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试卷B卷
积累与运用(20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3)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政府正在引导企业大力提高口罩产能产量,用于解决当前口罩不足。
B.湄洲岛的潮音,紫霄山的怪石,广化寺的钟声,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C.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市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D.扎实地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是当前中小学复课复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迥
①
(A.qióng
B.jiǒng),觉宇宙之无穷”,这些浪漫想象背后,yùn
②
(A.酝
B.蕴)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
甲
(A.揭晓
B.揭穿)——“天问”。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
,
,
,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
乙
(A.守旧如常
B.薪火相传),持续奋斗。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易于吸引广大群众
②便于接受和传播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阅读(7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5.请简要分析“落花时节”所蕴含的特殊含义。(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①,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②者也。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③,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④弥深,所见弥大。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
注释:①类,种类。②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③篇章之业:指读书经历。④道:指先王之道。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说(
)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
(3)犹为闭暗
犹(
)
(4)其为闭暗,甚矣
甚(
)
7.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B.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C.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D.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分)
(2)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3分)
9.【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老坦克”承载的幸福记忆
申功晶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式自行车风靡城乡,试想,一阵清脆车铃声飘过,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载着心爱的姑娘疾驰而过,那画面简直拉风得不要不要的。父亲和母亲结婚那年,托人弄了张自行车票,从商场扛回一辆二八大杠,漆黑锃亮的永久牌自行车,他们珍爱非常。
后来我出生,父亲特意在三角架上为我做了一个三面围栏的“宝宝椅”,成了我的“专座”。那个眉目如画、清秀可人的小孩曾引来无数路人关注的目光,心里美滋滋的。
父亲经常骑车带我去城北郊区看绿皮车轰隆隆开过,我双手抓着车前把,时不时顽皮得用头顶着他的下颔。父亲能一心两用,一边不停地给我细数苏州八大城门的故事,每一条街巷的典故出处,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避过路上数不清的车辆行人和坑坑洼洼。两个车轮从全门、盘门、相门、娄门、胥门、网门……一座座厚实的城楼下穿梭而过,给我印象颇为深刻的莫过于胥门,那里曾是伍子胥含冤之地,每听至此,我都不由得握紧小拳头,眼眶里噙满了泪花。
到了夜间,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就在曲折幽暗的弄堂里回响起来,我们一家三口刚从母亲的工厂浴室洗完澡出来,父亲载着我们母女,前座是我,后座是母亲,如肩挑扁担般,一人挑起了他珍爱的我们。直到某一天,父亲骑着骑着,说:“哎呦,你挡着我,看不见前面了!”于是,父亲在自行车后座接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从前座搬到了后座,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自此,父亲骑着自行车,后面坐着睡眼惺松的我,背上背着一个大书包,开始了十几年的“求学征程”:狂风暴雨下,父亲骑着自行车穿破雨幕疾驰,雨太大,他就推着车,在雨中艰难行走,走着走着,眼前渐渐朦胧一片。烈日炎炎中,父亲驮着我上补习班,汗水湿透了他的底衫。父亲身子骨弱,有高血压,我怕他中暑,拿出随身所带的矿泉水硬逼着他喝,看他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下大半瓶,才目送他离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看得我鼻子一阵阵发酸。冰天雪地里,父亲佝偻着背,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吱嘎吱嘎”踩着踏板,眉毛胡子一片白,他却自嘲是“圣诞老人”。可无论天气如何恶劣,父亲都会坚持按时把我送到目的地,从未有过迟到。这样的一幕幕埋在我脑海深处,车座上承载着的正是天底下所有父亲对子女那沉甸甸的希冀。
我去参加高考的三天里,父亲坚持要用他那辆已经不再年轻的自行车送我去考点,我着实拗不过他。一路上,我看到我的同学,他们的父亲或经商或从政,开着私家车,趾高气扬地从我身边擦过,我摸着父亲的背,不觉吟哦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到了考场门口,我故作淡定地笑道,“爸,回去吧,没事的!”快到教室门口,一扭头,却发现父亲推着自行车站在一个角落里正伸长脖子,心神不宁地张望,和那破旧的“老伙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我冲他挥了手,做了一个胜利的V字手势。他紧张地看着我,半张着口,似乎有什么要嘱咐,他的背有点佝偻,灼灼日光侵蚀着他原本就不高大的身躯。
待我大学毕业,踏上了工作岗位,我以为我和自行车后面的座位诀别了。但有一天,突然发起高烧,请不了假,只能抱病上班,可单位地处一条冷僻的街巷里,没有直达公交,于是,病恹恹的我再次坐到了车后座。父亲推着我,我看到那若隐若现的白发,手臂上暴露突起的青筋,愈发明显深刻的皱纹。
后来,父亲退休了,即便外出也多用老年卡乘坐公交,他的“老伙计”蜷缩在车库角落里,就像一个糟老头,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车库不大,母亲老嫌它占地方,多次劝父亲处理掉,可父亲却始终笑而不语。我看着锈迹斑斑的车身,仿佛日渐衰老的父亲脸上的皱纹,这位忠诚的“老伙计”,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载着我们全家人风里来雨里去整整三十个春秋。
时代在前进,交通工具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我最为惦念的还是那辆与我几乎同龄的“老坦克”。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高考期间,父亲用自行车载“我”,而同学家都是小汽车“我”非常生气。
B.
父亲不舍处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是因为自行车承载了全家人三十载的风雨春秋。
C.
父亲骑自行车伴我“求学征程”,表现了他对我的关心爱护之情。
D.
这篇文章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进行叙事,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11.根据示例,把与“老坦克”自行车有关事件概括出来(3分)
示例:①带我去兜风;→②带我去洗澡;→③(
);④(
);→⑤(
)。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
(1)父亲载着我们母女,前座是我,后座是母亲,如肩挑扁担般,一人挑起了他珍爱的我们。(修辞角度)(2分)
(2)父亲身子骨弱,有高血压,我怕他中暑,拿出随身所带的矿泉水逼着他喝。(赏析加点词)(3分)
13.文章第四段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转折”字面上指什么?还包含另一层什么意思?(3分)
14.通读全文,说说父亲与“我”对“老坦克”自行车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5.下面对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
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
D.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根一事体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
16.请简要概括“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的四件趣事。(4分)
17.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5分)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2分)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3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2月14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支持防疫一线临床技术创新,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会议还审议通过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科技界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
迅速行动,迎难攻关。“无人机战疫平台”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负压监护型救护车和“移动医院”、3D
打印
FDM-1
型医用护目镜和最新款移动式焚烧方舱……无论是定位、救助还是防护,这些国之重器无不显示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
【材料二】
(图一)病毒基因组自动化鉴定云平台操作流程
(图二)可视化防疫物资管理流程
【材料三】连线记者云采访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病毒基因样本收集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可以直接鉴定病毒,操作非常便捷。
B.
在可视化防疫物资管理系统中,查询指令可以直接发送给云分析进行计算。
C.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D.
高科技手段在普通生活中运用广泛,成为抗疫斗争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
19.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高科技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的作用。(3分)
20.疫情背景下,有关部门采取哪些措施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6分)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3分)
把《朝花夕拾》融入我的生活
当我不想背书时,我想让爸爸看看《
①
》,听听我的心里话。
我忘不了对我帮助很大的王老师,就像鲁迅忘不了对他影响很大的(
②
)一样。
跟鲁迅把阿长送给他的《
③
》视若珍宝一样,我也把妈妈送给我的那本《草房子》当成我的宝贝。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文段中的两人分别是谁?请简要概括他们打斗的原因。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死亡是我们都不可避免要去面对的一件事情。可很多时候,我们愿意去相信这世界上能有死而复生这样的奇迹,这样可以让我们所重视逝去之人重返人间。
挑选并完成以下写作任务的一个:
①请给上帝写一封申请书,向他申请复活一个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②选择一个你熟知的历史人物,为报刊创作一篇以“如果她/他活在现在——”为题的故事。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20分)
(10分)(1)断肠人在天涯;(2)其不善者而改之;(3)百草丰茂,秋风萧瑟;(4)思君不见下渝州;(5)遥怜故园菊;(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3
分)C(A.缺少“解决”的宾语中心词
B.搭配不当
D.“当前”和“当务之急”语义重复)
3.(7分)(1)B,
A(2分);
(2)A,B(2分);(3)D(3分)
阅读(70分)
(6分)
4.(3分)C
5.(3分)不仅写景,点明暮春时令,还隐喻彼此飘零,社会动荡,民生凋零,从中能感受到盛时不再,人生落魄,国运衰微。
(二)(16分)
6.(4分)(1)愉快;(2)生气,恼怒;(3)尚且;(4)严重,厉害。
7.(3分)C
8.(5分)(1)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2分)
(2)足迹到过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3分)
9.(4分)【甲】文孔子从学习的态度、方法(1分)和兴趣来论述学习(1分)。【乙】文王充则论述博览群书的重要性(2分)。
参考译文:
人不博览群书,不通古今,不能识别各种事物,不懂得是非,就像眼瞎、耳聋、鼻子得病受堵的人一样。儒生不博览群书,尚且是闭塞不明,何况俗人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是非,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这就是泥塑木雕的人,耳朵眼睛都齐全,就是听不见看不见。淌过浅水的人能看见虾子,淌过较深的水的人能看见鱼鳖,到过深渊的人能看见蛟龙。足迹到过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掌握的先王之道更加深刻,见闻就更加广博。
(三)(20分)
10.(3分)A
11.(3分)③带我去求学;
④带我去考场;⑤带我去看病。
12.(5分)(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骑自行车载着我和母亲的行为,比作肩挑扁担,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在家中所担负的责任,也表达出父亲对我们的爱。(2分)
(2)“逼”是强迫的意思,这里用“逼”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炎炎烈日下,父亲送“我”去补习班,“我”害怕他中暑,强迫他喝水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
(3分)
13.(3分)“转折”字面上指父亲把“我”的车座位从前面搬到了后面。另一层意思指我”无法再坐在父亲的臂弯下,“我”已经长大了。
14.
(6分)父亲与“老坦克”自行车相伴数十年,给生活带来便利,即使陈旧也不忍舍去。表达了父亲对“老坦克”的珍视和爱恋。“我”对“老坦克”除了喜爱,还蕴含着对父亲日渐衰老的怜爱与无奈。
(四)(12分)
15.(3分)C
16.(4分)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17.(5分)(1)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可爱情态,“停”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分)
(2)不能。“窜”字突出了云雀速度快、轻捷、灵敏的特点,用“飞”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分)
(五)(10分)
18.(3分)C
19.(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1)定位、救助、防护;(2)鉴定病毒基因;(3)管理防疫物资;
20.(4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方案。
(2)科技界按照部署,迅速行动,迎难攻关。
(3)企业(工厂、公司)计划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六)(6分)
21.(3分)①《五猖会》;②藤野先生;③《山海经》
22.(3分)孙悟空,二郎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捉拿他。
作文
23.(6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