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扇形统计图(二)2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扇形统计图(二)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1-10 11: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扇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课件重点强调:土地总面积没发生改变)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06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义——土地总面积,(课件点出“课堂活动”第2题——改变题目增加两个参数——美国、俄罗斯的面积和人口)现在呢?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1996年到2006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2.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