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普通用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普通用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1 16:0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课题2
练习题
一、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按要求装好仪器
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向反应器中放入块状石灰石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
B.
C.
D.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
用BC制取氧气
B.
用AE制取二氧化碳
C.
用AD制取氧气
D.
用AC制取二氧化碳
小辉自制了如下实验室制取
的发生装置,其中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
B.
C.
D.
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如图:检查气密性
B.
如图:制取
C.
如图:收集
D.
如图:验满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正确的是
A.
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
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
都只能用上排空气法收集
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
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
反应条件
C.
所制气体的性质
D.
所制气体的颜色
实验室制取可选用的试剂是
石灰石和稀盐酸
炭粉燃烧
炭粉还原氧化铜
大理石和稀硫酸
碳酸钠和稀盐酸
煅烧石灰石
A.
B.
C.
D.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收集方法的选择需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与收集方法选取无关的是
A.
气体的密度
B.
气体的溶解性
C.
空气的密度
D.
气体的质量
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
加入澄清石灰水
B.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
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
加入澄清石灰水
B.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
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二、填空题
有下列物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食盐水;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请用数字编号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属于有害气体的是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
能支持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
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_;燃料燃烧需要氧气,这是利用氧气的________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______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用______来验满。
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可将此混合气体先通过
______,再通过
______.
做化学实验时,不慎手上沾上浓硫酸,必须先做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迅速用水冲洗??
B、用抹布擦拭;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必须先____。
A、将混和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三、实验题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B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B中装满水后,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
若用B装置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瓶内应加入的干燥剂是______。
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还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其方法是______。
四、探究题
空腔果实内由于不发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气体可能与空气产生差异,某同学选择一个熟透的葫芦,按下列方案进行研究:
图甲所示,收集葫芦中气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图乙中用来测定葫芦中______的含量,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之前,止水夹______填代号“要事先夹紧”或“不能夹紧”,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检验葫芦中有无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_;b______。
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少量,固体药品只需______;液体药品取用______mL。
下列哪种操作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______
填序号。
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
实验室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已知: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请你从图中选出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所需的装置组合______。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葡萄糖和,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方案二:小刚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
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________。
观察到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__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计算验证】现称取蔗糖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和,则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备装置和收集装置,气体的制取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的收集装置取决于所生成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解答】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故错误;
C.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即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常温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根据装置原理解答即可,难度较易。
【解答】
A、通过捏、放塑料瓶,可以使固体和液体接触、分离,实现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以实现,故A正确;
B、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但是不能使反应停止,故B错误;
C、通过控制可上下移动的铜丝,可控制固液的接触,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目的,故C正确;
D、通过开、关止水夹,可以使固体和液体接触、分离,实现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以实现,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可用图中装置制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均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都不需要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分别属于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反应的原理、反应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反应物的性质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大等和状态确定制取装置,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装置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C、根据气体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大,可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所制气体的性质需要考虑,故选项错误。
D、所制气体的颜色不影响气体的制法,不需要考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制取气体应采用的制取装置与收集装置,验证气体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考虑反应原理时要注意制得的气体要纯净、反应速率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等,根据反应条件、制得的气体是否纯净、反应速度是否适中、操作是否安全方便、是否便于收集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炭粉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操作繁琐,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不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炭粉还原氧化铜,操作繁琐,制得的气体不纯净,不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大理石和稀硫酸,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不能用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煅烧石灰石,条件在实验室中较难以满足,故不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选择收集方法的确定方法,掌握收集方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A、气体的收集方法,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大小的关系,与气体的密度有关,故选项错误。
B、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溶解性有关,故选项错误。
C、气体的收集方法,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大小的关系,与空气的密度有关,故选项错误。
D、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质量无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验满,难度不大。
【解答】
A、加入澄清石灰水只能证明集气瓶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故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方法能说明集气瓶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但不能检验出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故方法错误;
C、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充满集气瓶,故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先进入瓶中的二氧化碳会沉到瓶的底部,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底部不能检验出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故方法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验满操作即可解答,注意与检验二氧化碳区分。
【解析】
A.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错误;
B.只要集气瓶中含有二氧化碳,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就会变红,不能用来验满二氧化碳,错误;
C.二氧化碳本身不会燃烧,它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正确;
D.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先进入瓶中的二氧化碳会沉到瓶的底部,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内部是不会检验到二氧化碳是否满到可以逸出瓶口,错误。
故选C。
11.【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空气体积含量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根据混合物概念分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检验原理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总体积;
一氧化碳有毒,属于有害气体;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的是稀有气体、食盐水、澄清石灰水;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答案】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
支持燃烧
【解析】
【分析】
根据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易。
【解答】
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供给呼吸;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故答案为: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13.【答案】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着的木条
【解析】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故答案为: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
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结合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
浓硫酸
【解析】解:除掉水蒸气与氯化氢气体分别利用的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除掉氯化氢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会从溶液中带出一定量的水蒸气,因此用浓硫酸除掉水蒸气应该放在后面.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气体通过水溶液时会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往往使导出的气体不纯净,因此假设除气体杂质时一般把干燥装置防于最后.
此题是考查了除杂质的顺序问题,一般的来说无特殊要求除水一般放到最后.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根据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沾到手上要立即用水冲洗解答;
气体通过水溶液时会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往往使导出的气体不纯净,因此假设除气体杂质时一般把干燥装置放于最后。
【解答】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手上沾上浓硫酸要立即用水冲洗,以免浓硫酸渗透皮肤而造成腐蚀;
除掉水蒸气与氯化氢气体分别利用的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除掉氯化氢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会从溶液中带出一定量的水蒸气,因此用浓硫酸除掉水蒸气应该放在后面。
16.【答案】?
a?
b?
浓硫酸?
倾斜Y形管,使溶液流到的支管中,则反应发生;倾斜Y形管,使溶液
流回,则反应停止
【解析】解: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若用B装置除去制得氧气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瓶内应加入的干燥剂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浓硫酸;
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即让反应物混合或分离;操作是:倾斜Y形管,使溶液流到的支管中,则反应发生;倾斜Y形管,使溶液;
故答案为:倾斜Y形管,使溶液流到的支管中,则反应发生;倾斜Y形管,使溶液;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及收集装置的特点分析;
根据浓硫酸能干燥氧气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及操作方法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7.【答案】排水法?
氧气?
要事先夹紧?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把葫芦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解析】解:图甲所示,收集葫芦中气体采用的方法是排水法。
故填:排水法。
图乙中用来测定葫芦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之前,止水夹要事先夹紧,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填:氧气;要事先夹紧;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检验葫芦中有无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把葫芦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反之则不含有二氧化碳。
故填:把葫芦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收集气体的方法包括:排水法、排空气法;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8.【答案】锥形瓶?
铁架台?
覆盖试管底部?
?
?
?
防止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气体集满?
BE
【解析】解:为固液反应容器锥形瓶,b为固定装置的铁架台;
故答案为:锥形瓶;铁架台。
实验室取用药品时,需要节约使用,不得过度浪费,固体一般覆盖试管底部即可,液体一般选用;
故答案为:覆盖试管底部;。
过氧化氢溶液本身分解较慢,加入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加速分解,为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可以控制过氧化氢的用量,控制反应速率,制得气体气流平稳,而是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量为一次性加入,不能控制加入的过氧化氢的量,此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大,反应速率过快,气体输出不易控制,造成气流不稳,因此选择;
故答案为:。
为固液不加热装置,选择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长颈漏斗下端不浸入液面以下,装置不密封,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无法收集气体;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判断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故答案为: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气体集满。
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为B,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以选择E收集气体;
故答案为:BE。
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考查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考查物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装置气密性回答此题;
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检验是否集满;
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小题1】
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或氧气
【小题2】
烧杯中有水雾,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题3】解:蔗糖燃烧生成的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蔗糖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则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物质的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操作来解答。
【解答】
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是蔗糖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产物中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蔗糖,故不能确定蔗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是: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或氧气,排除氧气干扰,
故答案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或氧气。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现像分析结论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干冷的烧杯如果出现水雾,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反应物只有蔗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蔗糖中肯定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答案是:烧杯中有水雾,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
检验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生成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难度不大。
【解答】
已知蔗糖含碳、氢、氧三种元素,蔗糖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氢元素来自蔗糖,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蔗糖,水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碳元素的质量,蔗糖的质量减去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就是蔗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就可以求出蔗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第2页,共17页
第1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