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散文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
写景散文
哲理散文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散文的主要特点: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关于荷花的诗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爱莲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第一课时
1、月下的荷塘写了荷的什么内容?有何特点?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塘上的月色写了那些景物?有何特点?
月下荷塘美景
荷叶
亭亭玉立
密
高
荷花
姿态各异
秀美
荷香
若有若无
轻淡
荷波
疾如闪电
荷韵
风致
景物
静
动
清幽
朦胧
恬静
特点
技巧
画面美
↑
荷塘上的月色美景
月光
月光
如流水
清幽
青雾
薄薄的
叶子、花
奶白色
梦
云天
淡淡的
实
虚
月影
黑影
奇形怪状
倩影
如画
光和影
如乐
实
虚
﹙反衬﹚
﹙衬托﹚
朦胧
柔和
轻盈
景物
特点
技巧
画面美
↑
娇怯不语
轻盈多姿
闪闪发光、忽明忽暗(
冰清玉洁
晶莹剔透
晶莹剔透
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有何作用?
荷塘的四周
杨柳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乍看像烟雾般
树梢
(远山)
树上(蝉声)
树缝(灯光)
树下(蛙声)
整体的风光
由远
及近
树色“阴阴的”,月光淡淡的,
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
灯光“没精打采的”毫无生气。
作用
1、衬托手法:侧写月
色,以周围环境衬托荷塘之美,把岸边树、塘中荷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2、手法上化静为动,以动衬静,韵味渐写渐淡。
荷
塘
月
色
画
面
是
—美丽的
气
氛
是
—宁静的
格
调
是
—雅致的
美
静
雅
小结
(描绘画面)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
爱煞江南
。
雾气飘绕,江水潺潺,
暖和的阳光轻抚着秀丽的山峦,
江水两岸是彩绘的屋檐。
芰荷沐浴在秋光中,
沙鸥悠闲的踱着步,
时而拍打着翅膀翩翩起舞。
风轻轻撩起珠帘,
画船从天边飘来,
船上的酒旗迎风招展。
好一个富饶美丽的水乡江南……
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年11月3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