舜禹的禅让”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神话传说,但在时空上,炎黄联盟与尧舜禹的禅让有先后关系,而且是属于同一地域——黄河流域的故事。
3.课本中的图片材料较少,因此本课利用历史地图册中的地图、图片对教学进行辅助。
三、学情分析
1.广州中学初一学生大部分对历史有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上表达意愿强,但由于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感性认知居上风的年龄阶段特点,学生对较深层次的、较枯燥的文字内容大多接受度较低。因此,宜采取活动-探究的课堂组织形式。
2.学生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后,已能认识到“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其对神话传说的认知尚且停留在“虚构的故事”,尚且没能将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历史史实相联系。
四、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突破方法:学生找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比较两人传说中的发明跟第2课考古发现的相似程度,对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关系进行归纳。
难点:禅让制与“公天下”
突破方法:学生探究问题:“为什么在传说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被归于炎帝、黄帝个人呢?”,总结禅让的标准和首领的特点。
五、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华夏族的由来;学生通过比较炎黄传说与考古发现,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归纳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点,了解禅让的标准和内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培养一定的辩证思维,懂得客观看待传说、史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知道华夏族的由来,了解祖先的事迹,感受原始社会的发展和祖先的开拓精神,树立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与实施
(一)上节回顾:第二课内容讨论(10-15分钟)
1.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生活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黄河、长江两条大河,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区别。
学生活动:在地图中找出黄河、长江的位置,思考并分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地理气候区别。
教师活动:以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为代表,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阳光学业评价及地图册,通过分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不同的地域特点,提取相关原始居民的主要信息,完成表格,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设问:“两处原始居民的生活主要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农作物和房屋。”
教师设问:“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地理环境,气候。”
2.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意义
教师:展示半坡遗址发现的符号图片,问:“同学们能看懂这些文字吗?”
学生:大多看不懂或不懂装懂,从而知道新石器时代晚期还未出现文字。
教师:展示半坡遗址发现的农作物种子图片,设问:“从这幅图你能看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半坡人会种植农作物。”
教师总结:“研究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发现更为直观,因此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并进一步设问:“但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除了图画和符号,我们的祖先要怎样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呢?”
学生:“讲故事。”“口头说。”由此导入新课。
知道华夏族形成的故事(4-8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第1话《华夏诞生》。
学生活动:说出奠定华夏族主体的两次战争,说出首领的称号。
教师活动:展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图腾,设问:“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吗?为什么它会是这个形态?”
学生回答:“不是。多种动物融合而成。”
教师:“这些动物其实是各个部落的图腾,在部落与部落互相兼并的时候,他们会各取一部分合在一起形成新图腾。”进而展示课本p15材料研读材料,提出问题:“华夏族是一族所成吗?”
学生:“不是。是由各民族融合而成。”
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与考古发现(▲重点)(7-10分钟)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5-16,找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设问:“短时间内创造出这么多的新发明,炎帝和黄帝真如传说中这么强大吗?”
学生活动:找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回答老师:“不是,这些只是传说。”
教师进一步发问:“这些传说就完全不可信吗?”进入活动与探究——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讨论,并得出多种观点,如“传说半真半假”、“传说中也有可信的因素等。”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远古传说有夸张,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否定它。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的,可以完全相信它。”设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证明传说中有些要素是真实存在的呢?”
学生回答:“考古,化石,遗迹,考古发现......”
禅让制的实行与“公天下”、“家天下”(▲难点)(8-10分钟)
1.禅让制的实行
教师活动:将ppt调回到“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这一页,引导学生将地图册翻到p10上方,设问:“为什么在传说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都被归于炎帝、黄帝个人呢?”
学生活动:简短讨论并回答:“因为他们都是部落里最厉害的人。”
教师进一步发问:“他们什么最厉害?”并将ppt切换到比炎帝、黄帝更晚的“尧舜禹的功绩”这一页,进行说明:“在炎黄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部落联盟首领,请大家对比一下传说中他们和炎帝、黄帝的功绩,说一说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为部落做贡献。德行突出。有能力。”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部落联盟首领一般是德行、能力突出的人。”设问:“他们是如何被选出来并继承首领位置的?”
学生:“通过选举和禅让。”
教师:“既然部落联盟首领是大家选出来的,那他有什么职责?”
学生:“为部落人民服务!”
2.“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过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禹的功绩,翻看第4课开头,点出“禹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事迹,设问:“禹之后,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给了谁?”
学生活动:找出禹的功绩,阅读第4课并发现,禹最终的继承人不是通过选举选出,而是他的儿子启。
教师活动:展示《礼记》记载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史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
教师活动:展示习题:““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学生:选择“王位世袭制”。
最后,教师利用时间轴、板书小结:“从元谋人所在的170万年前至夏朝诞生、王位世袭制建立,中国远古先民经历了使用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了农耕生活并逐渐由氏族壮大到部落。那个时期没有文字,因此我们大多通过考古发现了解那段时期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也留下了一些他们努力生存、开拓进取的传说,但我们还是要通过考古发现去佐证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