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下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后受拜占庭帝国影响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俄国发展简史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改革原因
相关史事
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许多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纷纷逃亡。政府的法令规定,只要农民逃亡的时间不超过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延长至15年。1649年的法典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逃亡农民的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彼得—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改革目的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改革措施(特点)
人物扫描
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彼得—世(1672-1725)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政治
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军事
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经济
教育文化
他还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
内容
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③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改革影响
积极影响
1700---1721年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营 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成果:
⑤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④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改革局限性
性质: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相关史事:
叶卡捷琳娜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叶卡捷琳娜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包括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参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当时使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
1762—1796
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原因
相关史事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土耳其,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内容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扩大了市场
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影响(评价)
积极性
消极性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思维延伸:
(1)原因:1861年改革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奴进行的一次敲诈和掠夺。
(2)表现①经济上,良田为地主所占有;农奴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这使“解放”后的农奴一贫如洗,只能再向地主租地、借款,解开的枷锁又被重新戴上。
②政治上,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彻底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原因
内因
外因
性质
开始
内容
影响
积极
消极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战败
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合作探究: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名称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背景
方式
目的
性质
18世纪初,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奴制阻碍了俄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沙皇自上而下推行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
封建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内容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名称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作用
局限性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于人民来说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是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下列属于彼得一世“强制性”改革措施的是( )。 A.发生革命运动,使用武力镇压 B.推行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C.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鼓励兴办手工作坊
解析:彼得一世的强制性改革是指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改革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答案:B
2.《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这一天成为俄国经济史上的“分界线”是因为( )。 ①废除了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②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③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加快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这一天成为俄国经济史上的‘分界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农奴制危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加快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俄国在19世纪中期并没有沦为殖民地,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C项。
√
√
√
√
√
农奴以高出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说明了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最好的土地为贵族所占有,农民获得土地所付的赎金则高出市场价两三倍。当农民真正解放后,实际上已经一贫如洗了。
知识拓展
十二月党人
19世纪初,在俄国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一些青年军官到了西欧国家,感受到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回国后,他们对俄国还保留农奴制和沙皇专制非常不满,开始组织秘密团体,宣传民主思想,准备依靠军队的力量推翻沙皇政府。1825年12月26日,在沙皇尼古拉一世即位之日,他们发动了武装起义,但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这些人被称为“十二月党人”。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很多人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服苦役。
1.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1)改革的基本性质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2)改革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它效法西方,在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改革在客观上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3)改革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地主,宗旨是强化沙皇专制,改革的方式是剥削农奴。改革没有超出封建社会形态的范畴,只是对统治政策某些领域的调整和完善。
2.农奴制怎样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也造成农奴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
(2)农奴生活水平低,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名师指点
3.俄国1861年改革前存在的农奴制与美国内战前存在的奴隶制不是一种制度。农奴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奴隶,是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农奴与奴隶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4.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彻底性
(1)原因:1861年改革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奴进行的一次敲诈和掠夺。
(2)表现
①经济上,良田为地主所占有;农奴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这使“解放”后的农奴一贫如洗,只能再向地主租地、借款,解开的枷锁又被重新戴上。
②政治上,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彼得一世改革
9世纪晚期在________人活动区域形成________等早期国家,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____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______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他公国,
到___世纪初建立统一的______国家。________执政时期采用“____”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俄国发展简史
东斯拉夫
基辅罗斯
蒙古
莫斯科
16
俄罗斯
伊凡四世
沙皇
改革原因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______,是—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农奴制
本课小结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____和____提拔人才﹔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_________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政治
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______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军事
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______,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经济
教育文化
他还提倡人们学习_____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
内容
改革措施(特点)
向_____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
改革目的
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
富国强兵
西方
中央集权
功劳
才能
工场主
科学院
西方
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_____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俄国一跃成为_____军事强国。
③1700—1721年,俄国与____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________,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________。
改革影响
积极影响
成果:
④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______的进程。
⑤在他的统治下,_______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改革局限性
欧洲
军事
出海口
圣彼得堡
近代化
农奴制
瑞典
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________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________与________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_______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原因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____年,____________颁布了___________的法令。
内容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________,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_________,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资本主义
交通运输
对外贸易
严重制约
废除农奴制
1861
出钱赎买
人身自由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______,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________的道路。但是,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影响(评价)
积极性
消极性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____阶级性质改革。
农奴制
资本主义
资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