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6单元《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6单元《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12 18: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教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创作动机;
2、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功能的《义勇军进行曲》,感受音乐要素与歌曲风格的关系;
3、通过对国歌的研学,培养并提升学生对国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比的手法,体验歌曲调性、节奏、力度等特点,能准确并满怀爱国激情地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通过讨论国歌的歌词,重新建立国歌在学生心中的威严。
教学过程:
(一)、研学过程:
1、分组观看视频,并围绕研学案进行讨论。
组一研讨并请代表回答研学案上的问题。
教师在PPT上,摘录回答的要点:
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在抗战爆发前夕写的,是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歌词,歌词中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受游行喊口号的激发,“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则是对田汉行为的最好的体现,田汉一直受到反动派的监控,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抗日的决心,歌词刚写好,他就被捕了。
组二研讨并请代表回答研学案上的问题。
教师在PPT上,摘录回答的要点。
聂耳想写一些战斗的歌曲,把激昂的情绪像海潮一样汇集起来,让中国人挺起胸膛。在聂耳启程欧洲前,收到田汉被捕前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从歌词中,聂耳耳边响起红军部队嘹亮的前进军号声,仿佛看到许许多多革命先烈壮烈牺牲的沉痛场面,聂耳用135三个号角式的音符使旋律带有一种号召力,反复用三连音,突显旋律的紧迫感等。
组三研讨并请代表回答研学案上的问题。
教师在PPT上,摘录回答的要点。
变化 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 作为中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速度 较快 较慢
演唱情感 较轻快 较庄重
伴奏 小鼓、小号 交响乐队


组四研讨并请代表回答研学案上的问题。
教师在PPT上摘录回答要点。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要体现出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的歌曲才能当选中国的国歌。周恩来总理认为《义》唤醒了大家共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大家都会唱,符合作为国歌的条件。
需要奏唱国歌的场合有升旗仪式、大型运动会颁奖仪式、外交仪式等等重要场合。
唱国歌时应注意仪容仪表端正、立正、脱帽、敬礼或行注目礼、声音响亮。
(二)、后教过程:
1、唱准国歌:
教师:大家通过讨论、相信对国歌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有谁能准确地把国歌唱出来?(找一位同学唱一遍国歌,请其他同学找出没唱对的地方。)
通过学生们反复吟唱,找出旋律中被忽略的地方:附点、三连音、休止符、渐强记号、重音记号。(PPT展示)
教师:此处附点节奏可以起到加强“不愿”的语气。
2、唱响国歌:
3、
(二)、
1、 教师:之所以说熟悉,因为从幼儿园就开始唱了,就因为唱的时间长了,反而忽略了很多细节,所以又有陌生一说。
2、引导学生对照着简谱唱国歌,找找自己有没有唱错的旋律。
3、(PPT:节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例如第一句,大家一起来唱一下。
学生:附点节奏。
学生:三连音。
教师:之前大家都把这里的三连音唱成了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对比这两种节奏的旋律,突出三连音有把旋律推向高潮的作用,还有点像机关枪发射子弹的节奏。
4、(PPT:力度)
教师:你们在唱国歌时,有注意到国歌有力度变化吗?
学生:渐强记号、重音记号
教师:为何要用渐强记号?
学生:让“起来”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有力。
教师:为何用重音记号?
学生:唤醒“中华民族”。
5、(PPT:速度、调性)
教师:关于这两点,我觉得用对比法更能让同学们有深刻的印象。
播放影片中的《义勇军进行曲》,速度稍快,
教师:大家觉得哪个速度更适合国歌?
学生:慢一点的更好,更显示出国歌的庄严。
教师:的确,如果我们的麦校长有一天蹦蹦跳跳地走上台给大家讲话,可能我们会难以接受的。在08年奥运会上,有些颁奖场合,还用了比普通版本慢两秒的国歌进行升旗仪式,为了体现出我们的国歌“超”有威严!
教师:关于调性方面,大家知道什么是大调?我们的国歌是大调的还是小调的呢?
(PPT:大调:明亮的、有力的;小调:暗淡的,柔和的)教师弹奏小调改编的国歌前奏。
学生:很阴森的感觉……
教师:有点像日本鬼子进村吧。我们的国歌除了用大调来创作,而且还反复用了1 3 5 三个“号角音调”的音,给人以号召、鼓舞之感。
(三)、意味深长的歌词
1、教师: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在抗战爆发前夕写的,那他创作歌词时是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遍国歌的歌词。
学生朗诵后可以稍作讨论后回答
2、教师:大家看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简短、有力,在什么场合上,我们需要简短、有力的句子?
学生:军训、集队……
教师:这就像一句口号,而这句口号,重音是放在“起”还是“来”?
学生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大声喊。(体验为主)通过体验,大家发现重音在“来”字。
教师:(播放影片)所以在旋律上,用弱起小节去配合这个歌词,把喊口号式的语气进行到底。
3、教师:“中华民族 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这句,除了有重音记号去突出力度外,还有一个地方,对加强语气也起到辅助作用。
学生讨论:休止符。(让学生找出休止符的乐句,并反复吟唱和对比,没有休止符的话,旋律会有怎样的改变。)
教师:添加了休止符,增强了“到了”的顿挫,从而突出“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起来!”这句大家有什么看法?
学生:看似一样,其实真正念起来,会不自觉的一句比一句强。
4、教师:这首歌中还有像这样看似一样,其实层层向上的歌词吗?
学生:有!前进! 前进! 前进!进!
教师:对!这里也是层层递进的歌词,但为何最后只有一个“进”字?
学生讨论:更简短、更有力……
教师:这个“进”字既可以表示前进,也可以表示进攻,更可以表示胜利!让我们一起,再次唱响国歌,把以前被忽略的那些细节唱好。
(四)、永不过时的国歌
1、这首歌曲在确立为国歌前,还有一些小争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影片)。
2、教师:如果到了今天,在我国六十五周年国庆的前夕,大家再来讨论国歌的歌词应不应该改,大家有什么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我们现在还有“最危险的时候”吗?这句歌词过时了吗?
学生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展开话题。
4、教师:我们拥有一首永不过时的国歌,时刻提醒我们身边还有不少虎视眈眈的眼睛,我们应该加强危机意识,同时,我们也应该以饱满的精神,把国歌的气势唱出来,请全体起来,再次唱响国歌,并且每人都各自思考一个可以表达爱国的造型,在最后一个“进”字时做出来,让老师看看,谁最有创意!再请一位同学担任指挥。
用同学们嘹亮的歌声为这节课画上句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